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伙》:不輕松的話題樂呵呵地聊
張國立、王剛、張鐵林“十搭”的都市勵志情感大劇《老家伙》,5月14日起開始熱播。伴隨溢出熒屏的歡聲笑語,越來越多的觀眾覺察出了主創團隊的良苦用心——用樂呵呵的方式,聊一個不輕松的話題,這是一部老年題材劇,也是一部勵志生活喜劇。
題材獨樹一幟:“老家伙”當主角
劇中,三位“相愛相殺”的老朋友退休后創業,在創辦養老社區的過程中,發生了一連串啼笑皆非卻又鮮活動人的故事。這些從現實土壤里長出來的故事,輻射著形形色色的老年生活困境和林林總總的代際關系難題,同時以“離地半米”的浪漫主義設定,營造出一個探討嚴肅議題的理想情境,引領觀眾以輕裝上陣的心態,直面“老去”這一誰也無法回避的人生課題,重新認識和定義生命的尊嚴。
當《老家伙》亮相,眾多觀眾表示:“老家伙”們這回不再是邊角角色了,終于可以在一部作品中集中感受他們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樂。
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人占比已達21.1%,65歲以上老人占比為15.4%,“夕陽焦慮”成為一個社會議題。《老家伙》以“老年”為視角,不僅是倡導對老年群體的關愛,更是以這個日益突出的社會議題為切口,用“小家”同心同德、“大家”互幫互助的建設性思維,探索老年生活更積極、更豐富、更從容的可能,讓觀眾獲得啟迪。
所以,《老家伙》以“養老+創業”來展開故事,匠心別具。肖長慶(張國立飾)、孫前程(王剛飾)、陳新城(張鐵林飾)開辦養老社區,看點有二:第一,三位退休老人“壯心不已”的創業生活,是對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樂到老的生動踐行,面臨審批困難、資金短缺、人員管理等挑戰,以及事業與家庭的關系平衡,他們迎難而上,敢想就做,示范了什么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第二,養老社區從無到有、做大做好的打造過程,也是“老家伙”們解決老人現實難題、發現老人多元需求、深入老人內心世界的共情過程,這種共情,轉化成了他們干事業的責任感,也喚起觀眾對老人精神生活的細膩關懷,以及對家庭情感關系的立體審視。
風格獨辟蹊徑:嬉笑怒罵“下半場”
劇中的三位主人公,本身就極具代表性:任勞任怨的“老黃牛”肖長慶,早年喪偶,除了張羅自己一大家子,還要接濟岳母一家,從來都學不會拒絕,卻漸漸感到力不從心;精明算計的“老狐貍”孫前程,看似不靠譜,對女兒曉晴卻是百般呵護,雷厲風行的總裁夫人夏明舟讓他遠離女兒,不想女兒受他的影響;強勢霸道的“老獅王”陳新城,一輩子帶領企業披荊斬棘,離開崗位之后,落差不言自明,創業追夢中的兒子在他眼里成了各種“不成器”,父子關系長期處于冰點……
有意思的是,當張國立、王剛、張鐵林三位老友重逢,《老家伙》合理延續了他們在《鐵齒銅牙紀曉嵐》時期的人設,“鐵三角”之間吵不走、罵不散,互懟互損,火花四濺。在歡脫的人物關系之下,作品力求以溫暖現實主義的風格,將老年生活的尷尬、無奈,甚至是不足為外人道的辛酸,和盤托出。
在幫助一個個老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多議題隨之登場。例如,在已播劇情中,牛大媽遭遇“以房養老”騙局,“老家伙”們費心費力,幫牛大媽討回了被騙的房子,反倒落了一身抱怨。令不少觀眾直呼“可恨又可憐”的是,這位牛大媽是個“女兒奴”,凡事都為女兒著想,卻得不到女兒的好臉色。有網友感慨,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卑微的父母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劇中涉及的話題,不局限于老職工處境、退休后生活、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欲、大眾對老年人的非議、“扶不扶”等養老與代際方面的話題,還以老年的視角,輻射了青年婚戀、新型詐騙、兒童安全等諸多熱門話題,體現出極為寬廣的社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