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的哲學原理結構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 任蜜林  2024年05月07日08:56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fā)展座談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統(tǒng)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并揭示出“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的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對于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概括,對于深入認識中華文明、建設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和平性”作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和重要內容,對于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和平性”由“和”與“平”兩方面組成,二者的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綜合體現(xiàn)了一種“和體平用”的哲學原理結構。

    “保合太和”的本體論

    中華文明之所以具有和平性的特性,就在于其在本體上的“太和”觀念。“太和”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易傳·彖傳·乾》:“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在《易傳》看來,天道是萬物產(chǎn)生的根源,在天道流行變化的過程中,萬物都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本性。只有保持、集合宇宙間的“太和”之道,萬物才能不失去自身的本性,天下國家才能安寧、太平。萬物的生成除了天道外,還要依靠地道,《易傳·彖傳·坤》云:“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這就是《系辭上》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里講的“一陰一陽”也就是陰陽二氣,二氣共同生成了天下萬物,二氣的協(xié)調、和諧就是“太和”。“太和”同時也是《系辭上》的“太極”:“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yè)。”也就是說,宇宙萬物都是由“太極”(或“太和”)逐漸生出來的。

    到了宋代,張載更是明確地將“太和”提高到本體論的地位,以“太和”為本體建構了自己的哲學體系。在張載看來,“太和”即是“道”。他說:“太和所謂道,中涵浮沈、升降、動靜相感之性,是生絪缊、相蕩、勝負、屈伸之始。其來也幾微易簡,其究也廣大堅固。”(《正蒙·太和篇》)“太和”即是陰陽未分的氣,存在于太虛之中,相互融合、渾淪無間,自始至終存在于宇宙之間。“太和”是一切宇宙萬物產(chǎn)生的根源,也包含宇宙間一切變化的根源。無論是散開可見的、不同現(xiàn)象的氣,還是清澈通透而不可見的神,都是“太和”的表現(xiàn)。

    “和實生物”的生成論

    作為本體的“和”,是如何生出萬物的呢?這就涉及“和”的生成論原則。“和”雖然是天地萬物的本體,但這個本體并不能直接生出萬物,而是需要經(jīng)過分化。在先秦時期,儒家經(jīng)典《易傳》已經(jīng)提出“保合太和”的思想。在萬物生成上,《易傳》提出了“大哉乾元,萬物資生”“至哉坤元,萬物資始”“一陰一陽之謂道”等思想,這些都說明只有陰陽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才能生成萬物。《易傳》又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只有兩種事物才能相互感應,萬物的生成、天下國家的和平安定都是感應的結果。除儒家之外,早期道家雖然以“道”作為宇宙萬物的本體,但在生成論的意義上,也同樣認為萬物是由陰、陽“沖氣以為和”而生出的。

    漢代“和實生物”的思想基本上延續(xù)了先秦的看法。《淮南子》認為,只有陰陽二氣的相互作用才能生成萬物。《淮南子·天文訓》曰:“道曰規(guī),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這是在對《老子》“道生一”的解釋基礎上提出的“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思想。同一的事物不能產(chǎn)生其他事物,只有兩種不同的事物才能產(chǎn)生出其他事物。董仲舒也指出了“和”在生成萬物過程中的重要性,《春秋繁露·十指》說:“德澤廣大,衍溢于四海,陰陽和調,萬物靡不得其理矣。”

    “和實生物”實際體現(xiàn)了作為本體的“太和”如何具體生成萬物的原則。作為本體的“太和”雖然是一個事物,但其要生成萬物就必須至少通過兩個以上的事物才能實現(xiàn)。“和”反映了不同事物之間的關系,這是其與“同”的最大差異。

    “和而不同”的實踐原則

    上面從本體論、生成論的角度論述了“和”的重要性。那么,“和”在現(xiàn)實世界是如何開展的呢?這就涉及“和”的實踐原則問題,即“和而不同”。

    在史伯、晏子等人的基礎上,孔子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論語·子路》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夠虛心采納不同的意見,并不強人從己。小人唯利是圖,一切從自身出發(fā),故強人從己,引起爭端。正因為講“和而不同”,所以孔子倡導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基于這一原則,孔子提出了“忠恕之道”的思想。在曾子看來,孔子的思想可以用“忠恕”來概括。所謂“忠”,就是自己想要立足也要幫助他人立足,自己想要發(fā)達也要幫助他人發(fā)達。所謂“恕”,就是不愿他人對待自己的言行,也不要將其施加給他人。前者是從積極方面講的,后者是從消極方面講的,二者合起來就是“仁”。

    這種“忠恕之道”的原則,《大學》又稱之為“絜矩之道”。在《大學》看來,如果不想讓上級對我無禮,就首先以此衡量自己的內心,不要以無禮的方式對待下級。如果不想讓下級不忠心于我,就首先要衡量自己的內心,不要對自己的上級不忠心。其他前后、左右的關系也是如此。這里的“絜矩之道”實質就是“忠恕之道”,即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不要強人從己,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他人。《大學》說的上下、前后、左右關系實際包含人類社會的一切關系。也就是說,儒家所講的“忠恕之道”是人類社會普遍適用的。

    “和而不同”體現(xiàn)了“和”在現(xiàn)實世界的實踐原則。按照這一原則,人類在處理各種事情的時候,要遵從各個方面的不同要求,而不是強調一切都以自身為出發(fā)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文明五千多年來一直傳承的理念,主張以道德秩序構造一個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關系中以他人為重。”

    “天下太平”的理想宗旨

    中華文明中的“和”思想,既有本體論、生成論層面上的意義,也體現(xiàn)為現(xiàn)實社會中的實踐原則。無論是本體論、生成論還是實踐原則,最終都指向一個理想目標,即追求“天下太平”。所謂太平,就是指社會安定、國泰民安的狀態(tài)。

    追求太平是中華文明的一大特點,在《尚書》中就能看到。《堯典》講的“協(xié)和萬邦”,也就是天下太平的意思。王充說:“《尚書》:‘協(xié)和萬國。’是美堯德致太平之化,化諸夏并及夷狄也。”(《論衡·藝增》)儒家所講的太平是一個由內及外、由近及遠的過程,《大學》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反映了這一點。《中庸》中的“天下國家有九經(jīng)”從“修身”講到“懷諸侯”,最后也反映出對天下太平的追求。在天下太平的時代,不僅人類社會和諧安定,而且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呈現(xiàn)出祥和的氣象。這種祥和、太平的景象就是由“和”帶來的。正如王符所說:“是以官長正而百姓化,邪心黜而奸匿絕,然后乃能協(xié)和氣而致太平也。”(《潛夫論·班祿》)

    由此可見,中華文明所追求的“太平”理想建立在“和”的基礎上,而“和”是具有本體論意義的。因此,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以和為體、以平為用的哲學原理結構。這一原理結構整體建立在道德秩序之上,儒家又漸漸把這種道德秩序推至宇宙本體方面。中華文明建立起來的天人合一、群己合一的世界,都與此有著密切關系。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歷史發(fā)展和內在機理研究”(23&ZD011)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国产视频精品视频| 日本精品VIDEOSSE×少妇| 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小说| 久久精品中文闷骚内射|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视www|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97 | 国产精品高清2021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精品国产|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3d动漫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 | 国产精品玖玖美女张开腿让男人桶爽免费看 | 色婷婷激情av精品影院| 69精品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99re66热这里都是精品| 蜜芽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园产越南| 久久r热这里有精品视频|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热|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99|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人成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97久久超碰成人精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