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寒食節里的“半仙之戲”
    來源:北京日報 | 周乾  2024年04月03日09:31

    “蕩秋千”屬于我國傳統的游藝活動。宋代文人高承撰《事物紀原》轉載隋煬帝編《古今藝術圖》說:“北方戎狄愛習輕趫之能,每至寒食為之,后中國女子學之,乃以彩繩懸樹立架,謂之秋千。”清明節前后,人們有蕩秋千的傳統,這項優美的體育活動還有“半仙之戲”的美稱。

    起立彩索秋千架

    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身,具體日期為清明節前的一至二日。在古代,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蕩秋千均為寒食節不可或缺的游戲。唐末至五代時期王仁裕撰《開元天寶遺事》,其中記載:唐玄宗天寶年間,宮里在寒食節時會在各處架設秋千,供嬪妃們娛樂;她們在空中飄逸如飛,引得唐玄宗贊嘆,稱之為“半仙之戲”。元人熊夢祥在《析津志》之“風俗”中描述了元代宮廷寒食節的活動:“清明寒食,宮廷于是節最為富麗。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戲蹴秋千之服。”即在寒食節這天,宮中人員穿著蕩秋千的華麗服飾,通過這種游藝展示自己的形象。類似的,明清紫禁城里,秋千也是寒食節的重要宮廷活動。

    民國學者陳宗藩所撰《燕都叢考》提到坤寧宮“所謂中宮也,宮后有秋千,清明節宮眷游戲于此”。另一位民國學者章乃煒在《清宮述聞》中對此有更為詳細的描述:“在明代,則宮中以清明節為秋千節,坤寧宮及各宮皆安秋千一架,宮人相邀嬉戲,至立夏前一日為止。”翊坤宮前廊的梁底,現仍有秋千環一對,《清宮述聞》稱其為溥儀小朝廷時期安設。

    古人為什么要在寒食節蕩秋千呢?清人陸廷燦《南村隨筆》之“秋千”載:“又云因禁煙節(寒食節亦稱‘禁煙節’‘冷節’),恐人寒食有內傷之虞,故令人作此戲,以動蕩血脈耳。”寒食期間禁煙火,人們皆吃冷食,會傷及脾胃,蕩秋千有利于活躍血脈,養身護體。寒食節時春光正好,百花盛開,若遇風和日麗,在戶外蕩秋千也是一件美事啊。

    嬋娟天上踏云登

    秋千多為女性參與的活動。明代宦官劉若愚撰《酌中志》,其中載:“清明,則‘秋千節’也,帶楊枝于鬢。坤寧宮后及各宮,皆安秋千一架。”清代宮廷畫家焦秉貞繪有《仕女圖冊》,冊頁之一即為“秋千閑戲”。粗大的柳樹垂下綠色絲絳,透出濃濃的春意。一架秋千懸于樹下,一名身著藍色羅裙的仕女站在秋千上,一邊隨秋千擺動一邊扭頭與身后的兩名仕女笑談。美人笑靨如花,錦服裙角輕揚,畫面動感十足。旁邊紅色游廊內,還有三名輕盈裝束的仕女,兩名正在交談,一名面帶期盼地望著秋千,似乎在排隊等候。

    乾隆皇帝也十分喜歡焦秉貞這套人物畫冊,曾作詩《題焦秉貞人物畫冊十二幀》。其中在仕女蕩秋千這幅畫中題:“小板涂朱貫彩繩,嬋娟天上踏云登。柳風拂處人吹過,環佩聲搖最上層。”乾隆帝將曼妙優雅的仕女稱為“嬋娟”,將其在半空飄逸的動作稱為“踏云登”,將配飾在空中發出的悅耳聲稱為“聲搖最上層”。

    故宮博物院藏《雍正十二月行樂圖》,為清代宮廷畫師郎世寧所作,描述了雍正皇帝在圓明園的日常生活。每幅繪畫除了突出山水、建筑的主體特征外,節令習俗景觀亦表現明顯。畫面中人物構圖雖然占的比例不大,但是足以表現豐富的人物活動。其中,畫冊之“二月踏青”部分,繪制的是早春二月雍正帝與女眷、大臣們在圓明園觀魚、賞景、蕩秋千等行樂場景。畫面中,院墻外桃花盛放,春意盎然,院墻內朱紅的秋千高高架起,一名女子正在輕快地蕩著秋千,圍觀的人群三三兩兩,無不露出愜意、愉悅的神情。

    西洋秋千宴外賓

    對于宮廷女眷而言,蕩秋千是輕松愉快的自娛自樂,而到了外朝,秋千則成為伴宴的表演節目。

    清代有一種“西洋秋千”,見于宮廷筵宴場合。據清人吳振棫撰《養吉齋叢錄》記載:乾隆帝在每年正月十九日,于圓明園山高水長舉辦筵宴,主要招待外藩各國陪臣,樓前場地開闊,可燃放煙花、表演游藝。書中載:宴會間有名目繁多的游藝節目,如“西洋千秋(秋千)、羅漢堆塔、舊子音曲、善撲營花跤、高麗跟頭諸名目”。關于西洋秋千的表演,書中介紹:“有西洋秋千架,秋千旋轉,下奏歌樂。”即在歌舞聲中,表演人員登上秋千,往復旋轉,并伴有各種表演動作,以增添筵席的熱鬧氛圍。

    朝鮮使臣樸思浩在《燕薊紀程》之“圓明園記”中回顧了他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正月十五日,在圓明園山高水長參加筵宴期間看到的西洋秋千。其樣式為:狀如云梯,梯子最上層橫杠被改為滾軸,滾軸內外側再伸出梯子,使之類似于繞滾軸上下起伏的蹺蹺板;表演時,身著彩服的童子兩人一組,站立在蹺蹺板的一端,與另一端的兩人互為平衡,做出上下起伏的動作。

    故宮博物院藏《萬樹園賜宴圖軸》,為乾隆十九年(1754年)夏,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萬樹園宴請蒙古首領的場景。畫中顯示出西洋秋千的構造特征:其外形猶如立放的云梯,云梯中間的橫桿為滾軸,上、下端各有“日”字形框。表演者分別站在兩端“日”字框的橫桿上,通過變化姿勢來調整繞滾軸轉動的力矩大小,并不斷調整平衡狀態,使得秋千猶如蹺蹺板一樣上下擺動。

    這種秋千之所以被稱為西洋秋千,是因為使用了當時西方機械裝置中的滾軸,且秋千的搖擺方式與傳統秋千明顯不同。傳統秋千類似于單擺,游戲者從一定高度蕩下時,其勢能轉換為動能,速度變快;過最低點后動能又轉換為勢能,速度變慢,如此反復。而西洋秋千駕馭難度更大,這樣的游藝項目在當時主要是為了表達朝廷對藩屬國的重視。

    關于西洋秋千的具體表演方法,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太平城市圖》也提供了圖像參考。該圖繪制的是約為18世紀時期的漢陽街景,其中就有西洋秋千表演場景。畫面中,梯子頂端的蹺蹺板兩側,各有兩個“日”字形的框;每個框中,各有一名身著彩服的童子坐在其中,雙手把住正中的橫桿,似乎準備做某種技巧動作。清乾隆年間,朝鮮使臣多次訪華,參加各種慶典朝賀活動,目睹了西洋秋千表演的奇趣熱鬧場景,因而很可能將這種表演方式引入了朝鮮。

    探本求源

    “秋千”源自“千秋”來

    “秋千”還包含給帝王賀壽之意。如《全唐文》載有“秋千者,千秋也。漢武帝祈千秋之壽,故后宮多秋千之樂”。漢武帝有長生之求,認為蕩秋千有“千秋萬壽”之意,這一時期盛行秋千繩戲,主要是為了迎合漢武帝的“萬壽”愿望。

    類似的,明人陳耀文《天中記》載:“一云當作千秋,本出漢宮祝壽詞,后世誤倒讀為秋千耳。”原來“秋千”本為“千秋”,后來不知何故顛倒了詞序,被訛化為“秋千”了。

    清代時,慶賀帝后誕辰的隆重場合,往往有西洋秋千表演。這是因為西洋秋千屬于雜技活動,既具有娛樂性,又隱含賀壽之意。故宮博物院藏崇慶皇太后《萬壽圖》,描繪的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之母崇慶皇太后六旬壽誕前夕,老太太從暢春園回宮的場景。畫面中,長河的兩岸就有秋千,且均為西洋秋千。秋千架設在壽山石旁,與開闊的水面形成“壽山福海”意境;秋千為紅色,襯托出喜慶熱烈的氛圍;秋千旁十幾名童子身著彩裝,正準備攀上秋千表演;而附近則是眾多的官員圍觀。

    (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爽爽精品dvd蜜桃成熟时电影院|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精品香蕉久久久午夜福利| 7m凹凸精品分类大全免费|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精品av无码喷奶水糖心| 999国产高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区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 久久99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小说|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观看久久|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99re热久久精品这里都是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7牛牛|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电影| 国产亚洲蜜芽精品久久|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青娱乐2017年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AV|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大陆亚洲精品国产| 热re久久精品国产99热| 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视频香蕉|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AV一区二区国产馆| 99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久久精品国产只有精品2020|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网站在线观看免费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