《田野詩班》見證鄉村兒童詩意生活
5月26日,由《詩刊》社、懷化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詩歌網、會同縣委宣傳部承辦的“湖南會同·在田野寫詩——《田野詩班》詩歌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施戰軍,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吉狄馬加出席并講話。30余位專家、學者、詩人與會研討,深入解讀孩子們的詩歌創作。
湖南省懷化市會同縣粟裕希望小學60%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95后”鄉村教師李柏霖在任教的7年多時間中,指導學生成立“田野詩班”,寫下2000余首兒童詩,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并先后受邀登上2022年“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頒獎晚會和2024年央視春晚北京主會場的舞臺。《田野詩班》這部詩集見證了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創作詩歌的動人故事,將孩子們的童趣與詩情畫意融于一體,展現了小詩人們的別樣風格與特色。
施戰軍表示,李柏霖老師帶領著“田野詩班”的小詩人們,讓詩歌如日光、月光、星光、燈光那樣照拂童年,為我們寫出純真而斑斕的詩,在無形中播撒了文學的種子。孩子們的清新美好深入人心,鼓舞了很多文學辦刊人和出版人,兒童內心對世界的初體驗、初思考和初發現,讓詩歌回歸了最本真的質地。《田野詩班》把鄉村兒童對外界的感受和想象,送達給對生活、自然、家鄉和世界葆有敏感、懷有情感、持有美感的讀者群落,從這個意義上看,小詩人們也是現代化進程中的“詩教”主體,大朋友們應該多向他們學習請益。
吉狄馬加談到,“田野詩班”在全國樹立了詩歌教育的典范,李柏霖老師讓孩子們在啟蒙期和自然、詩意產生了深刻聯系。有了這樣大膽而美好的詩意想象,孩子們無論未來從事何種工作,都將擁有非凡的創造力。我們要思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如何更好讓兒童的成長和詩歌緊密相連,如何通過詩歌這一精神文化載體,廣泛帶動兒童寫作,真正推動鄉村振興和新農村建設。
與會專家認為,《田野詩班》是留守兒童創作的重要文本,也是新時代詩歌成就的生動展示。孩子們有著美好的心靈和敏感的天性,最易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情感之美,詩歌可以讓孩子們找到自信、認識自己、看到未來。該書也能激發更多山區孩子讀詩、寫詩、品詩的興趣和熱情,讓他們感受詩歌之美和文學的魅力。
李柏霖和學生龍夢瑤、林明軒分享了“田野詩班”的詩歌教學與創作經驗,并現場朗誦了孩子們的童詩作品。李柏霖認為,詩歌教育要從兒童開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只要稍加啟發,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孩子們踏出的每一步雖然是稚嫩和天真的,但是又很寶貴,他們在馬不停蹄地奔向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