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1984年,在法大的海子
    來源:《新文學史料》 | 李文子  2024年03月26日07:11

    詩人海子,1984年7月,唐師曾攝

    1983年5月7日中國政法大學(下文簡稱“法大”,前身為北京政法學院)正式成立,1983年9月海子自北京大學分配到中國政法大學黨委宣傳部,擔任《中國政法大學校訊》(后改名《校刊》《校報》)編輯。八十年代的法大走在學術自由、思想解放的路上。海子正是在這個時期來到法大并度過他生命的五年半時光。與他一同分入法大的全國各地青年教師計120余人。年輕人“思想的噴涌”所生成的風潮席卷整個校園。海子一開始就投身到“鼓勁”“加油”的氣氛里,9月12日他寫了第一篇文章《寄語新同學》,其中寫道:

    年輕的朋友,實現理想,要立足于現實,要認清自己的使命,找到奮斗支點。理想只有與這種使命感和奮斗精神結合在一起才有分量,與其把現實看成是對理想的矯正,不如把它看成是理想的基礎,將它升華成一種有待騰飛的力量。……相信自己,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吧!

    9月13日,海子會同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千余人在北展劇場參加了開學典禮。接下來,以《校刊》為龍頭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蓬勃開展。八十年代是充滿理想和激情的年代,幾乎人人寫詩。海子所在的《校刊》,四個人三人寫詩。和他一起分到《校刊》的吳霖,當時已發表了不少詩作。青春本身就是一首詩。

    此前在北大,他已結識了駱一禾、西川,并與詩人楊煉、顧城有了交往。加上他修習法學,對理性思辨的黑格爾及其法理有透徹思考(北大畢業論文為《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因而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他熟讀經典原著,對歷史和哲學情有獨鐘。所以,他的“朦朧詩”寫作,有很多意象之外的、實體和借代性表達。在這中間,駱一禾對他的影響非常直接。那時候,駱一禾已公開發表作品,且交游廣。四川詩人宋渠、宋煒,就是海子以“我是駱一禾的朋友”開頭,寫信認識的。張承志《北方的河》、林賢治與《青年詩壇》,也是由駱一禾推介給他的。海子與駱一禾,構成了某種程度的互文。他們都寫太陽、朝霞、河流,也寫白虎、麥地、大海,都獻詩梵·高、書寫但丁,都對現代、后現代不“感冒”。兩人頻密交往,如切如磋。浪漫主義、古典元素、啟蒙特征,人文癥候,海子的早期短詩,天然地和朦朧詩風拉開了距離。

    因為年紀小(19歲),海子一直被喚作“小查”。小查發表小詩,開始用筆名“扎卡”。后來,又給自己起了新筆名:“海子”。據吳霖講:“這筆名并不是‘海之子’的意思,而是與‘扎卡’一樣,是他極其向往雪域高原的一種觀照。”平時寫報道或評論,則一概用大名“查海生”。

    1984年對海子至關重要。他的早期代表作如《亞洲銅》《阿爾的太陽》是這一年創作的,同時他牽頭指導法大詩社的成立,深度介入正在興起的法治系統學理化建設工作。3月,他創作詩歌《人墻》;4月,他創作長詩《北方》,自印詩集《河流》;他撰寫評論《第三次浪潮不是一個科學概念》。彼時,剛剛開啟改革開放的中國,“追上去”成為全社會的共識。《第三次浪潮》作者阿爾文·托夫勒,以科技發展為視角,設想人類正在經歷繼“農業革命”和“工業革命”后的“第三次革命”,托夫勒認為,“第三次浪潮”的本質特征是信息化,1983年1月2日,托夫勒訪華,更是掀起知識界的巨浪。《第三次浪潮》持續熱銷。海子正是在這一語境下評述《第三次浪潮》的。他對世界和中國的發展,科學的和人文的前景,有著自己的把握和思索。

    事實上,海子從來不單純是詩人,他對科學、理論、數理、哲學的興趣始終濃厚。4月26日,他又撰寫報道《我校法制系統科學研究會成立》(刊在《中國政法大學校訊》第1版)。同月,加入法大法制系統科學研究會,并擔任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這個研究會在1984年非常活躍,開展了一系列校園內外的活動,其中包括邀請“走向未來”叢書主編金觀濤等人來法大,海子全程參與。他后來轉向“三論”(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教學與此有關。我1986年入學不久,海子就教我們“三論”。他向我們推介“走向未來”叢書,說到金觀濤和“超穩定結構”。當時學術界盛行“方法論熱”,海子不但領會接受,而且去求證。5月22日,他參加法大舉辦的首次法制系統科學討論會,提交了論文《從突變理論看國家產生形式和法的作用》,某種程度就是將文理結合,用科學改造法學,有其隱含的思想動因。

    1984年6月,吳霖主編法大第一本詩集《青銅浮雕·狂歡節·我》。海子的長詩《北方》(節選)、短詩《女孩子》收錄其中,同時還有他翻譯的《美國現代詩四首》。吳霖在《代后記》寫道:“這些作品在青銅浮雕(歷史)和狂歡節(現實)的坐標中,為如何尋找和確定我(自己)的人生位置,作了有益的探索。”

    1984年暑假,海子回老家。老家安慶,傍依長江。他寫下散文《我是太陽的兒子——給長江,也給和我一樣年輕的人們》。此前一年,《話說長江》在CCTV首播。這部長達25集、每集20分鐘的關于長江沿岸地理和人文的紀錄片,播出后反響空前。它是當年最受歡迎的紀錄片,也是中國紀錄片的高峰之作。一首《長江之歌》,蕩氣回腸。由此,激發了國人對于“河流”“母親河”的無窮暢想。海子也感知到時代的脈動,他寫出《河流》《但是水,水》,進而在6月,寫作小說評論《我們的水土,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男子漢——張承志〈北方的河〉印象》(刊于中國政法大學《團刊》第6期)。

    與海子同時代的校友、詩友們在法大昌平校園海子石碑前祭奠,左二為本文作者,2021年3月26日

    1984年9月13日,海子回到學校。與吳霖一起,籌備法大詩社。10月27日詩社成立。顧問欄中,鄒荻帆(時任《詩刊》主編)、劉湛秋(時任《詩刊》副主編)、徐剛(時任《中國作家》編輯)等赫然在列。海子是顧問之一。名譽社長吳霖。

    據法大83級學生、詩社第一任社長李青松回憶:“在吳霖的鼓動之下,經校團委和學生會批準,我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發起成立了中國政法大學詩社。海報剛剛貼出去,就有上百人報名參加。我們還是從嚴掌握的——最后通過審核作品和面試,錄取了55名同學為詩社成員。我被任命為首任社長。同時,我們還創辦了一本詩刊《星塵》。我任主編。刊名是吳霖起的。”(《怎樣握住一顆眼淚》2018年第10期《北京文學》)“星塵”詩社很快成為高校詩歌社團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海子開始用“海子”的筆名。為了激發校園創作,他于9月創作詩歌《單翅鳥》,10月創作詩歌《亞洲銅》《春天的夜晚和早晨》。他還特意撰寫《星塵》的刊首寄語《“太陽和心出自同樣的物質”——寫給拿起筆來的小星星們》。

    詩社副社長王彥說:“1984年11月1日,詩社社刊《星塵》第1期出版。由吳霖老師(筆名又叫陳默)、海子、我和另兩位詩社負責人編輯。從選稿到文字修改,兩位老師面授機宜、細心指導,讓《星塵》有了非凡的處女航。”(《悅讀海子》,2015年3月25日)

    海子非常熱愛惠特曼。早在1983年他從北大畢業時油印的詩集《小站》里,他就引用惠特曼:“陌生人喲,假使你偶然走過我身邊并愿意和我說話,你為什么不和我說話呢?/我又為什么不和你說話呢?”

    李青松記得,海子一次采購二十多本書,其中就包括惠特曼的《草葉集》。散文家葦岸在日記里寫:“海子來告訴我,書店在賣惠特曼的《草葉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上下兩冊,他買了一套。他說,優秀的詩人看看選詩就行了,偉大的詩人要讀全集。”海子贊譽張承志:“《北方的河》歷史容量大,是新時代的黃鐘大呂,是惠特曼式的揮灑。”他更直接創作詩歌《下雨了》(中國政法大學詩社《星塵》創刊號)。他對惠特曼的喜愛,是由衷的。

    海子也喜愛法國詩人,如皮埃爾·勒韋迪、蘭波,他要“和蘭波賽一賽”。海子藏有薩特的多種著作,他推重薩特“把詞看作物,而不是符號”的說法。在《校刊》期間,他和吳霖有過多次關于詩歌的討論,事實上,他的創作正是以存在主義為根基、在詞的層面完成的具有生命啟示意義的讀解。

    整個八十年代,中國政法大學同全國所有高校一樣,浸潤在啟蒙的人文的熱潮里。不同的是,法大詩歌一開始就超越了年輕人在青春萌動期單純的抒情,法大86級校園詩人王俊秀總結:“我把政法的詩歌現象看作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接觸到法律這一高級文化形態后,反觀歷史與現實時所激發的人文熱情的必然體現。因此,它很自然地在詩歌中引入了正義與良知、青春與祭血,從而樹立起政法派詩歌的坐標。”(《法律與詩歌》2010年法大86紀念集《無法復制的青春》自印本)用舒國瀅老師的話說:“海子在政法學子中點燃‘詩性的火種’,讓許多法科的學子突破僵化呆板的法律之學的藩籬,迸濺出‘渴望無限接近天空’的想象火花,幻想著作為‘遠方的忠誠的兒子’,一直在‘太陽’里高飛。”(《小月河邊,有一所大學叫政法》,2007年6月《法制日報》)

    《星塵》詩刊從1984年到1988年,經四任主編,出版了七期正刊、兩期增刊,共計九本。法大的其他刊物,如《潮聲》《法官的搖籃》《我們》《法大短波》等也有詩歌專欄。我在研究中發現,海子的佚詩文多有散落而未被《海子詩全集》收錄。甚至他供職的《校刊》、油印的詩集中的詩文,也有漏收。這些年,榮光啟、金松林、姜紅偉、商立軍、晴朗李寒以及四川詩人宋渠的女兒宋歟焉進行了相當程度的打撈工作,但仍有外溢的部分。從2009年起,筆者便著手各種資料的搜求,為使整理工作“更新、更全、更準確”,我翻閱了數百種書刊雜志、內部資料,先后三次到訪安徽懷寧(海子老家),跟蹤檢索,孜孜矻矻。采訪海子的故友親朋,同諸多當事人、親歷者、法大的同學同事保持對話。

    作為當年政治系海子的學生和《星塵》詩社的詩友,我明確感到,長期以來的海子研究,多在詩歌文本、藝術成就以及死亡的闡釋上面,而對海子的生平、創作背景以及在法大教學、科研、讀書、交游的考察,基本闕如,特別是對其任教五年半之久的中國政法大學一段歷史,或隱或避或蒙昧,始終處于薄弱環節。為此我整理了《海子年譜》《海子研究資料匯編》,撰寫《海子考辨》和《海子藏書》,希望通過切實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去偽祛魅、正本清源地呈現海子的生命歷程和精神線索。海子作為文化現象,海子的接受史,當視作一部思想史,一部八十年代的精神史。海子不必神化,無須魔化,只應還原為“人”。

    三十多年,海子的閱讀人口已達10億。這樣一位不朽的詩人,他對現代性和人類文明的求索,其詩歌精神的高拔,他與同代人交錯并行的命運,值得各個層次的讀者品味。

    海子不僅是海子,他的身后站著一群人,一代人,一個時代。

    (作者簡介:李文子,1986—1990年中國政法大學政治系畢業。海子學生,校園詩人。媒體工作者,曾任《領導者》雜志主編)

    附海子佚詩一首:

    下雨了

    條條墨綠色的影子

    坐在中心廣場上

    早些時候 在美國

    有一個戴草帽的大胡子

    叫惠特曼

    經常在雨中穿過廣場

    來到大河邊

    他是一株活著的橡樹,結實,響亮

    對著月亮和自己的血管

    深深的呼吸

    我是一株什么樹呢

    河上刮來的風

    弄得我臉上到處都是燈火

    手持蘭花的屈原

    和我站在一起

    他跌進河里

    我活了下來

    生和死同樣不容易

    一想起對岸

    我就變得沉默

    (原載于中國政法大學詩社《星塵》創刊號,1984年11月。署名海子)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自制| 99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网|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网站| 精品三级66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 国产精品96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 国产精品videossex国产高清|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专区| 精品久久久久香蕉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4| 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精品无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境外资源|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一本之道av不卡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福利|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观看免费 | 国自产拍 高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国产69精品麻豆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