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故鄉 虛擬的鄉愁 《故山松月:中國式科幻的故園新夢》新書首發
第七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上舉行了《故山松月》首發儀式和論壇
4月27日,由海南壹天視界甘偉康特約策劃,程婧波、石以主編,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的《故山松月:中國式科幻的故園新夢》在2024中關村論壇?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第七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暨學術論壇上舉行首發儀式。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出席并講話。年會上還舉辦了“科幻中的故土情懷”圓桌論壇,由程婧波擔任主持人,董仁威、江波、甘偉康、石以、超俠、顧適、劉玉杰參加對話交流。當晚六時半在首鋼園?全民暢讀藝術書店舉行新書簽售活動,王晉康、劉慈欣、董仁威、超俠、寶樹、江波、程婧波、顧適等本書8位作者代表全書56位中國科幻重磅作家簽售,現場讀者數百人參加,快手新知平臺50余萬人在線圍觀,刷新了科幻圖書出版簽售少有的火爆場面。
《故山松月:中國式科幻的故園新夢》以《山》《松》《月》3卷分冊的形式,收錄雨果獎、華語科幻星云獎、銀河獎得主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何夕及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得主阿來等56位中國大陸、港澳,以及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華人華僑中最具實力與口碑的科幻作家的故鄉之作。
從刊登第一篇中文科幻小說的滬上,到如今的中國科幻之都錦官城;從山西晉陽的平行世界,到河南宛城的異度時空;從老舍寫作《貓城記》的北平,到如今可觀星辰的云貴深林、西北大漠;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西子湖畔,到丟失了鐘樓的十朝古都長安;從媽祖廟里的香火,到北國之春的霧凇,作家們以小說+自述的方式,構建虛構與非虛構的雙線敘事,在虛與實之間,在歷史與想象之間,恣意抒寫科幻的故鄉,虛擬的鄉愁。
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東亞系教授宋明煒為本書作序;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戴錦華,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訪問學者三豐,本書主編程婧波、石以的《故園科幻五人談》作為本書后記。
《故山松月:中國式科幻的故園新夢》出版創意源自對中國風格科幻的一個夢想。對中國來說“科幻”是舶來品,它發韌于英法,繁盛于美國。中國科幻誕生120年來一直在模仿和追趕。長期以來,烏托邦、新浪潮、未來世界、地外文明、太空歌劇等西方式科幻語境和題材類型深刻地影響或主導了我們的許多創作。發端于2010年的華語科幻星云獎,在第十屆時提出“新科幻出東方”口號,為本書的出版創意提供了啟發。
與古希臘海洋文明不同,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國作為一個從農業社會走過來的國度,有著濃重的家園情結,“故園新夢”的概念就這樣萌生了,并由此帶出了六個創意點:
一是策劃創新。科幻,一直以來都是以“他鄉”或者“遠方”為主題的;而“故鄉”正好是一個與之相對的概念。很少有人把這樣兩個相對的概念做結合。《故山松月》賦予了故鄉一個從來沒有去選擇過,或者想象過的一個參數。它抓住了一種非常奇特的視點和情感。科幻的書寫與故鄉的書寫,又是一個特別錯落的組合與對照。
二是詩意構建。以山、松、月分別為三卷取名。出自李白詩《送蔡山人》中“故山有松月,遲爾玩清暉”。
三是群星薈萃。本書作者包括了雨果獎、華語科幻星云獎、銀河獎、星球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重量級獎項的獲得者,集成了中國科幻原生代、新生代、更新代、全新代作家的作品,年齡最大的超過90歲,最小的20多歲,可謂新時代中國科幻作家的一次集體亮相,中國科幻半壁江山盡在一書三卷之中。
四是地域八方。本書作家故鄉地域分布廣泛,除個別省份外,960萬平方公里東西南北中基本聚齊了,地域不同,山川風物不同,城市面貌不同,作品所呈現的景觀各異,想象力的激蕩飛揚更是五彩繽紛,魅力無限。
五是雙線敘事。小說+自述,采用虛構與非虛構的雙線敘事,一共112篇作品,版面字數136.4萬字,并配有作者或童年或少年或青年的照片。在虛與實之間,在歷史與未來之間,恣意抒寫科幻的故鄉,虛擬的鄉愁。這些基于故鄉又超越故鄉的創作,從真實的故鄉出發,以故鄉之真書寫科幻之幻,成為中國式科幻家園書寫的集大成之作。
六是國風裝幀。山、松、月三本書封面設計古意盎然,各有側重,各臻其妙,又渾然一體,頗具北宋《千里江山圖》的韻味,盡顯國潮國風,非常中國。
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上舉行“科幻與故鄉”論壇交流
《故山松月》的出版得到了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全國少兒科幻聯盟的大力支持,特別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科幻分社同仁的傾力付出,在出版立項、編輯審讀、裝幀設計、印廠付梓各環節一路綠燈,確保本書在中國科幻大會期間成功發布。
《故山松月》一書首次提出“故園科幻”概念,重新定義了中國式科幻,開創了中國式科幻的一種新語境、新題材、新類型,是“新科幻出東方”理念的一次大膽實踐,同時又具有很高的閱讀、收藏和研究價值。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后、閩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劉玉杰說,對于中國風格的科幻而言,《故山松月》的出版,已經走在了學術研究的前面。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說,《故山松月》是中國科幻對世界科幻的一個新的貢獻。
全體合影
附:名家推薦
《故山松月:中國式科幻的故園新夢》這部小說集的編者用心在“故山有松月,遲爾玩清暉”,當中國科幻走向世界的時候,他們提示,走得再遠再異域,仍然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科幻也可以有故鄉,有鄉愁。
——美國韋爾斯利學院東亞系教授 宋明煒
這是一套“生當逢時”的圖書。《故山松月》在這一年出版,“故園”開始有了一個此前沒有的意味。它不光是一個所謂中國科幻的主題了,它成了站在人類歷史意義上的一種臨淵回眸。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戴錦華
“故園”和“科幻”都不單純是一種物理時空的結合,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想象和建構,超越了當下的時間和空間。《故山松月》從“故園科幻”這樣的角度去編,這是世界首創,是中國科幻對世界科幻的一個新的貢獻。
——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嚴鋒
人們在不斷地追尋過去,或者述說故鄉的時候,其實也是希望能夠從既有的經驗中尋找到面對新的問題的解決方案。鄉愁也好,懷舊也好,它其實是人類在與冒險、創新做一種天然的平衡。進化既賦予我們這樣一個求變求新、走出去追尋新鮮事物的沖動,又賦予我們一個能夠回望過去的情懷。
——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訪問學者 三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