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折射青年群體新的情感訴求和社群認同
草長鶯飛的春季,以馬面裙為代表的新中式服飾,已然成為街頭巷尾花團錦簇中隨處可見的春裝新“頂流”。近些年來“異軍突起”的馬面裙,輕松拿捏旅游景點打卡、日常出街、婚禮敬酒、公司年會等多種場景,成為中國服飾領域的新寵。今年3月發布的《2024抖音電商女性消費趨勢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抖音平臺馬面裙訂單量同比增長841%,漢服訂單量同比增長336%。2023年4月,馬面裙制作技藝也被正式列入廣州市海珠區第八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馬面裙為代表,新中式服飾正逐漸流行于日常生活,它們較好地結合傳統與時尚、百搭而又吸睛,傳統元素和設計既不落俗套,又契合國人的審美,價格豐儉由人,性價比高,從而超越了時間和空間,自歷史走向現實,展示了持久的文化與美學魅力。不止服飾,中國元素在許多領域逐漸引領潮流。比較典型的是在動畫領域,基于神話傳說、民間故事等題材結合現代科技創作的中國動畫電影票房高漲,迪士尼、好萊塢動畫電影不再持續占據神壇……中國元素的風靡帶來的商業現象,成為了“國潮”。
從字面意義看,“國潮”是指本土化的各種特定品牌,由中國設計師自主完成產品設計,往往能夠代表中國特定的文化現象;從廣義層面而言,“國潮”是一種消費理念,往往具有一定的民族特征和文化特征。在當前社會語境中,“國潮”則是基于本土文化、品牌及其衍生的產品所引發的社會風潮。
的確,“國潮”不僅是國貨之潮,更是國力之潮、國運之潮?!皣薄币灾袊幕癁閮r值內核,其內生動力是青年群體新的情感訴求、價值歸屬和社群認同,“國潮熱”是其發自內心的傳統文化價值認同的外在表現——現代中國的審美借鑒傳統,并包容和吸收外來文明,中華美學精神是“國潮”獨有的文化內核。引領和消費“國潮”的群體大部分是青年人,視野寬廣,審美情感比較多元,中國傳統元素受到青睞,是對本土傳統文化強烈自信的體現。
“國潮”的流行也離不開國家層面的推動和鼓勵。在近年來文化強國戰略方針的指導下,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方法路徑?!皣薄斌w現著時代的文化品格,彰顯著國家氣象,成為中華民族立足世界的文化根基。
當然,在為“國潮”叫好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過分激進的潮流也可能隱藏著漩渦。簡單地復刻和抄襲容易造成產品的同質化,大量跟風的生產可能導致質量下降、千篇一律,過度追求視覺沖擊力而忽視文化內涵的設計勢必無法打動人心,而過度商品化的表達也會使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思路受到局限。是要一時弄潮而后隨風退去,還是要站穩潮頭成為可以流傳下去的文化瑰寶,應該成為所有“國潮”創造者需要直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