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力無限的綜藝衍生喜劇
近期熱播的《大王別慌張》憑借不俗的口碑博得注目,成為早春影視行業的一匹黑馬。在投產比高風險的喜劇生態圈內,低成本何以迎合眾口一直是個難題。以《少爺和我》《大王別慌張》為首的優質劇集嘗試探索“泛喜劇”之路,借熱門IP衍生品質新作,積攢既有聲量,開拓觀眾來路。原班人馬喜相會,翻新創排再出發,以口碑搭檔為契機誕生的綜藝衍生喜劇體量雖輕,卻有著無限開發潛力。
《大王別慌張》自上線以來,于各大社交平臺持續引發劇情討論。或吐槽,或賞閱,聲量不斷。這樣一部集均20分鐘不到的短劇,相較時長動輒40分鐘的影視大制作,更加貼近于晚會舞臺常見的娛樂小品——風格犀利鮮明,成片迷你精巧。打包時新笑料,摻雜適量映射,一幕消遣短劇便能火熱上桌。從開播到完結,一集一個回合的章節式情節完整而富有節奏,讓人啼笑間回味無窮。這得益于創作團隊的敘事思路,更脫胎于劇集編寫之初的創作契機,這部劇集是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會》的衍生作品。《一年一度喜劇大會》作為熱門競演綜藝,成功捧紅了不少喜劇組合。從撒狗血、無厘頭的三狗組合到默契十足的熒幕佳偶王皓、史策,再到刷屏全網、引起熱議的“少爺和我”,每一組搭配都是強強聯手,精彩對撞,有著豐富的二創塑造空間。
基于此衍生的小逗劇場“一年一度喜樂會”系列,積累了較為堅實的觀眾基礎,故而可以更從容地實現輕短劇的敘事創新,以更“小品”“喜劇”的方式呈現。從sketch小品到漫才式吐槽,我們都能在衍生劇中窺見改良后的版本。《大王別慌張》中,最引人矚目的兩個主角土豆和呂巖,原先就是一對頗受歡迎的漫才組合。而整部劇集,據導演所述,正是基于二人“胖達人”時期諸多舞臺作品構思而成的,堪稱“量身定制式”短劇。故而,劇集中兩人所飾的鼴師、玲玲如此具有化學反應。渾然天成的喜劇節奏與綜藝中默契十足的舞臺表現不謀而合,帶領影視觀眾快速入戲。而整部劇集情節架構的反轉笑點也與綜藝中二人的作品《代號大本鐘》有所相似,互相呼應,為觀劇帶來別樣體驗。可見,熱門IP的加持,讓衍生短劇更有創新底氣,也更有效果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由此類綜藝衍生的輕喜劇除本身內容加持,戲外更有觀眾情懷的渲染,如“團建”“群像”等附加魅力。好的綜藝必定有長尾效應,特定氛圍下打造出的組合總是能牽系觀眾情感,吸引粉絲長情關注。《少爺和我》正是出于主創情懷誕生的短劇。綜藝中劉波兒、龍傲天的戲劇式反差催生諸多經典對話,至今仍是網絡流行熱梗。一句“你竟敢讓劉波兒劉海留疤兒”,讓不少觀眾記住了那個身姿板正、故作霸道的喜劇演員張哲華。而在他身旁兼職編劇的演員“鑫仔”也別有風采。出于觀眾情懷,二人于短劇中再次合作,打造“少我宇宙”。12集內容篇幅雖短,卻包含了許多獨立故事,構成平行的喜劇宇宙,堪稱“少爺和我”追更必看之作。然而,劇集播出后反響平平的市場反饋,也證實了輕喜劇創作之難。IP雖能引流,但最終能否“留”住這股“流”還是得看作品質量。一味針對組合本身進行創作可能會本末倒置,偏離“喜劇”亮點后讓自己“限流”。
即使如此,仍有大量創作者選擇涌入“綜藝衍生喜劇”這片藍海。如由王皓、史策主演的喜劇電影《透明俠侶》,以及尚未上線的綜藝售后劇《千年又一回》。與《千年又一回》不同,《透明俠侶》并非小品故事衍生,但其主演正是綜藝組合“皓史成雙”的主角,不可不視為“皓史成雙”平行宇宙的一環。事實上,《一年一度喜劇大會》中各大組合碰撞出的精彩火花,讓不少影視創作者看到了喜劇演員的無限潛力。由他們主演的影視作品近年來開始走入大眾視野,如蔣龍、蔣易等主演的熱播劇《狗剩快跑》以及“三狗”組合參演的口碑電影《銀河寫手》等。不管是衍生綜藝、長篇劇集,還是專業電影,都不乏“喜人”的身影。從喜劇大賽走出的“喜人”們為影視圈帶來一股新生力量。在走向更廣闊演藝人生的道路上,喜劇的初心未變。
不管是綜藝衍生短劇,還是“喜人”團建劇,它們都是戲劇創作源源不停的活水。從形成產業鏈、走出小圈子,再到融入主流,喜劇還需打造品牌,提高品質,實現由“走量”到“走精”的轉變。在這一成長過程中,“喜劇人”身上固有的特色正是喜劇片最大的辨識度。以沈騰、馬麗、賈玲為首的喜劇人已經成為電影圈賣座的“票房保證”,而網絡端低成本輕喜劇的市場需求還存在空缺。衍生IP不過是一種方法,在喜劇劇集式微的當下吸引觀眾、宣傳口碑,打造喜劇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