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未來科技與科普教育的新篇章 ——京港澳科幻融合論壇在京舉行
4月28日下午,京港澳科幻融合論壇在北京石景山區首鋼園舉行。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科普時報社長、中國科普作協副理事長尹傳紅,北京市石景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錢行,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孟凡興,科幻作家王晉康、劉慈欣、以及張斌、蔣好書、王衛英等嘉賓代表和來自京港澳三地的科幻作家、科幻從業者代表200多人參加論壇。
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致辭
白庚勝表示,內地與港澳之間的交流互動正展現了中國科幻文學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內地與港澳地區的科幻文學相互輝映、相互激勵,京港澳科幻融合論壇這種跨地域、跨文化的合作交流,不僅促進內地與港澳科幻文學創作與教育繁榮發展,也為中國科幻文學注入新的活力與創意,共同走向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北京市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孟凡興致辭
孟凡興認為,科技創新和科普、科幻教育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雙輪驅動。我們需要積極發揮科普指導帶動作用,聯動內地、港澳地區科普科幻機構,開展跨地區、跨領域的交流合作,涵養科普科幻教育生態,探討新質生產力視角下的科幻文學與傳統文學、科普科幻與大國重器等熱點話題,共同創造良好的科幻生態,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和人才的培養。
北京市石景山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錢行致辭
錢行談到,長期以來,京港澳三地保持著密切的交流與合作,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加速推進,三地之間的合作更緊密,交流更頻繁,這不僅為推動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也必然為科幻產業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主旨演講環節,香港立法會議員、商湯科技顧問尚海龍從《海底兩萬里》中的科學技術談起,認為科幻的核心是科學和想象力,“科幻成真”推動了人類每一輪生產力革命的醞釀。面對新一輪生產力革命的到來,北京與香港作為兩個科技中心,應當攜手在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加深合作,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在新一輪生產力和科技競爭中贏得優勢與主動權。澳門大學科學暨科普推廣中心主任譚錦榮在介紹澳門科普科幻發展情況時表示,以澳門科學館為代表的澳門科普教育形式多樣,為科技知識普及、科技創新提供了靈感和資源。
來自科技、科幻創作、科幻教育和產業界人士在交流時表示,要加強新質生產力的培育發展,加強科普科幻教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比重,為中國的未來培養更多創科人才。京港澳三地應當借助科技創新和科幻產業發展,緊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步伐,攜手構建新時代高科技產業合作的新業態和新模式。
高峰論壇現場
高峰論壇環節,科幻界與科技界代表以“科幻照見未來,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展開討論,從科技、文學、歷史、文明發展歷程等角度談到科幻洞見未來的能力,表達人類對于科技發展的關懷,對人類自身命運的深思。大家談到,面對科技的高速發展,人類應該始終保持自己的心智狀態、進取心和奮斗精神,不斷迎接新的未知的挑戰。
高峰論壇現場
京港澳科幻融合論壇由北京元宇科幻未來技術研究院,香港科普科幻教育中心,北京市石景山區未來科幻產業發展中心主辦,作為2024中國科幻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跨地域、多維度的交流,深化京港澳三地在科技創新與科普教育領域的合作與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