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戲連臺 國家大劇院重磅京劇盛宴 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周年
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周年,梅葆玖先生的大弟子——中國臺灣京劇表演藝術家魏海敏,邀請了當今舞臺上具有代表性的京劇名家,也是與梅派和魏海敏各有淵源的藝術家——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孝曾、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陳霖蒼、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朱強、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國家一級演員張克,以及魏海敏在北京京劇院的學生們一起,將于4月19日在國家大劇院精彩上演《在梅邊——魏海敏京劇梅派經典劇集》,呈現一場不同尋常的梅派劇集。
早在2017年,紀念梅葆玖先生的《在梅邊》系列演出便開始以不同的主題和形式展現。無論是傳統戲《四郎探母》《汾河灣》等,還是富有新意的《在梅邊·九歌》等,都展現了魏海敏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藝術追求。值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周年之際,重啟《在梅邊》,魏海敏表示:“是以此寄寓我們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除此之外,中國臺灣京劇表演藝術家魏海敏還帶來了另兩場精彩京劇演出,即4月17日的劇目《生死恨》,以及4月18日的劇目《桑園會》和《洛神》,也都是為紀念梅蘭芳先生誕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誕辰90周年的演出。其中,《生死恨》是相對冷僻的梅派劇目,從主題到舞臺呈現都和以往大家熟悉的《貴妃醉酒》《西施》《太真外傳》等劇目有很大不同。它沒有繁花似錦、富麗堂皇的視覺震撼,也沒有載歌載舞、曼妙聲像的舞臺呈現,但它有的是沉重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的現實意義,有的是深刻的社會思考和復雜的人性拷問。同時,《生死恨》和《洛神》是梅蘭芳先生“移步不換形”的藝術實踐,魏海敏從自覺到自然,忠實繼承了梅蘭芳先生的經典劇目。紀念梅蘭芳先生和梅葆玖先生,一方面是繼承梅派劇目,更重要的是要尊重、學習、弘揚他們的藝術精神。
歡迎在4月17日至4月19日走進國家大劇院,觀看為期三天由中國臺灣京劇表演藝術家魏海敏從不同的維度、不同的訴求,呈現的梅派精彩劇目。以此來表達對梅蘭芳先生和梅葆玖先生的致敬,對梅派藝術的仰望,以及對京劇藝術的不斷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