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的時代堅守 美麗中國的童年書寫 ——作家、評論家、出版家共話新時代生態兒童文學創作
為促進新時代生態兒童文學創作繁榮,講好美麗中國的童年故事,近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推出系列生態兒童文學力作,尤以書寫青海藏區巴顏喀拉草原生態蛻變的《巴顏喀拉山的孩子》和全面呈現三江源生態文明建設歷程的《三江源的扎西德勒》為代表。去年,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繼續聚焦生態題材兒童文學創作,推出以鄱陽湖候鳥保護為故事背景的長篇生態小說《大鳥》和以塞罕壩精神為創作主旨的《童年樹》。
《大鳥》是兒童文學作家彭學軍的最新力作,作品聚焦真實的候鳥生存困境和一線野生動物保護者的艱苦奮斗,講述了一段人與鳥的守望相助,共建大美鄱陽的綠色華章。在“新時代生態兒童文學的童年書寫論壇暨《大鳥》作品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圍繞《大鳥》,從生態兒童文學作品的生態倫理觀、文學基底、敘事風格等方面展開了熱烈深入的討論。
——編 者
生態兒童文學的時代新書寫和主題新變
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日漸深入人心,生態兒童文學創作成為新時代兒童文學的重要主題。但是,在兒童文學里要如何講好生態文明建設故事,讓孩子們更易于接受生態文明理念,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郭義強認為,主題兒童文學首先是兒童文學,要給兒童講好故事?!洞篪B》在主題性和兒童性兼顧上表現突出,彭學軍以白鶴這個深受孩子喜愛又很詩意的形象切入,寫出了孩子們對鳥、對動物的一種天然親近感,呈現出符合兒童文學特質的童心童趣和詩情畫意。立意高,可讀性也很強。徐可特別強調《大鳥》沒有把生態保護這個主題簡單化、極端化,而是用文學的方式、兒童的方式講述樸素的道理——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生命。彭學軍在處理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生的關系上,更多從現實深層的需要和邏輯出發,通過描寫人鳥爭食到為鳥種食、共建和諧家園的過程,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寫得深入人心。
江西鄱陽湖是長江流域的重要分支,鄱陽湖生態保護的意義尤為重大。海飛表示,彭學軍以其敏銳的文學觀察、深耕江西文化多年的創作經驗,抓住鄱陽湖生態建設這一時代主題,以小切口窺探大背景,通過描寫鄱陽湖地區候鳥保護從民間自覺到制度自律的推進過程,探索了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反映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如何兼顧人民利益,推動人民美好生活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梁鴻鷹認為,閱讀這部作品,我們能看到近年來鄱陽湖大地上發生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不是單純在政府的號召和推動下發生的,而是有扎扎實實的社會參與和民眾自覺的。劉瓊也談到,鄱陽湖作為長江中下游的五大淡水湖之一,這些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取得豐碩成果。兒童文學怎么書寫這么宏大的主題,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彭學軍用一個很小的切入點,通過少年的視角,講述候鳥的遷徙歷程和種群變化,以及村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表現出整個鄱陽湖生態環境的變化,體現出鮮明的時代背景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生態兒童文學要如何避免概念化,將生態思想寫得深刻又動人?崔昕平談到,生態兒童文學應該不留痕跡地將先進的生態思想蘊含在故事中。《大鳥》的寫作中,彭學軍很好地規避了概念化的寫作,以清晰的文學藝術本位觀,用頗具松弛感的寫作,將鄱陽湖生態保護這一現實題材的意蘊價值精準地傳達出來,自然,生動,觸動人心。
劉颋認為,《大鳥》非常準確地把握住了“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發展”這一重要的生態文明思想。小說圍繞環保者周薔與當地村民是否為白鶴提供食物展開敘事,這個激烈的沖突不僅是保守與發展、落后與先進之間的矛盾,也不僅是小我與大我之間的矛盾,而是關系到一個人的安身立命,關系到這片土地上人和動物如何共存這一主題。從兒童文學的體量來說,彭學軍觸及了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這也是《大鳥》與其他生態題材作品的不同之處。李利芳也談到,《大鳥》雖然是以生態為主題,但不是表層化地寫保護與人們的行動,而是關注人們的深層心理、微妙的情感動機、生命之間奇異的感應關聯。郭艷認為,《大鳥》的表層故事是講人類保護鳥類,而文本深層的內涵則是表達鳥類給人帶來的療愈和安慰。小說很多情景非常富有詩意,比如白鶴起舞、群鶴飛舞等。人們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鳥類的自然優雅、順應天性的生活方式,從而獲得精神情感的愉悅,從這個角度講,該書拓展了我們當下生態文學寫作的主題和意蘊空間。
現實主義品格賦予小說獨特的生態美學
彭學軍從湘西走來,如詩如夢的湘西風情和童年經驗,讓她創作出《你是我的妹》《腰門》等精致典雅、富于詩性的少女成長小說,充盈著真切的生命體驗,彰顯著東方式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2023年,生態環境部、中國作家協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新時代生態文學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迫切需要誕生更有深度、更有廣度、更加震撼人心的作品”?!洞篪B》是彭學軍首次涉足生態題材創作,作品的出版是立足于中國生態文學,立足于時代價值和藝術成就的。
徐德霞談到,彭學軍在創作上是非常嚴肅、嚴謹的,也是敢于向自我挑戰的。她不是類型化的寫作,而是在不斷超越自我,不管是題材還是藝術探索上,《大鳥》的出現都讓她感到欣喜。納楊則認為,彭學軍是一個有闖勁、有實力的作家,她雖然從來沒寫過自然主題的文學作品,但《大鳥》觸及了比同類生態文學作品更具文學性的藝術高度,具有非常獨特的生態美學價值。
彭學軍是一個講究寫作技巧和故事邏輯的作家,《大鳥》整個情節推動都很自然流暢,行云流水般的文學語言,有著很好的閱讀體驗感。郭義強認為,《大鳥》秉持了彭學軍一貫的文學風格,語言雋永溫暖、輕盈詩意。海飛也談到,《大鳥》延續了彭學軍以往的從容、雅致、簡約的風格。她用自己的生輝妙筆,書寫了一個新時代的湖鄉巨變的故事。荷花、稻田、大湖、少年、白鶴,橙紅藍綠的意象,編織成一幅幅生動的江南鄉村的山水畫。這種新的現代化的鄉村故事寫法,提升了主題兒童文學的可讀性、藝術性和審美意蘊。
小說是邏輯的藝術。邏輯嚴密的情節可以賦予小說巨大的藝術力量。《大鳥》在精巧的邏輯設計和文本的呈現度上得到了專家們的高度認可。朱自強談到,文學是人學,文學最重要的是寫好有因果關系的人的行為?!洞篪B》設計了諸多嚴密的人物、行為因果關系,其中最大的亮點是周薔精神上的自我救贖。彭學軍舉重若輕地描寫了周薔埋藏心里最深處的遺憾——未能救小羊,正是這個遺憾才導致后來周薔一意孤行地去拯救大鳥。有了這樣的人物因果,才使作品有了藝術邏輯,有了文學的神采奕奕。劉颋也談到,《大鳥》文本的完成度非常高。小說通過幾個性格鮮明、非常有辨識度的形象,不僅完成了對生態的保護和改造,也展現了人物精神上的蛻變。作品聚焦的發展不僅是生態環境的發展,也是人的發展和成長。比如主人公周薔,通過她的堅持和自我救贖,從而推動了整個主題和故事的展開。梁鴻鷹認為,《大鳥》在內容的構建和藝術構成方面非常有特色,作者預設了多種矛盾沖突,讓人物在其中成長。蒿子從周薔身上得到了人與自然的理念熏陶,也從她身上培養了獨立思考、勇于嘗試的能力;周薔學會了和當地民眾相處,引領大家自覺完成候鳥保護工作。這個故事有現實人物原型,彭學軍很好地處理了虛構和非虛構的關系,展現了現實和文學的力量。
彭學軍過往的作品多葆有浪漫主義氣質,《大鳥》是彭學軍更深地觸摸時代脈搏、領悟民眾心聲、洞悉生活本質,從而創作出有筋骨、有溫度的文學作品,展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品格。彭學明贊揚《大鳥》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文學成果,也是她主題實踐的創作結晶。他認為,這部作品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作品的詩意,整部作品從頭至尾充滿了山水風光、鳥類自然、世間人性的詩意;二是文學的情誼,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時代的情誼,以及作者對故土留戀的情誼都在作品中得到體現。劉瓊談到,《大鳥》最讓人稱道的地方,正是其現實主義精神。作者從鄱陽湖、候鳥以及鄉村生活等豐富多元的人文歷史和風土人情的書寫中,寫出了時代和環境的真實,同時也提升了文化意蘊。李朝全也談到,彭學軍深入生活,富有情感溫度的書寫讓他印象深刻,尤其是表現湖區的勞作之美,展現具體的田間勞動,寫得格外生動。作品中充滿農民地道樸實的語言,比如,蒿子爸爸說,種田的人都會愛惜地里的東西,地里長的東西都是莊稼,這種細膩的描寫,有一種泥土的芬芳。
觀照人物的精神成長,彰顯當代少年的昂揚氣象
成長是兒童文學不可或缺的主題。少年成長是彭學軍擅長的領域,她在以往的作品中塑造了眾多鮮明飽滿的少年形象。在《大鳥》中,彭學軍一如既往地聚焦人物的內在精神成長,通過細膩地描繪人物成長來觀照時代的發展和進步。朱自強表示,《大鳥》雖是一部生態保護題材的作品,但沒有流于表面、圖解概念,不但表現了自然生態保護的宏大主題,也表現了周薔在精神上的自我成長和兩個少年的心靈成長。正是這種對人物成長的出色描繪,讓自然生態保護的主題成了一棵枝葉婆娑、隨風搖曳的大樹。他還詳細解讀了周薔這一主要人物的行為邏輯和內在精神上的自我救贖。崔昕平也特別分析了周薔的行為驅動,認為正是周薔內在的心靈救贖而非僅僅依靠理想觀念,才賦予了小說故事圓融的流暢度。無論小男孩蒿子、大男孩江韜等,作家都逐一賦予他們合情合理的行為驅動。他們不是源自虛無縹緲的理念,而是來自大自然的、美好生命力的吸引,推動著他們去幫助大鳥,在施予的過程中,也逐漸治愈了內心。
海飛聚焦湖區少年的精神氣象,分析《大鳥》中有兩條成長線,一條是幾個少年的成長,另外一條對應的是小白鶴的成長。兩條成長線交相輝映。其中,幾個湖區少年的形象和成長刻畫得格外豐滿立體、細膩鮮活,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加入白鶴保護隊伍后,見識了更廣闊的生命世界,培養了看待世界、擁抱生活的樂觀姿態和力量。海飛強調,這就是我們需要培養的新時代少年,他們勇于走出書齋、走進自然,善于學習和接受新事物,是有知識有理想的時代新人。小說通過兩個高中生形象的塑造,同時完成了另外一個敘事主題,即當代少年如何戰勝升學困境。正是對于大鳥的保護、對大鳥生命的體悟,重新塑造了他們的生命價值,賦予了他們生命的活力,彰顯了當代少年的時代氣象。在李朝全看來,《大鳥》也可以視為是一部鮮明的少年成長小說,表現出了少年兒童成長的精神底色,呈現出了鄉村孩子、單親孩子等少年的心靈成長和自我價值實現。同時,小說通過孩子的精神成長、成人的思想轉變,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社會的綠色發展之路。
當然,作為一部致敬故鄉的作品,小說里有著非常濃郁的地域風情。正如海飛最后講到,鄱陽湖是江西的地標,也是我國的大湖名湖。但長期以來,關于鄱陽湖的文藝作品不太多,尤其是兒童文學作品。彭學軍在創作這部作品時,做了大量嚴密細致的資料搜集和采風工作,書里除了有豐富的關于鄱陽湖的人文歷史、地域風俗描繪,還有很多關于白鶴孕育、生活、遷徙的知識,是一部極好的關于自然、關于白鶴、關于鄱陽湖、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題普及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