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視聽賦能產業分論壇在成都舉行
3月28日,視聽賦能產業分論壇亮相第11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此次論壇以“視聽布局多產業向‘新’而行”為主題,業內一線人士與專家學者圍繞網絡視聽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挑戰,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
在“丞銘文化”董事長任海云看來,文化科技是“十四五”時期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網絡視聽行業是文化科技重要的“孵化器”與“試煉場”,網絡視聽未來的重要發展機遇之一,將是產業從“文化文藝”領域向“工業化”升維轉型過程中所釋放的全新增量。“如《舞蹈風暴》采用時空凝結技術,紀錄片《中國》呈現出高動態的圖像技術,這些依托新技術應用打造更高水平、更具傳播力優質內容的成功案例,已經逐漸開始展現出科技賦能網絡視聽行業的新趨勢。”任海云認為,網絡視聽內容題材豐富,是新時代全面多元的現實寫照,也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甚至是帶動和促成我國產業出海、邁向世界的優質載體和重要力量。“可以說,在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之下,以展現時代實現傳統美學與現實需求的統一,在表達方式、價值底色和形式意蘊上既有網感、又易于傳播和接受的網絡視聽內容,是未來網絡視聽產業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幫助和促進實體經濟向更廣闊天地開創和發展的重要新生力量。不僅將從內生維度,不斷提升和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也將為深度布局全球化精品視聽內容建設,并以此為依托,塑造中國價值、中國品牌,提供有力支撐。在此過程之中,瞄準和對齊用戶思維所構建的新時代的內容版圖、產品版圖、價值版圖,也必然能夠將共情與認同傳遞得更加深遠,最終成為賦能相關產業鏈條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分論壇上,與會嘉賓認為,在技術更迭和生產力空前旺盛的當下,人文主義不是技術發展中的附屬議題,而是首要動議。當技術之潮與人文之舟相遇時,應明確人文思潮是第一性的,技術是第二性的。分論壇還設置有《數字北京》節目啟動儀式,本檔節目是向世界展示北京數字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任海云表示,一串串不斷“奔跑”的數據,承載著物理世界的萬千內容,搭建著現實生活的百變場景,重塑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既是時代發展與技術迭代的“注腳”,也是破局而出和激活存量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