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終焉》:網絡一代的“游戲現實主義”力作
《十日終焉》開始是好看,后邊是好,越看越好。網絡一代的小說寫得這么好了,還是免費平臺上的。也正是由于是番茄人氣最旺的作品之一,位列“巔峰榜”之首,說明免費平臺“養書”了,二次元創作破圈了。
全書寫的是造化弄人,被操弄到如此程度的人,還要不要做人?我們的青年好絕望啊,我們在哪一層終焉之地?好在系統文總是要審視規則,乃至反抗規則,不像克蘇魯,會被圈禁在迷惘里,不得超生。有了生命之痛的底子,無數的游戲經驗終于成為1后的0,復數的0。對人類境況的勘探,放到了一個更廣大的更有標識的尺度中進行。虛擬世界是第一世界的延伸,游戲現實主義是現實主義的延伸。這是一部數據庫寫作,也是一部寓言小說,或者應該說是基于數據庫寫作的寓言小說,還是一部(游戲)現實主義力作。它不是為了燒腦而燒腦,為了創新而創新。或許一些“老白”看得不過癮,但這本書的寫作功力不在原創,而在于完成度高,將經典元素運用得當,結構均衡,細節到位,一磚一瓦恰到好處。正因為很多元素是經典的,所以堆金疊玉,格外好看。
小說的另一動人之處是人物寫得好。人物獨白很感人,使人物從人設中生長出來。層層遞進的燒腦游戲是梯子,漸漸注入人設的人性是釘子。有的人物雖然老套,但樸拙動人,比如喬家勁。主角齊夏也寫得好,多智近妖,但不知為什么讓我想起許樂(貓膩《間客》),有一股骨子里的健朗和生氣。有人物掛懷,抓人的就不止是智力快感。伴隨人物,巨大的現實感也涌入了。有的人物寫得比較概念化,比如章晨澤的故事,但鐵鏈女的故事就此破門而入,仍令人唏噓。現實感讓這部高設定的作品引發圈外讀者的共鳴,從生肖的生存法則,到以“道”為名義的卷和割,從設定到情緒,比比皆是。作者雖然年輕,但是有生活的。經由終焉之地,現實進來了。
讀這本書的時候,很多時候會想起《一九八四》,那是此前我讀過的最恐怖的恐怖小說。封閉的絕境被拉到一千章那么長,如果沒有爽文套路托底,怎么能看得下來?但這又分明不是傳統爽文,“不后宮,不套路,不無敵,不系統,不無腦,不爽文,介意者慎入。”開篇的文案居然這么寫,而且在最小白、最下沉的免費平臺!這囂張的背后,是網文基調的轉型和技巧扎實的進步。
是的,我這么喜愛這部作品,是因為它又戳中了我的“萌點”——我在“爽文”的背后又看到“情懷”!在“屌絲的逆襲”神話成立的時代,貓膩的“情懷之作”是孤品,是啟蒙時代的“回響”。如今的“覺醒”來自生活的毒打,“二次元一代”被逼著長大成人,在絕望迷惘的同時,也讓人看到“生生不息的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