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經典劇目復排:既要傳承又要創新
    來源:光明日報 | 黃靜楓  2024年04月10日08:20

    在戲曲領域,復排經典是各院團的一項重要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發布實施經典劇目和優秀傳統折子戲復排計劃的通知,將復排工作予以制度化的落實。對于戲曲院團來說,復排應該堅持守正創新。

    復排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原樣復刻,戲曲劇目的傳承主要依靠師徒間的口傳心授,而演員個體在基本功、領悟力、表現力乃至身體特性上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傳承出現“變異”。與此同時,經典雖然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但不代表它們已經至善至美。任何時代的舞臺藝術創作,都會受到文化背景、市場效益、技術條件等外部因素的掣肘,而帶有某種缺憾,存在提升的空間。因此,借助老藝人的記憶將作品原封不動地還原到舞臺上是不夠的,院團應以復排為契機、以創新為導向,謀求劇目的“再經典化”,追求劇種的升級發展。

    1.保留好優秀傳統文化是前提

    首先,應明確的是,創新不代表要解構經典,否則“復”的意義就難以實現。經典之所以需要“復”,就在于它已經積淀了較多優秀的成分,需要被繼承。比起產生時間不長的新經典,那些經典化程度高的劇目,在復排時需要保存的傳統更多。我們復排昆劇全本《白羅衫》,必然無法舍棄《井遇》《看狀》等流傳度高的折子;我們復排京劇連臺本戲《七俠五義》,很難繞過曾令觀眾目不暇接的機關布景;我們復排全本越劇《何文秀》,一定會想著對那些膾炙人口的唱段予以保留……這些已經形成觀眾集體記憶的情節、表演、唱段甚至是舞美,是經典在觀眾心目中最具有標識度的部分,在復排時需要慎重對待,這是經典復排的核心技術難題。

    過度求新而無視劇目在觀眾審美中的記憶,無疑顛覆了復排的根本意義。成功的復排應兼顧新與舊,在保留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前提下,做出符合時代價值的新詮釋,在滿足老觀眾記憶需求的同時,成功圈粉新觀眾,也可使得經典劇目獲得“破圈”可能性。

    其次,基于傳承會發生變異的實際情況,以及經典作品自身存在提升空間,復排時也無需亦步亦趨,執著于高相似度的模仿。“修舊如舊”是古建筑保護的一項準則,但對于經典劇目復排未必適用。可以看到,優秀的復排作品無不是復排者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融入自我的體悟,從文本到舞臺,展現著創新意識,這也是戲曲藝術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根源和內生動力。

    2.應為其注入更多時代意義與價值

    其實,早在文旅部通知發布之前,一些劇種就已經有意識地復排自己的經典劇目。這些作品,有的是在戰爭年代產生過重要影響的劇目,如以戲中人物一腔正氣的愛國精神提振民心的越劇《北地王》;有的是因為缺乏傳人而擱置的骨子老戲,如唐派京劇《二子追舟》、尚派名劇《乾坤福壽鏡》等;有的是產生于新中國戲曲改革運動中的“新經典”,如評劇《小女婿》、蒲劇《竇娥冤》、滬劇《羅漢錢》、眉戶劇《梁秋燕》等;有的是在新時期以來斬獲各種榮譽的作品,如越劇《舞臺姐妹》、川劇《巴山秀才》、曲劇《少年天子》等。

    這些重新搬上舞臺的經典劇目的面貌之“新”主要體現在加入了新時代的舞美和音樂設計。比如,評劇《小女婿》增加了轉臺,提升了舞臺審美感;滬劇《羅漢錢》增加了歌隊,改變了敘述方式;秦腔《血淚仇》采用了混合樂隊這一嶄新形式,豐富了人物的情感層次。震撼的視聽效果確實具有強烈的代入作用,它在將這些講述20世紀故事的作品引介給當代觀眾上功不可沒。

    戲劇導演莊長江曾詳細地回憶了他于1962年、1997年、2005年三次執導梨園戲《李亞仙》的經過。后兩次屬于經典復排,在這兩次復排中,他始終秉持“老戲新排,再創輝煌”的觀念對這個劇目進行打磨和提升:高潮戲“拒門”和主場戲“毀容”被不斷打磨,而配器和演唱形式、舞臺空間處理、景片燈光設計、形象定位等也都在順時而變,讓我們看到了這部戲主題思想的與時俱進、人物性格的不斷豐滿、情感層次的不斷豐富、場面調度的不斷緊湊、戲劇效果的不斷疊加。莊長江將他屢次排演這個戲的思路概括為一種理念——“古典戲文、現代演繹”,這也可以成為經典復排的一種標準。

    經典復排需要從觀眾體驗出發,進行藝術水準的全面提升,為作品注入更多時代意義與價值。導演要善于從時代語境出發,有全局觀,為作品的守正創新定調定位;編劇要敢于向原劇本發問,致力翻新,為其注入更厚重的人生況味與更迫切的時代召喚;演員要大膽“加戲”,在學習和揣摩前輩老師的基礎上,根據現代思想下的人物定位、關系設置、情節安排,用以指導自己的舞臺表演;舞美設計要勇于向新時代新科技借力,打造舞臺視覺的新氣象與新境界。

    3.多樣化傳承讓經典常演常新

    去年開始,青春版越劇《舞臺姐妹》以經典復排的形式贏得了較好的觀眾口碑和演出市場。越劇《舞臺姐妹》由謝晉執導的同名越劇電影改編而來,是一部產生于新時期的經典之作。它較好地實現了電影向戲曲的轉變,尤其在矛盾沖突的戲曲化處理上令人叫絕。其中“戲中戲”的使用為抒情營造了較大空間,在上海越劇院第十代青年演員的青春版演繹中,場場演出都令觀眾動容。

    不可否認,經典擁有廣大的潛在受眾,一旦復排上演肯定要比“白手起家”的新創作品更具召喚力,對于院團而言性價比頗高。不僅如此,因為這些藝術水準高的作品對錘煉演員的舞臺表現力十分有效,所以,青年演員參與的“傳承版”或“青春版”還有人才梯隊建設的意義。

    當然,我們也會看到,上海越劇院的青春版越劇《舞臺姐妹》在全劇主旨(越劇姐妹情和藝人的精神追求)的闡發上、敘事邏輯(唐經理欲置邢月紅死地的動機)的交代上、人物形象(和尚阿鑫等)的定位上以及一些敘事線(越劇姐妹排演越劇《祝福》、邢月紅和倪濤的感情線等)的安排上都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這是文本層面的。至于表演層面,一些唱段旋律的流派特色也待加強。如果之后的復排能夠在這些問題上繼續著力,探尋多樣化的傳承面貌,無疑將對劇目建設和劇種發展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對于經典的傳承,應是豐富多樣的。不斷打磨更新的復排可以推動戲曲探索演藝的新形式、傳承的新路徑,從而實現多種形式的現代轉型,甚至于誕生新的經典。

    昆劇《十五貫》經過不斷打磨,打開了從傳統題材中培植時代主題這一創作路徑,并因此被冠以“救活一個劇種”的美譽。京劇《白蛇傳》同樣也是因為反復修改,才尋找到一條調和詩意審美和故事隱喻的神話傳說改編之路,成為劇種的看家戲。

    這些劇目的成功推動了戲曲文體的發展,是戲曲現代轉型中不可忽視的關鍵性力量。這不由得讓我們想到延安時期,我國音樂家開始嘗試以中國民族音樂為基礎,借鑒西洋歌劇的創作手法來創作中國歌劇。那時我們就認識到,對于傳統經典的學習和演出只是一個過渡,它是我們的“筏”,延安時期的民族音樂家借助這個“筏”抵達了民族新歌劇的彼岸。在今天我們講繼承和創新,也可沿用延安時期“舍筏登岸”的思路,通過對于經典的復排不斷打開新的思路,讓戲曲經典化進程長久持續,在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洪流中完成蝶變。

    (作者:黃靜楓,系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授)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 完整观看高清秒播国内外精品资源|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 国产精品VIDEOSSEX久久发布|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片|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99久久|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蜜芽| 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久久|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毛万迈巴赫车标| 91精品国产入口| 久久66热这里只会有精品| assbbwbbwbbwbbwbw精品|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国产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麻豆| 高清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高清不卡|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亚洲网红精品大秀在线观看|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麻豆|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