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屋頂足球》:展現山村女孩的足球夢
2024年4月23日,由中國影協指導,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金雞電影創投大會組委會主辦的電影《屋頂足球》觀摩研討會在京舉辦。《屋頂足球》講述了一群云南山區女孩以屋頂為球場,堅持刻苦訓練,不懈努力追求體育夢想的故事。
導演飛魚分享了該片的創作構思及拍攝過程,“在3年拍攝的過程中,我走訪了200多所學校,在1萬多個孩子中選出了20多個孩子進行集中培訓,試圖用動作真實、道具真實、場景真實講述一個充滿力量感的感人故事。”
影片的監制黃建新不僅從電影工業流程上對創作進行指導,還在電影結構和內容上提供了很多幫助。他談到,影片中的演員都并非職業演員,但觀眾可以通過他們在鏡頭前的表現,感知到生命最真實的狀態和本真的力量,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中國影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鄧光輝認為,影片是一部溫暖現實主義的感人作品,拓展深化了主旋律的創作,將對文明、開放的向往融入創作中。影片對社會關系的開掘有張力,在劇情的轉折和飛越中塑造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具備正向引領的價值。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屋頂足球》表現出電影界在齊心協力推新人新作方面的探索,是電影行業蓬勃向上的一個標識。影片把兒童電影、女性電影、體育電影以及民族風情聯系在一起,充分開掘空間,用足球作為載體表現孩子們的成長和對夢想的追求。
中國評協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王一川認為,《屋頂足球》的故事具有感人的力量,情節表達有章法、有考慮,將自然美景與生存的艱難進行對照呈現,人物形象立得住、人物心理挖掘深入,影像風格上體現了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結合。
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閆少非認為,《屋頂足球》是近些年少見的成熟的兒童電影作品,不僅適合孩子們看,成年人看了也會共情。他指出金雞創投憑借金雞獎的品牌優勢和業界的大力支持,得以發現更多年輕人、更多新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如何真正轉化為創作者的創作思路,是電影人應深入思考并實踐的問題。
中國影協理論評論委員會會長、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陸紹陽認為,《屋頂足球》可以讓觀眾看到人的解放以及“刻在骨子里的善”。從導演創作層面,影片用出色的視聽語言傳遞出一種開闊的心境,影片的追夢類型容易與觀眾共情,通過一個女孩的夢想,傳遞出對自由的向往,人物具有成長性。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當代電影》主編皇甫宜川認為,《屋頂足球》是一部溫暖、勵志、浪漫,并且具有傳奇性、時代感和當下性的體育類型兒童片,對兒童題材影片進行了有意義的開掘。影片用平實的手法結合浪漫元素展開敘事,表現少年的率真和對夢想的追求。影片在影像表達上頗有亮點,將云南本地極有特點的自然元素與一群少年的困境和追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同時影片對女性題材也有一定的挖掘。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文化研究院教授吳冠平肯定了電影表達出影像現實的趣味性,在趣味基礎上展現故事動人之處。導演把足球場放在屋頂,讓影像產生魅力,呈現出生動的非職業化但是又很職業地踢足球的狀態。同時他認為年輕創作者應該在類型的改造、戲劇性事件敘事的有機性、人物行為的價值感等方面繼續錘煉提升。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常務副會長張衛認為《屋頂足球》展現了草根的成長,表現了野性的歡樂,非職業演員表演可圈可點。同時導演在觀眾意識和市場意識上都非常強烈,這體現了青年一代導演創作的新趨勢。
中國電影資料館電影文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左衡認為影片把對主旋律的拓展轉化為敘事的底色,同時體現出劇情類型片的邏輯,電影中的影像和人物呈現出生命和美的本原,非常動人。這部影片最理想的受眾應該是那些真正喜愛這個故事的孩子們,建議嘗試用長線的放映方式去影響這些人,通過電影下鄉等方式提高影片的社會效益。
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在致辭中感謝專家和主創的蒞臨,同時強調好的電影作品是電影行業發展的根本,期待青年電影人能夠繼續在深耕電影創作上下苦功、硬功,在講好中國故事上下真功實功,不斷提升創作技法,釋放創作潛能,助力中國電影高質量發展。
與會專家談到,《屋頂足球》既講述了勵志成長故事,又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影片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在呈現人物日常生活的同時,注重挖掘他們的內心世界,讓角色形象更加生動,充滿想象力、傳奇性和現實感。此外,片中諸多非職業演員的表演質樸且具有感染力。該片已于4月20日在全國上映,曾獲第36屆中國電影金雞創投5周年“金雞報曉榮譽”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