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的每一片磚、每一片瓦都記錄了祖國的歷史” ——港澳作家探訪故宮、北京中軸線等文化地標
3月30日,受邀參加中國作協“港澳作家回家”活動的作家們在故宮文創香港空間參觀 楊 旭 攝
3月30日,晴空瓦藍,楊柳依依,周末的故宮游人如織。40余位港澳作家懷著欣喜的心情,來到故宮和北京中軸線等地,開啟一場別開生面的文化之旅。大家游覽了恢宏大氣的故宮博物院,走訪中軸線上的地標建筑,在胡同里領略傳統“京味文化”,切身感受到雍容博大的古都文化魅力,也以“回家”的方式領略了祖國大家庭厚重而豐富的歷史底蘊。
“這里的每一片磚、每一片瓦都記錄了我們祖國的歷史,我特別喜歡到故宮來。這次在故宮和北京中軸線的傳統建筑、胡同里采風,讓我又有了很多的創作靈感。”香港兒童文學聯會會長周蜜蜜激動地說。
香港女作家協會副主席禾素清晰地記得清晨踏入故宮時的那種細微的感受:“一大早我們來到故宮,各種花都開放著。春暖花開,微風輕襲,這種感覺特別美好。”這次參觀也啟發她,故宮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我專門來這里汲取那些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能給我的散文創作注入更多的靈感和厚重感。”她說。
香港青年詩人吳燕青身穿一襲紅色刺繡新中式旗袍長裙,成為作家群里一道靚麗的風景。她笑著說,來到如此有歷史文化積淀的地方,希望用古典的裝束體驗時空穿梭、回到過去的感覺。在故宮文創香港空間里,她說自己一眼就看到了金庸的著作,“一下子擊中了我,分外親切,也非常感動。這也讓我具象化地感受到香港文學是中國文學的一部分”。
青年科幻作家吟光聽聞北京中軸線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作為青年科幻小說作者,她很振奮。“我始終覺得,年輕一代科幻創作者可以從傳統文化,比如神話、美學、哲學中尋找一些瑰寶。這種類型我們稱之為絲綢朋克或者東方幻想文學,這也是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尋找身份認同、建立民族歸屬感的重要過程。”她表示,此次在北京的采風,讓她在創作更具有東方文明特色的科幻小說方面,受到了新的啟發。
在這次故宮之旅中,香港青年作家程皎旸激動地發現,現場的講解員竟然是自己在北京讀初中時的同學、許多年未曾相見的筆友。“我記得她的樣子,后來看見她工作證上的照片一下就認出來了。我們是13歲時的筆友,這下更有回家的感覺了。”在相認時,兩人都難掩激動欣喜之情,身邊的作家也紛紛感嘆,“這真的像電影一樣”。講解員回憶到,上學時的程皎旸就很喜歡寫東西。“那個年代流行發短信,我們經常會互相用短信寫東西。不過上高中之后慢慢就失去聯系了。”港澳作家溫暖人心的“回家”之旅,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回家探親”之旅,她們彼此約定:“這次是在北京見面,下次在香港再相聚!”
港澳作家們還參觀了故宮文創香港空間。大公網執行總裁兼總編輯、故宮文創香港空間總負責人王文韜在講解時介紹說,這里更像是香港在故宮的文化會客廳,專門留出了空間用于文化交流,比如帶“粵港澳青年故宮實習計劃”的學生們來這里參觀體驗等。“我們希望這里不是簡單的售賣空間,而是一個交流空間,更是文化交流的橋梁。目前來看,這座橋梁為故宮創造了獨特的價值。”據故宮工作人員介紹,故宮的澳門空間也正在籌劃當中。在不遠的將來,澳門同胞也能在故宮擁有屬于自己的文化交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