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慕津鋒:我兩次拜訪“紅學大師”馮其庸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慕津鋒  2024年04月15日16:12

     

    2024年2月3日,是馮其庸先生誕辰百年。時間過得真快,先生離開我們已經7年了,但人們并沒有忘記這位遠行的“紅學大師”。近日,“畫到家山筆墨親——馮其庸先生百年誕辰書畫展”在無錫馮其庸學術館開展。聽聞此展開幕,今年已經100歲的葉嘉瑩先生特地賦詩“一代人師關后學,百年歸夢到前洲。”,向先生致敬。

    馮先生曾被稱為“中國最后一位紅學大家”,從1954年到2017年,他將自己63年的人生歲月都獻給了《紅樓夢》研究。

    為了研究《紅樓夢》,他曾在1967年12月3日-1968年6月12日將家中珍藏的《石頭記》用朱墨兩色抄寫,整整抄寫了七個多月,共16本;為了研究13種早期《紅樓夢》抄本字句的變化,他用了十幾年的時光,把13種《紅樓夢》抄本一句一句對照著抄寫、排列;為了研究《紅樓夢》,他對曹雪芹的生平、家事、祖籍進行了極為深入地研究。他獨特的“三到”研究(歷史文獻典籍到、地下考古發掘文物到、地理實地考察到),使得他理清了曹雪芹的家譜身世。

    在63年的學術生涯中,先生先后出版了《論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匯校》《紅樓夢概論》《〈石頭記〉脂本研究》《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敝帚集:馮其庸論紅樓夢》《曹雪芹家室新考》《曹學敘論》《增訂本曹雪芹家世新考》《曹雪芹家世-紅樓夢文物圖錄》等著作;主編了《紅樓夢》新校注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脂硯齋重評石頭記匯校》《紅樓夢大辭典》等重要紅學資料。

    馮先生雖早已是享譽海內外的學者、大家,但他卻喜歡稱自己是“瓜飯樓主”。

    我因征集和先生相識,曾有幸兩次去過他的“瓜飯樓”。第一次是2012年2月3日,我陪同館領導去給先生祝壽,那是我首次走進先生家中。

    先生的家位于通州區張家灣鎮,從文學館開過去路途并不近,一路上車都快開過通州了,窗外也越來越荒涼,我當時不太理解這位紅學大師怎么住這么遠的地方。這對一位老人來說出門、會友、看病其實都很不方便。因為是第一次來,我們中間開錯了兩次。最后還是通過先生家人在電話中的指引,我們才終于來到他所住的小院。那是一座從外面看就很精致的院子,院子的四周是白墻。我們到大門口時候,先生的家人已經在那里等著我們。我抱著鮮花跟著領導走進院子。院子很大,有花木扶疏的園圃、有驚奇的石頭,院子中間是一幢精致的中式小樓。院門與小樓之間是一條方磚小路,路兩旁栽植著花草樹木。我們去的時候正是初冬時節,院中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木。

    我們跟著先生家人走進一層的客廳,先生坐在椅子上,看得出來他的腿腳不太方便。先生招呼我們在他身邊坐下,我把文學館祝壽的鮮花送到先生面前,他高興地收下并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我看見先生背后的墻上掛著一個小木牌匾,上面有劉海粟先生書寫的三個綠色古樸雄渾的大字“瓜飯樓”,我當時覺得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先生的客廳里有許多擺設,名家字畫、菩薩造像、古盤陶罐、動物泥塑、盆景,簡直就是個博物館。

    我們坐下后,吳義勤館長送上了文學館人對先生的生日祝福:“馮老,今天是您的生日。我們在這里祝您生日快樂!身體康健!”先生笑著說:“謝謝你們!還麻煩你們專門跑過來,我這里離城比較遠。文學館這幾年我一直有關注,你們辦了很多文學活動,很不錯。”

    “馮老,謝謝您對我們文學館的支持和關心,我們也希望在可能的情況下,能多征集一些您的資料豐富館藏。您是紅學大家,如果有您的資料入藏,那對于豐富文學館的紅樓夢研究那是有很大的幫助。”吳館長笑著向馮先生發出了征集邀請。

    “昨天,聽說你們說要來,我就給你們準備了一套青島出版社給我剛出的35卷本文集。”

    “太感謝馮老了!謝謝您對我們的支持。”吳館長從先生家人手中接過了一套印刷極為精美的35卷本《馮其庸文集》。

    那天因為是先生的生日,考慮到來給先生祝壽的朋友一定會很多,為了讓先生多休息,我們不久就起身告辭了。

    回館之后,我在整理、登記先生文集時,發現有十一本書的名字中都有“瓜飯樓”,對于頻繁出現的“瓜飯樓”三個字,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想知道先生為什么把自己住的地方起這么有意思的名字。我通過查閱資料,看到先生晚年曾說過:“我家窮,小學五年級失學,然后就下田種地、養羊,什么都會。八年抗戰時家里沒糧食,就吃自己種的南瓜,南瓜少,一家人不夠吃,靠鄰居再送點勉強度日。所以我給這棟小房子起名瓜飯樓。”在文章《永不忘卻的記憶》的開頭,先生也寫道:“我家老屋的西墻下,有一片空地,長滿了雜草,面積不大,倒有個名字,叫‘和尚園’。每到秋天,大人在這里種的南瓜就會豐收,那碩大的金黃色的南瓜,一個個在南瓜葉底下露出來,它就是我們一家秋天的糧食。”看來,先生從小對“南瓜”和“用南瓜做的飯”就情有獨鐘。“瓜飯樓”三字也許代表了先生對自己童年的追憶。

    第二次拜訪是2014年春節前夕,我陪室領導去先生那里拜早年。兩年后再去,還是那座院子、還是那個“瓜飯樓”,先生只是更老了些。我再次走進他的客廳,先生還是坐在上次那把椅子上,只是腿上蓋著一個厚厚的小被子。那天先生精神狀態不錯,他跟我們聊了許多,我記得他講了當年在在新疆考察時的一些經歷。先生說:

    “八、九十年代我跟隨調查隊,在當地老鄉的帶領下在大沙漠里尋找一座古城。沙漠面積太大了,前兩次都走錯了路,無功而返。第三次終于走了進去。老鄉帶著鋤頭,一刨就是一個骷髏,一刨一個骷髏,當年屠城的遺骸,都還在沙漠里頭,風吹過后蓋了起來,稍微一刨就出來了。還有一次是為了考察,我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當時我的年紀已經很大了,同行的年輕人有的出現劇烈的高原反應,眼花氣喘,有些撐不住,我則基本如常。”

    在先生聊完后,我說:“馮老,我沒去過新疆!有機會我一定去看看。我去過敦煌,我喜歡那里的壁畫。我對繪畫沒有什么研究,我也說不出什么原因,當我走進莫高窟看見那一幅幅壁畫時,我被震撼了。我知道您對敦煌很有研究,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讀讀您在這方面的文章。”

    先生聽后,說:“年輕人應該多讀讀書,多到處看看、多到處走走,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隨后他又給我們介紹了客廳中的一些擺設和擺設背后的故事,很精彩。

    拜訪快結束時,我掏出一個本子,小聲地在先生耳邊說:“馮老,我想請您給我題句話,您喜歡的一句話就可以。我想做個紀念。”“好啊!沒問題,我想想啊。”先生想了幾分鐘,提筆給我寫下了“讀書就是生活,癸巳歲末 馮其庸九十又一題”

    先生寫完后把本子遞給我,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了:

    “年輕人,有時間一定要多讀讀書,讀書對一個人很重要。”

    “謝謝馮老,我一定會記住您說的話。”

    那次見面之后,我就再也沒見過先生,2017年春節前我本想去給先生拜個早年,沒想到,先生卻已經走了。

    先生走后的這七年,我越來越喜歡讀書、爬格子。因為沉醉其中,我能感受到一種實實在在的幸福。我總是夢想著自己能有一天成為一位真正的作家。作家在我心里,是一個非常崇高的職業。因為從事這個職業的人,必須要有悲天憫人之心,有“何畏風波生墨海,敢驅雷霆上毫端”的過人膽識,有書寫家國歷史的赤子情懷,而我距此還差著十萬八千里。我不敢說自己現在的寫作就是在寫文章,但至少可以是在努力地爬格子。天道酬勤,我相信自己會慢慢留下一些可能還有點價值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對于爬格子,其實我還是有一點自己的私心。隨著年齡的增大,我總在想:

    有一天,等我老了、走不動了、哪兒也去不了的時候,我也許只能躺在家中的老藤椅上讀讀書打發我的余生,我希望那時的我可以拿起我過往的諸多文章,將屬于我的歷史講給我的后人聽,給他們講那些文中我曾遇見過的真實的人和真實的事。

    如果那時我得了老年癡呆,誰也記不起了,我希望自己還能在不經意之間拿起我的那些文章,在閱讀中,自己能依稀記起很多年前的自己。我不想自己將整個世界遺忘,我想讓文字幫我找尋到曾經的一些過往。沒有記憶的人,該是多么的孤獨。

    也許這就是我一直在努力爬格的一個緣由吧。

    先生,我會記住您的教導,多讀書、多走走、多看看。這個世界很大,有太多的精彩等待我們去發現。生命很美好,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国产精品对白交换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免费| 欧亚精品卡一卡二卡三| 麻豆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红樱桃|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拍真实国产伦偷精品|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青草|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精品国产福利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男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青青青青久久精品国产|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这里有精品视|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AV天堂午夜精品一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AAAA片APP|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婷婷| 国产福利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