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歌世界中詩意地棲居 ——讀兒歌集《小兔愛吹牛》
如果要培育孩子良好的語感能力,幼兒期兒歌的閱讀與吟誦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有大量的優秀兒歌,而且都是以某方面的知識為題材而創作的。有的介紹山水草木和鳥獸蟲魚的形象、習性和功能,有的描述日月星辰、四季變化,有的介紹淺顯的自然和生活常識,有的介紹簡單的數目和時間觀念……凡此種種,兒歌皆可以形象有趣地幫助孩子認識自然界,認識社會生活,豐富詞匯發展空間,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最終培養出良好的語感。
大學畢業后,我一直從事小初語文教學,根據教學經驗,我認為,孩子對于語文學習的問題無非三點:理解不夠,表達不清,創新不強。那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呢?陶行知先生曾說:“我們發現了兒童有創造力,認識了兒童有創造力,就須進一步把兒童的創造力解放出來。”其實答案就在其中,幼兒時期是孩子認識世間萬物的伊始,也是培養孩子創造力與想象力的最佳階段。而這一階段,兒歌則是孩子認識世界,感知語言,豐富表達能力,培養創造能力的好材料之一。
兒歌包括了民間童謠,也包括了作家創作的兒歌,其特點是通俗易懂,符合幼兒接受。兒歌以其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真摯的情感和曉暢的語言可以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幼兒哼唱兒歌,是語言的初步啟蒙,是情感的外泄過程,并能從中體驗模仿成人的勞作和生活,驗證自己的經驗和記憶演變。或者說,兒歌是兒童文學的一部分,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近期,譚旭東在海豚出版社出版的兒歌集《小兔愛吹牛》,被列入劉丙鈞主編“中國名家兒歌典藏大系”,這是他的第一部兒歌集,很值得幼兒以及小學生閱讀。
《小兔愛吹牛》共分五輯,包含生活兒歌、動物兒歌、植物兒歌、自然現象兒歌以及交通工具兒歌,共93首,特別鮮明,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首先,其所描繪或表現的事物均與幼兒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非榮枯一季,對于孩子理解事物具有很好的效果,如植物兒歌中《荷葉》篇所述“葉兒大,葉兒圓,葉兒好像碰碰船。船擠船,不能玩,急得青蛙轉圈圈”。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荷葉的形狀特點,同時聯想到與荷葉相關的青蛙,由荷葉到青蛙,這便是兒歌中聯想和想象力的重要體現,在引導孩子認識事物的過程時曉以思維方式的傳輸。
其次,其篇幅簡短,用語簡單,卻能繪制出一幅美好的畫卷,給孩子想象遨游的空間。如動物兒歌中《鴨》所述,“扁扁嘴,大腳丫。說起話,嘎嘎嘎。生個蛋,好喜歡。”短短18個字,精悍短小,便把鴨子的模樣與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畫面生動而有趣,讓人不禁遐想。
最后,其內涵意蘊豐富而多姿,讓孩子在詩意童話世界遨游的過程中,淺以哲理相告,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開篇兒歌《小兔愛吹牛》結尾所述:“人人有長處,謙虛不驕傲。”告訴幼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秉承謙遜之姿,禮貌待人;《不做啃老族》一篇中所言,“最有出息勤耕耘,自強自立不啃老”,勸告幼兒自強自立方是立人之本,立根之本;《小蝴蝶》中“蝴蝶蝴蝶快干活,做點實事不后悔”,更具當代教育價值,告訴小朋友們要腳踏實地、多干實事。
兒歌作為兒童文學的重要門類,是語文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環,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著積極的意義。兒歌作為孩子最早接受的讀物,生動形象的內容、幽默詼諧的語言,以及適時的疑問思索能夠激發起孩子早期對于閱讀的興趣,是他們后期持續學習的動力源泉,亦是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譚旭東的兒歌集肯定了文學中的溫情主義,兒歌中所蘊含的溫情主義能夠實現對孩子感性思維的有效調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欲望,使得他們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閱讀本身上,從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培養樂學善學的思想態度。
譚旭東兒歌集《小兔愛吹牛》的內容豐富,是孩子心靈通往世界的一座橋梁,值得家長和老師推薦給孩子。相信有更多的小朋友和大朋友們,都能夠在兒歌世界中詩意地棲居,在文學殿堂中暢意地遨游。
(作者系上海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