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顛倒”帶來新認知
那年冬天,作家二月河先生來北京參加活動,在活動現(xiàn)場提及他說過的一段話:“要好好過日子。好日子就是可以上去,不怕下來,不要進去?!蔽野堰@段話發(fā)到微博上,并附了自己的評論:“平常心,本分事,才能日日是好日?!?/p>
“可以上去”,說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急功近利、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不怕下去”,說的是自己的一言一行要體現(xiàn)擔當,守住本分;“不要進去”,說的是做事要合法、合情、合理,這是一切行動的前提。次第想罷,又下意識地將三者的順序顛倒了一下——合法、合情、合理的日子就是好日子;如果能守規(guī)矩,那么上去抑或上不去,也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大作家通常都具有非凡的見識。這段話的字數(shù)不多,卻能給人很多啟示,碰到我這種習慣“顛倒”的人,或許就會更明顯。畢竟“顛倒”著看,總能帶來新認知,比如“名人書畫”與“書畫名人”,我就是“顛倒”著看的。
有史以來,前賢收藏的多是“名人書畫”。何為“名人”?按照我的理解,無外乎立德、立功、立言者,如褚遂良、顏真卿、蘇東坡、曾國藩等。雖然從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等方面來看,秦檜、蔡京、嚴嵩之流的書法也不錯,斷然不會入大收藏家的法眼?!皶嬅恕眲t是近幾十年的產(chǎn)物,但凡敢拿起毛筆抄抄唐詩宋詞、名言警句,或是在某些團體任職,便具備基本的條件了。曾聞某“書畫名人”游走江湖二十余載,其實就會寫四個字——“龍飛鳳舞”。一次,他酒后吐真言,說自己在筆會現(xiàn)場寫字不會超過四幅,這“龍飛鳳舞”可以有七種組合——龍、飛、鳳、舞大字各一,是為榜書四幅;“龍飛”和“鳳舞”,又是兩幅;再加上一幅“龍飛鳳舞”,綽綽有余!收藏“書畫名人”的一張作品都是面子,難道你還不知足?
知足是這么講的嗎?那收藏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我看來,所謂“收藏”,其實是在陶冶情操、愉悅生活,與此同時學習經(jīng)典、提高認知,“書畫名人”的作品起不到這樣的作用。
記得多年前,我曾與著名學者朱季海先生談起有專家倡導“文化書法”,朱先生笑問:“書法什么時候不是文化?”我答道:“當無處不文化的時候?!?/p>
確實,現(xiàn)如今,有太多事都能和文化掛上鉤,我也不免俗,自造過一個詞“文化茶”,這個提法“顛倒”自“茶文化”。所謂“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但不限于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lián)、茶書、茶具、茶譜、茶詩、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文化的魅力原本在于其多樣性,可近些年來,一眾茶人致力的茶文化無外乎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收藏養(yǎng)生、茶服茶藝,千人一面,“禪茶一味”都快成為“禪茶無味”了?;诖?,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提出“文化茶”的概念,它是根植于不同環(huán)境所派生出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但具備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多樣性、傳統(tǒng)性、時代性,還兼具實用性、融合性、典型性;簡而言之,就是要在文化共性的基礎上,充分彰顯民族和地域的個性。我和許多好友都談過“文化茶”,畢竟所有文化形態(tài)從出現(xiàn)到完善,無不需要社會生產(chǎn)力和文化發(fā)展的共同作用。我希望在有識之士的努力下,“文化茶”不再是腦海里的一個設想,而轉(zhuǎn)變?yōu)榛钌默F(xiàn)實。
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曾批評當時文壇追新逐異的現(xiàn)象:“效奇之法,必顛倒文句,上句而抑下,中辭而出外,回互不常,則新色耳。”顛倒,是“煩惱根本”。不過我的“顛倒”與劉勰無關,因為我還想到了“文化旅游”與“旅游文化”,“文化產(chǎn)業(yè)”與“產(chǎn)業(yè)文化”……
記得二月河先生回到河南后,給我轉(zhuǎn)發(fā)過一條短信:“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在人生的經(jīng)驗中,如果原有的觀念帶給自己或周圍的人煩惱、壓力,自己就必須去突破原有的思考?!被蛟S這才是我“顛倒”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