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人工智能長篇小說《天命使徒》在滬發布 AI寫出百萬字小說,意味著什么
AI創作的《天命使徒》引子(部分)。 資料圖片
“給這部小說打幾分?”對記者的這個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王峰略加思考后回答:“61分?!?/p>
比及格高1分,是王峰打給長篇小說《天命使徒》的分數。他不諱言這部借助國內大模型完成的百萬字小說仍處于“網絡小說的下游水平”?!短烀雇健肥遣捎谩皣鴥却笳Z言模型+提示詞工程+人工后期潤色”的方式完成的,人工智能占70%,人工占30%。接受采訪時,王峰強調:“61分,是有意為之的結果。我們希望盡可能減少人工干預,不要美化。”他坦言,他和團隊想要挑戰與驗證的是,人工智能到底能“吃下”多少提示詞,并在連續投入的前提下保持生成質量穩定。
這部小說的作者被命名為“鳳雛2.0”,其1.0版本在去年底完成了一部4.3萬字的小說《扮演那個有魔法的人》?!短烀雇健啡ツ?0月啟動,原本預計今年6月完成,最終成品出爐提前了一些。王峰感慨于大模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速度,他與團隊的最終目標是訓練出一個文學大模型,一個讓任何人都能通過AI和自己的創意生成長篇小說的平臺。
除了質量,另一個向王峰團隊一次次拋來的問題是,人工智能寫小說這件事,到底有什么意義?
挑戰網文生產機制
《天命使徒》是一部模仿網絡文學的小說。它的生產機制是這樣的——首先,王峰團隊對網絡小說的結構進行深入研究,分析網絡小說的情節結構,在此基礎上撰寫大量提示詞,成功建構出一套玄幻小說提示詞。隨后,通過調用大模型API,批量生成內容,形成整體線索連貫的長篇小說。后期,通過人工介入,對大模型生成的小說進行修改,刪除掉重復、累贅的部分,為情節跳躍的部分撰寫連接語句,最終打磨成型。
這部人工智能小說是目前完成的第一部以機寫為主的中文小說。王峰說,這次探索驗證了國產大模型能在大批量提示詞連續投入下保持穩定的生成質量;其次,確定了提示詞的寫法并積累了必要的提示詞工程經驗;最后,建立了簡易可行的生成系統。從鳳雛1.0和2.0來看,提示詞的優化空間還有不少。“目前,生成小說的整體線索能保持一致,但在細節方面存在大量跳躍和重復之處,需要人工修改。尤其是出現的新人物,往往不知道來歷。還有一個問題,人工智能不知道如何結尾。”不過,王峰表示,這些技術問題“都不難”,攻克時間可期。他與團隊的目標就是通過不斷優化提升,盡可能減少人工介入的工作量。
“我的原初動力就是想改變網絡文學。未來網絡小說必然要與人工智能結合。”王峰說,他的學生中就有不少是網絡小說寫手,他們已開始使用ChatGPT這樣的工具。人工智能參與寫作,能大幅提高寫作效率。
“我們希望人工智能小說文風向現有小說文風靠近,甚至可以模擬人類作家的文風。之后的探索主要包括四個部分,一是撰寫大量提示詞,并優化提示詞的結構和質量;二是對大模型進行微調,提高文字表達能力;三是建立提示詞敘事模塊和系統,可智能組合并調用;四是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建立人工智能寫作平臺,提供自動寫作服務?!蓖醴逭f,一個勤奮的網絡寫手寫作100萬字的小說大約需要一年,通過機寫方案,完成這一體量的作品大約需要一個半月,下一步目標是將這一時間縮短為兩至三周。
“讓每個對長篇小說寫作感興趣的人都能通過人機融合的方式寫自己想寫的小說?!蓖醴宄姓J,人工智能小說暫時不會沖擊精英文學創作,“但我認為未來的文學可能會發生巨大變革,精英創作也會受影響”。
商業模式能否跑通
“幾年前,我加入北京一家公司的項目,在一個多月時間里用ChatGPT2輔助寫作,寫了兩個故事和一部中篇小說里的兩個章節。當時寫兩三千字花了兩三天時間,如果自己寫,兩三個小時就寫完了,人工智能輔助寫作似乎還比較遙遠??烧l也沒有想到,ChatGPT4來了。依靠強大的算力,模型忽然之間有了神奇的能力?,F在,我們面對的問題轉變為如何與模型共同進步?!濒斞肝膶W獎得主、上海作家小白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
如果說一年前的ChatGPT4對世界帶來沖擊性的影響,這一年來,Sora等大模型層出不窮,人工智能已在不同領域影響人類的生產創作。近期,大模型公司相繼宣布升級大模型長文本處理能力。這是不是意味著,文學領域也將被人工智能“攻克”?
王峰認為,長文本處理能力的技術探索是有意義的,它將引領國產大模型技術能力升級。不過,他也強調,《天命使徒》的創作和大模型的長文本閱讀能力并不直接相關。目前,大模型的長文本處理能力更體現在閱讀理解能力上,而他的團隊重點在于訓練大模型的長篇小說創作技能?!皬膱F隊實驗結果來看,目前大模型的語料和專用性還遠遠不夠。應該用大量文學語料來訓練大模型?!?/p>
“算力不是最根本的難題,難的是語料訓練,包括語料的合法合規,對大量語料的標注?!蓖醴孱A計,今年年底,團隊就能推出一個人工智能寫作平臺,它將被命名為“臥龍”。
人力、算力背后,文學大模型還需要財力支撐。誰來負擔開發成本?誰愿意承擔使用成本?這或許是王峰團隊瞄準網絡小說的原因?!爸袊W絡小說產業具有強大的市場基礎,也具有廣泛的世界影響力。從需求來看,網絡小說讀者數量眾多,文化消費潛力巨大。創意寫作可能是大模型最快得以應用落地,并產生良好經濟效益的領域。大模型在事實對齊上存在艱巨的技術挑戰,但小說是虛構的,這就巧妙避開了當前的技術痛點。創意寫作產業太大了,就看誰先進入這個市場。”
王峰預計,讓大模型創作能力達到中等網絡文學的水準是3至5年的目標?!斑@讓有想法和興趣的人可以更容易地創作長篇小說。如果作者文筆好,可以繼續修改生成的文本;如果文筆不好,生成的文本足夠連貫,可以直接發布。”大模型創作必然會帶來作品和寫手數量大幅提升。小說的數量多了,每部小說的讀者就會變少,這是可以預期的未來。同樣地,創作成本變低了,那么每部作品需要獲利的目標就要降低?!暗@仍然是可以跑得通的商業模式?!?/p>
“會不會導致一部分小說成為‘自娛自樂’,就像在K歌房里唱卡拉OK?”對記者的問題,王峰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就像在有卡拉OK之前,不是每個人都能有舞臺,能當‘歌星’,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很多聽眾。就算是自娛自樂,有什么不可以?”
人類會成“前浪”嗎
“有一句話叫后浪推前浪,后半句話不太美妙。我愿意做那個‘前浪’?!痹谌A東師范大學舉辦的《天命使徒》研討會上,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王曉玉的話引起一陣笑聲。對人工智能而言,人類會不會是“前浪”?王曉玉的觀點是“人工智能和人的創作,不是對立,而是有重合”。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楊俊蕾認為,在華語文學創作領域,智能化潮流已悄然興起,引領著技術從簡單的程序應用邁向AI藝術家。“王峰團隊在《天命使徒》的創作過程中,可能已觸及智能化與人文學科交會的奇點。從藝術起源的視角來看,算法的作用不再僅是模仿現實,而是逐漸演變成世界的‘模擬器’。AI大模型的應用,不僅是作為一種技術手段,更是構建了一個超越傳統界限、與現實具有高度相關性和互動性的未來路徑網絡?!?/p>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志強認為,人工智能寫作的未來可能引發兩種趨勢:一是“心”文藝,即強調個性、情感和獨特體驗的文學形式;二是“芯”文藝,即更加小眾、更加精準和高效化的文學形式,也可以理解為游戲態文學。
有意思的是,這個學期,王峰在華東師大分別開了“大模型與創意小說”通識選修課與專業選修課,上這門課的學生組建了多個團隊,投入“劇本殺”寫作,即一種游戲化的文本。
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人?王曉玉認為,寫作者“不用焦慮”,“即便使用一樣的工具,出來的作品也不一樣,人工智能只是提供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
王峰則強調,創意變得更重要。“人工智能首先改變的是教育。如果你沒有創意、不會使用工具,就可能被取代?!?/p>
“文學就是一種很好的游戲。讀者需要作者,需要符合審美興趣、能帶來閱讀樂趣的作品?!弊骷倚★埛Q自己樂見AI文學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引入會帶來相關職位逐漸縮減,但不是立即替代所有崗位。人工智能的發展會使社會逐漸適應并轉向接受,堅持傳統方式的人數會逐漸減少。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些體力工作不能被人工智能替代,但人工智能會改變這些工作方式。因此,無論是寫手還是體力勞動者,都應該通過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變成更好的決策者?!蓖醴逭f。
“作為藝術的一種,文學沒有止步不前。它正經歷著飛速的變化,我們在暢想未來時,很可能正在見證某些奇跡的發生?!蓖醴逭f,“文學大模型可能是所有專業大模型中最難的,因為文學的質量提升是沒有上限的?!?/p>
“令人憂慮的并非人工智能模仿人類創作,而是人類開始模仿人工智能的創作方式。真正值得警惕的,也并不是人工智能能否創作出如李白般的詩篇,而是未來人類可能陷入潛在的認知轉變,認為人工智能的作品在藝術性和深度上超越了經典。”周志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