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周云蓬:行走的耳朵
    來源:北京日報 | 金燕  2024年04月02日08:34

    周云蓬,盲人歌者,民謠詩人,代表作《沉默如謎的呼吸》《不會說話的愛情》《中國孩子》《關山月》《瓦爾登湖》等。著有詩歌集《春天責備》《午夜起來聽寂靜》,隨筆集《綠皮火車》《行走的耳朵》,小說集《笨故事集》等。音樂競演綜藝《我們民謠2022》年度總冠軍。

    第一次見周云蓬是在1994年北京的一個露天畫展上。人頭攢動的展覽現場,戴著寬邊墨鏡、拄著盲杖的周云蓬一出現,立刻成了人群的焦點,很多人和他合影,讓人“不明覺厲”。回想起來,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流浪歌手,名氣遠遠沒法與后來相比,但他似乎天生自帶流量,從來不缺少關注度。

    作為視障人士,他步態謹慎,但從不卑微。

    不出意外,今年周云蓬將推出第六張個人專輯,出版一本隨筆集,還會和民謠歌手鐘立風做名為“風云際會”的系列演出。“我想換個形式和大家交流,文學、哲學、音樂融匯其中的沙龍式演出。”他說。

    以詩歌為媒介步入音樂

    2004年,對于周云蓬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沉默如謎的呼吸》。摩登天空錄制出版,版權歸摩登所有,5000元成交。在當時,5000元是他第一次可以一把握在手里的大數。在此之前的十年,他浪跡天涯,邊走邊唱,是一位地道的流浪歌手。

    9歲因青光眼徹底失明的周云蓬,原本可以擁有更穩定更安全的生活。1994年從長春大學中文系畢業后,周云蓬被分配到沈陽色拉油廠。對于大多數殘障人士來說,這是個難得的鐵飯碗。但對于已擁有大量閱讀經驗、一心向往外面大千世界的周云蓬來說,安定的日子約等于蒼白無趣。

    童年時媽媽帶著他坐綠皮火車東奔西跑四處求醫的經歷,讓他比同齡人更早領略東北家鄉以外的世界。盡管路途顛沛,但鐵軌對于他來說,更意味著伸向新奇世界的路,所以他對火車情有獨鐘。周云蓬在其著作《綠皮火車》里寫道:“我現在北京的住所離火車道不到一百米,火車在我的聽覺里很準時地開來開去,那種聲音低沉平緩,像是大自然里風或樹的聲音,對于我來說,它們不是噪音,有著安神靜心的作用。”那個安神的作用,也許來自遠方的召喚,也許來自他記憶中媽媽陪伴的溫度。

    眼睛被關上了,但他對世界的探索欲并沒有被關上,黑暗無法裹住這位年輕人行走的腳步。于是他作別鐵飯碗,順著內心的聲音四處漂流。格爾木、青海湖、新疆戈壁、青藏高原……但凡綠皮火車能觸達的地方,都遍布了他孤獨又豪邁的足跡。

    彈吉他唱歌,對那時的他來說,是謀生手段,是他追尋詩與遠方的盤纏。彼時最讓他沉迷的其實是詩歌,是的,他首先是個詩人。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詩歌的理想主義年代。那個時候,詩人被視為青春偶像,即便到了2000年前后,“黃金時代已近尾聲,但那些符號還在空氣里邊”(周云蓬語)。周云蓬無疑是受到了這種大時代的浪漫氣息感召,以詩歌為媒介,步入音樂這個更加直抒胸臆的通道。

    所以我們看到,《沉默如謎的呼吸》整張專輯意象豐富,大開大合,上天入地,酒神般狂放不羈,孤勇而豪邁,敏感細膩又激情鼓蕩,詩性的歌詞中有著那個年代特有的張揚狷狂。比如《山鬼》(1997年)這樣唱道:

    上帝坐在空蕩蕩的天堂

    詩人走在寂寞的世上

    時間慢慢地在水底凝固

    太陽疲倦地在極地駐足

    這時冰山醒來呼喚著生長

    這時巨樹展翅渴望著飛翔

    這時我們離家去流浪

    并沒有收錄在首張專輯里的《不會說話的愛情》也創作于2000年前后,彼時他剛剛結束了一段戀愛,出走西藏,仍不能釋懷,于是把痛苦化成詩歌。很少有人能把懷戀、纏綿、傷感、祝福的復雜情緒用幾句歌詞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所以它獲得“2011年人民文學獎詩歌獎”一點不令人意外。

    然而,那個時代,社交網絡還不發達,音樂的傳播還主要靠現場演出和CD。所以第一張專輯出版之后,除了多一張身份名片外,他的生活境遇并沒有太大改善。但他音樂中不俗的詩性和旋律,卻牢牢俘獲了一小撮文藝青年。

    “最大精神來源是讀書”

    情況的改觀,是在2007年,第二張專輯《中國孩子》出來之后。

    成熟期的周云蓬脫離了早期專注內心感受的淺唱低吟,把目光投放到更大范圍的社會生活中。這張現實主義風格的專輯,不僅有對社會悲劇直抒胸臆的批判,還有對年輕人生存現狀的生動描摹與調侃。它的橫空出世,讓本土民謠在人們心中的印象,從小情小傷的自我觀照,變成具有更大維度和力量的人文關懷。周云蓬憑該專輯獲得了第八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最佳民謠藝人獎”和“最佳作詞人獎”。

    從小處著手,是民謠的一個普遍特征。周云蓬眼睛看不見,但他對社會生活的體察和思考卻更加細微和通透。曾被網絡上當成爆笑歌曲流傳的《買房子》:“……不管春夏秋冬,我要去上班/不管天塌地陷,還是要上班/不管洪水滔天,我要去上班/不管海枯石爛,還是要上班……”他以夸張手法制造的幽默,使得每一個身在都市為生活奮斗拼搏的年輕人自嘲之余,重新審視自身的境遇并反思生活的意義。

    相對于詩意迷幻的《沉默如謎的呼吸》,《中國孩子》整張專輯都表現得更直白,也更銳利。與此相對應的是,整張專輯的音樂也是旋律簡單朗朗上口,進行曲一般鏗鏘有力。對此,周云蓬說:“對于這種題材,你玩什么技巧意義都不大是吧?你就把它說出來就行了,呈現出來就夠了,所謂的把音樂性降低,其實這本身也是音樂性。”

    在同時代的民謠歌手中,周云蓬的社會表達最為直接強烈,也最能體現民謠觀照現實、關照底層的精神傳統。人們更愿意把他當成一個勇于表達的知識分子看待。而他作品中體現的社會責任感,也的確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做底。

    “我最大的精神來源還是讀書。”周云蓬如是說。他尤其偏愛中國古典文學,《史記》《資治通鑒》《紅樓夢》《聊齋》等傳統典籍,都是他翻了很多很多遍的枕邊書。這些書籍給他的營養不僅僅是文字上的趣味,還有思想上的廣度與厚度。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染的周云蓬,將儒家思想中的文以載道,當成對自己作品的一個要求。他向往的品格,是“君子”——“君子交絕不出惡聲”;而他心目中的英雄,則是古代的“士”——“士不可以不弘毅”。這種中國文化中的傳統精神在他身上一直發酵,所以當面對真正的社會現實,他沒法回避,不為他感到心痛的事情做點什么心里過不去,而“《中國孩子》能呈現我自己的一些音樂理想”。

    這些歌曲誕生的時間段,正是我國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期,社交網絡如火如荼,大家興致勃勃地用更為便捷的手段分享各種有趣的事物。與時代新媒介的同頻共振,讓這張堪稱“時代民謠”的專輯最大限度地傳播到文青以外的更廣范圍。同時,也給他帶來了期望之中意料之外的各種演出機會,物質生活開始有了質的改觀,長期漂泊與困窘的日子終于遠去。

    2007年,周云蓬開始登上live house(小型現場演出)以外的大舞臺。那一年的迷笛音樂節,專門設置了一個民謠舞臺,周云蓬與國內一眾民謠音樂人悉數登場。在轟隆隆的重型音樂重重圍裹之下,只有半米高的民謠舞臺,木吉他和手鼓組成的聲場,為民謠迷們開辟了獨有的一片寧靜時空。舞臺下面的草坪上,大家團團圍坐,與歌手零距離,心與心也沒有距離。那次民謠盛宴,讓歌迷們至今津津樂道。

    那一年,周云蓬受邀參加第二屆雪山音樂節,作為壓軸歌手出場(大軸是朱哲琴),沒有樂隊,一個人抱著一把木吉他,卻鎮得住全場。順路的巡演,也是所到之處座無虛席。周云蓬火了,民謠火了。

    視杜甫為跨時空的知己

    2011年周云蓬發布新專輯《牛羊下山》,并獲得該年華語金曲獎“最佳民謠藝人”稱號。

    拋開現代詩歌,回歸古典詩詞,周云蓬始終沒有離開過他鐘愛的詩歌。《牛羊下山》這張重唱古典詩詞的專輯體現了他個人的文化審美趣味。

    在眾多傳統文人中,他最迷戀杜甫:“因為他更熱愛現實,批判現實,為眾生奔忙。”杜甫詩文中所體現出的文以載道的儒家傳統,在他看來是儒家的精髓。杜甫既能寫出“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這種悲憫,也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種現實批判,還能描繪出“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這種壯美,而“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這種瀟灑落拓又契合了周云蓬心中的浪漫情懷。所以他譜寫了一首歌曲《杜甫三章》。

    周云蓬把杜甫當成跨時空的知己,也相信杜甫會認他這個“小弟”。一次演出中,他開玩笑道:“杜甫聽到我的改編,也會很高興的。”同高興的應該還有李白,李白吟詠“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時,大概就是周云蓬唱出的這個曲調吧。人們很難想象還有什么樣的譜曲和演唱能如此完美再現《關山月》中遼闊清朗的描物和曠達高遠的情懷。

    中國傳統文化對周云蓬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文學和音樂創作上,還表現為他在公益事業的行動力上。音樂給他帶來的名望,他用來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

    2009年4月的星光現場,有一場堪稱民謠盛典的演唱會,連續兩天,國內重要的民謠藝人悉數到場,無償參加“假如給你三天黑暗·幫助貧困盲童《紅色推土機》專輯首發演唱會”。這個盛大的義演活動,便是周云蓬發起的。為了幫助貧困地區盲童購買樂器、播放器、讀書機等物品,讓更多盲童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文化便利,他邀請了二十余位音樂人,每人無償獻聲一首,共收錄26首童謠,做成雙專輯發布。專輯和巡演收入全部用于資助貧困地區盲童。

    2013年開始,周云蓬又聯合中國盲文出版社啟動了“小蝌蚪不怕黑盲童夏令營”活動,邀請各地盲童到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感受都市文明,吃當地最著名的食物,去“看”最有名的建筑,去一流劇院欣賞難得一見的演出。夏令營中一個重要項目是他和小河一起帶領的音樂工作坊,他們給孩子們聆聽音樂,教孩子們唱歌,并組織他們演出,韓紅、李健等音樂名人都曾受邀參與。每次演出后,孩子們都會為自己的表現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這段感受音樂發現潛力的美妙經歷,可能會為孩子們種下一顆顆音樂的種子。

    這是一個純公益的活動,盲文出版社負責組織招募盲童,全部的活動費用,則由周云蓬和他的朋友們通過義演募捐和“化緣”來解決。2023年,主持人白巖松感動于這個善舉,一次性為盲童夏令營項目捐助了100萬元。“夠我們連續做十年的了。”周云蓬特別振奮地說。

    這樣的神仙夏令營機會,會降臨到什么樣的孩子身上呢?對于孩子的選擇,周云蓬說:“我們傾向于偏遠地區的貧困兒童,也相對更多地選擇女孩子,她們將來會成為母親,影響一個家庭的未來。”他內心的眼光,總是看得更遠。

    不介意“盲人歌手”標簽

    三十年來,我與周云蓬見過多少次實在數不清,除去歌迷身份在演出現場見到他,其他的邂逅不是在展覽上就是在朋友的聚會上。周云蓬喜歡熱鬧、熱愛社交,喜歡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從不為盲人身份而對公共生活有所躲閃。對于“盲人歌手”的標簽,他也不介意,“這個障礙也是個明顯的符號,我們要尊重我們的符號,就像我們的胎記。”

    解決了溫飽之后,喜歡探索未知世界的周云蓬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游走,只不過,年輕時是流浪,現在是旅行。年輕時在國內走四方,中年后環游世界。他的世界變大了,世界在他腦海里變小了。

    他的旅行目的地,就像做音樂一樣,往往來自于在內心盤桓好久的文化動機。比如他兩次去伊斯坦布爾的純真博物館,就是因為土耳其文學諾獎作家帕慕克的《純真博物館》,書中的世界令他向往。他喜歡坐在博物館的臥室里,感受書中零碎細致的日常生活。

    2015年底他去瓦爾登湖,正值冬天,湖面上結著薄冰,瓦爾登湖跟書中一樣安靜。他一邊聆聽有聲書《瓦爾登湖》中描寫冬天的那一段,靜靜感受瓦爾登湖的百年寂靜,一邊蹲在湖邊,手觸著冰面,摳著冰碴兒放在嘴里品嘗,一口冰就一口酒地與梭羅神交。

    國外不少地方對視障人士的友好,也讓他可以以手為眼,觸摸到許許多多博物館里的人類瑰寶。他的助手王大方曾發過一個名為《touch》的短視頻,視頻里我們可以看見,周云蓬在大都會博物館摸過埃及石像,在大英博物館觸摸過青銅金甲蟲,在梵蒂岡大教堂觸摸過教皇銅像,在羅馬觸摸過安吉爾的臉、大衛的腹肌、阿弗洛狄忒的腿和天使的翅膀。不僅觸摸,他也聆聽,耳朵貼在石棺蓋處,試圖聆聽千年前的聲音。

    有的時候,旅行伴著一些意外的有趣演出。比如在耶路撒冷的圣安妮教堂,彼時正在唱頌,一位白袍神父走過來邀請他們一起唱:“我們歡迎所有的人在這里唱歌,你不要害羞。”確實害羞了的老周在集體唱頌結束后,才開始獨自哼唱《Amazing Grace》。他一開口,神父立刻驚呆了,想不到這個來自中國的盲人是一位負有盛名的職業歌手。

    密集出國游的那幾年,也是微博最熱鬧的時候,周云蓬微博上時常發布的攝影作品,也是網友們津津樂道的一道風景。大家都好奇他是如何做到像常人一樣拍攝的,他說,這是科技帶給他的便利。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道:“喬布斯雖然不認識我,但他愛我。”

    即便從漂泊變成旅行,他依然沒有忘記來處。第一次去美國華盛頓廣場公園,到處都有街頭賣藝的藝術家,他作為聽眾,聽完這波又聽下一波。聽完意猶未盡,自嘲道:這個地方挺適合賣唱,早知道來這兒賣唱好了。

    “民謠不是流行,是流傳”

    個人命運與時代發展疊加在一起,嚴絲合縫。周云蓬認為,他能自由地創作、演出并因此擺脫貧窮與漂泊,是時代給予70后一代人的紅利。

    年輕時的周云蓬,手持一根盲杖游走四方,心中鼓蕩著英雄主義的情懷,出口成詩,激情飛揚。時至天命之年,看過世界、經歷過繁華,也在時代命運里起伏的他,對創作有了新的感受:“生活不是單色調的,有許多英雄主義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愿意表達更復雜一些的色彩,更綜合一些的概念。”

    2022年,他發行了新專輯《瓦爾登湖》。在這首中年代表作里,他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某種無力感,當聽眾在音樂里騰空滑翔過澄凈的湖面而沖向藍天的時候,他卻話鋒一轉,自嘲道“藍天里/你在笑著我/笑我成了空心稻草人”。

    同年,他受邀參加了綜藝節目《我們民謠2022》。舞臺上他演唱的《九月》讓許多人潸然淚下。《九月》是已故詩人海子的詩,已故音樂人張慧生譜的曲,兼為詩人和音樂人的周云蓬將之改編傳唱成經典。這首歌他唱過無數次,但與以往金戈鐵馬的唱法不同,結尾處一聲“哎呀”的嘆息,突然賦予這首經典不一樣的柔弱和蒼涼。屏幕上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周云蓬握著麥克風的雙手在顫抖——詞曲作者用生命譜寫的經典,他用生命在唱。音樂人張亞東現場評價:“這是民謠的最高境界。用生命做注解的作品,如此遼闊孤絕。”

    可以肯定地說,這首歌的演唱只屬于周云蓬,任何一個人演唱,都難以傳達出這樣的對生命又崇敬又哀嘆的復雜感受。也許,只有經歷過孤寂痛楚的心靈流離之人,只有經過他那樣豐富飽滿的人生,才會如此在歌唱時刻與創作者的靈魂融為一體。

    曲罷,全場起立致敬,之后一片靜默。作為盲人,周云蓬并不知道現場正在發生什么。屏幕前的觀眾卻可以看到,歌手陳粒泣不成聲;李宇春拼命仰頭,眼淚還是流將下來;本是負責活躍氣氛的脫口秀演員呼蘭則哽咽得無法開口說話,索性背過身去摘眼鏡拭淚。作為晚輩的李宇春說:“那么簡單,但就是有一種震撼的能量,直接把我們拉回了詩歌的年代。”

    比賽現場改編創作的《葬花吟》也是再無來者的絕唱,他與葉蓓的合唱蕩氣回腸,猶如神作。“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時的舉頭問天,將曹雪芹對命運的慨嘆和詰問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改編和演繹的境界,沒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沒有對紅樓悲劇的深切體會和理解,是萬難做到的。

    民謠,不似搖滾般錚錚作響,也不似流行歌曲那般娓娓柔纏。民謠用簡單的和弦、樸素的旋律,表達深邃的思想情感和有態度的人文關照,沁人心脾,回味悠長,因而更具長久的生命力。恰似那句民謠界的名言:“民謠不是流行,是流傳。”

    亚洲?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99国产精品热久久久久久夜夜嗨 | 国产精品视频色视频|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99精品国产丝袜在线拍国语|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 国产精品99re|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 国产精品久久久香蕉|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亚洲一级Av无码毛片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高清不卡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普通话对白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无毒不卡|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精品国产国产|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 最新国产精品好看的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 99精品热这里只有精品|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99热亚洲色精品国产88|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a级亚洲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