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之城》的核心劇情是“圍獵”
昨晚收官的《城中之城》可謂近期熒屏上的現實題材“硬通貨”,既照見當下正在向縱深發力的金融領域反腐,又以一眾中年男演員同臺飆戲的火花四濺,讓觀眾欲罷不能。
導演滕華濤在接受北青報專訪時剖析作品背后初衷,以“圍獵”一詞總結《城中之城》的核心劇情。“銀行這個特殊行業,離錢很近,我感興趣的是有權力決定錢被如何使用的這一群人的人心。”他感慨,“有人正面、有人反面;有人維護金融秩序,有人破壞金融秩序。在有決定權的一群人中,怎么圍獵?你是甘于被圍獵,還是勇于反圍獵?這40集電視劇講的是一個正反面博弈的故事。”
不拍“遙不可及”的金融劇
“我們不是金融行業劇,破題的點在哪,怎么才能跟觀眾建立聯系?這在創作中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大家都在努力嘗試,一步一步才走到現在。”劇中,《城中之城》表現了許多金融領域的驚心動魄,動輒數十億資金的你死我活,但在滕華濤眼中,他要拍的并不是一部讓觀眾覺得“遙不可及”的金融劇,而是希望觀眾能從中看到身邊活生生的人,“既有趙輝這樣已經步入中年,不停地做抉擇的一類人,也有像陶無忌這樣剛剛走進社會的一批年輕人,我們想講的還是兩代人的事。”
其中,于和偉飾演的趙輝是全劇最復雜的人物,也是大家常說的“有灰度的角色”。在劇中,趙輝既有一貫以來對理想的堅守,也面臨女兒眼疾的巨額診療金、謝致遠等人無孔不入的圈套等種種復雜處境。他是滕華濤最想塑造的角色。“我喜歡拍現實生活中人性的復雜,在面對種種狀況時,一切不是非黑即白的。”在滕華濤看來,趙輝是一個特別希望自己的白襯衫不沾灰、不變黑的人,但這種理想主義,在面臨壓力遍布的環境時,他是否能堅持到底,是考驗人性的一面。“趙輝有理想,但又在現實中做了妥協,不斷開始變灰,直到逐漸滑向黑暗。于老師的表演能夠特別清晰地完成我們的想法。你抓住人物這樣一個核心后,角色會顯得更真實,不會像一個編造的人物。”
滕華濤說,從一開始做劇本,直到后期拍攝、剪輯,他也在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自己是趙輝,是否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你會覺得,他的每一個選擇特別合理;但所謂的合理是不對的,會讓你的白襯衫變灰、變黑。人會心存僥幸,但實際上會有其他勢力拖著你往前走。這種復雜性非常吸引人往下看。”
于和偉用細節豐富人物
《城中之城》云集了眾多實力演員,尤其是于和偉、王驍、馮嘉怡、王勁松、楊子姍、涂松巖等中生代演員的表現頗為搶眼。滕華濤回憶,趙輝的第一人選就是于和偉。看完原著小說和劇本,兩人當面交流不到10分鐘,于和偉就果斷表態:“我愿意演。”
在確定了于和偉后,滕華濤再去找和他年齡相當的演員。王驍是滕華濤很早就想合作的演員,也曾交流過很多次,說有機會一定合作,這一次拿著劇本找到王驍后,對方看完劇本就同意出演。馮嘉怡、涂松巖則是滕華濤的老朋友,從幾十年前就開始合作,滕華濤一發出邀請,兩人二話不說就趕來。
滕華濤毫不吝嗇對于和偉表演的夸獎,直言他的詮釋并不依賴于臺詞,而是真正用細節還原出趙輝的沉默以及無時無刻不在琢磨問題的狀態,“比如他開始灰化的戲份,從看著窗外再到轉身,完全沒有臺詞,整個人物變化的節奏卻把握得非常好。”不僅如此,于和偉有時還會主動提醒,能不能補充一些人物之外的空鏡頭,“他說導演你能不能稍微幫我拍一下剛剛魚塘里的魚,這樣跳出來看,是不是反而對塑造趙輝這個人物有幫助?在這些方面,我覺得于老師給出的人物狀態是非常豐富的。”
導演對白宇帆“挺滿意”
扮演年輕銀行人陶無忌的白宇帆,雖然觀眾評價褒貶不一,但滕華濤認為其形象氣質非常貼合,且表演準確。滕華濤也坦言,《城中之城》年輕演員不好選,“一是形象上要坐在柜臺上沒有違和感,至少在銀行營業大廳里整個形象上不能太出挑,二是氣質要符合小鎮青年一路考到上海的人設”,更為重要的是還要能接住中年戲骨的戲。事實證明白宇帆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尤其是劇集開篇,陶無忌有一場得知戴行長去世后與女友田曉慧茫然相依的戲份,這場極為考驗情緒表達的戲份,白宇帆和夏夢兩個年輕演員都拿捏得非常準確,“我當時還說,這場戲你們倆還真是沒讓我那么費勁去調,我還是挺滿意的。”
引發最多爭議的女性角色周琳,滕華濤認為,這個被當成棋子來誘惑趙輝、蘇見仁的女性角色,本身是個生活支離破碎的單親媽媽。“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文印店小老板,對金融一無所知的。所以,她被卷入這段關系之后的幼稚、無所適從,都是應該的;如果她表現得非常老練嫻熟,反而是脫離了人物背景,從表演的邏輯上來說不對。”滕華濤同時表示,這段感情戲對整部作品的主題幫助很大,“它是圍獵趙輝的重要的一部分。”
后期戲份吃重的“PUA大師”沈婧,是劇本的原創角色,楊子姍的演繹也贏得不少觀眾的認可。滕華濤坦言,他曾為這個“幕后BOSS”的人選絞盡腦汁,有一天突然想到了楊子姍,“我特別激動,說你一定得來幫我把這個演了,太合適了!她平時說話溫溫柔柔,笑嘻嘻的,不顯山不露水就’PUA’你,你心里還覺得特別美滋滋的,覺得她說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