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研討文獻紀錄片《從瑞金出發》: 從蘇區建設歷史中找到精神密碼與理論源泉
3月25日,由中國電視藝委會、江西省廣播電視局共同主辦的文獻紀錄片《從瑞金出發》研討會在京舉行。該片由江西廣播電視臺、贛州市委宣傳部、北京前鋒視線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攝制。《從瑞金出發》全景式展現了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共產黨尋找革命新道路而進行的艱苦探索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掀起偉大的土地革命,粉碎反動派軍事“圍剿”,創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歷史過程。
本片總撰稿陳晉認為,該片選擇的蘇區建設這一歷史節點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時期勾勒出了新中國的雛形,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一次綜合性創新、一次偉大的全面實踐。該片全面展示了毛澤東同志從下井岡山到長征出發的故事,講述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由來與土地革命的深刻內涵。該片在采訪對象上大量選擇當地研究這段歷史的黨史學者,輔以從宏觀角度研究黨史的學者,因地制宜,直擊主題。本片總導演、執行總撰稿徐海鷹分享了自己的創作體會。他談到,該片突破了過去蘇區建設紀錄片在一定程度上偏重路線斗爭而忽略建設探索的陳舊敘事,圍繞蘇區政治、經濟、文化建設,著力從瑞金追根溯源,表現探索紅色政權的來之不易、新中國的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
該片創作歷時三年,累計行程超過兩萬公里,從查閱史料、調研論證,到實地取景、布局謀篇,片中有60%—70%的內容此前從未公開。與會專家認為,從大歷史中擷取細節和故事,將個體人生的軌跡與中央蘇區歷史溯源緊密貼合,是文獻紀錄片《從瑞金出發》的一大特色。該片主創借助紀視聽語言的綜合運用完成對紅色故事由外到內的建構,讓歷史“活”化,讓黨史故事更加鮮活生動。該片是再現黨的血脈傳承的優秀作品,實現了歷史時空與現實時空的銜接、山河意象與史料檔案的銜接,展現出深厚歷史底蘊與新時代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