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一路向前》: 深情回顧新中國第一條鐵路的修建史
3月20日,由中國電視藝委會、四川省廣播電視局、重慶市廣播電視局共同主辦的電視劇《一路向前》研討會在京舉行。該劇2月26日起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首播,在央視一套、四川衛視和愛奇藝、優酷等多家網絡平臺同步播出,成為“四川造”電視劇的又一力作。電視劇《一路向前》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設為背景,深情回顧了成渝鐵路修建史,生動展現了新中國第一代鐵路開路先鋒的英雄事跡,以及13萬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動人場景,激發了觀眾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曉駿認為,該劇有三大鮮明特點:一是還原真實歷史,回顧了成渝鐵路波瀾壯闊的修建史;二是將愛國主義情感融入情節,引發中國觀眾的深度共情;三是創新劇情,刻畫了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形象。“《一路向前》是一次對國家記憶的深情回眸。成渝鐵路修建過程中,先后有近十萬民工參與進來,當地老百姓衷心擁護成渝鐵路的修建歷史,也因此留下了成渝鐵路紀念堂和紀念碑,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能夠感受到歷史的沉淀和傳承,將愛國主義情感融入故事情節中,能夠引發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更好凝聚人民群眾團結一致、萬眾一心建設中國式現代化。”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新媒體部負責人趙穎新表示,該劇緊跟時代、意義深遠,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發展建設提供了榜樣精神,表現出了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速度。《一路向前》采用三線敘事結構,一線圍繞羅向前和葉嵐帶領軍民修建鐵路的具體過程展開;一線圍繞以羅向前為代表的解放軍和國民黨特務殊死斗爭展開;一線圍繞羅向前、葉嵐和沙凱的情感戲展開。最前者負責守正,后兩者解決出奇的問題。這兩條看似與修路主線無關緊要的感情輔線,在《一路向前》中起到了增強人物身上血肉屬性的具體作用。它的本質是為作品賦予充分的人文關懷和國家情懷。這三條線的交織互動加強了劇目的真實性和可視性。
本劇總導演習辛分享了團隊的創作歷程,表示該劇突破以往,將中國精神、中國速度和中國智慧等巧妙埋入故事情節、植入人物形象,同時表示四川有著豐富的感人故事和英雄故事,值得進一步深入挖掘。劇中“羅向前”的飾演者李健談到,“說羅向前脾氣急,但是他對待技術人員、民工兄弟、指導員從來不急,因為他知道團結才能把這條路修好;說羅向前看似大老粗,但是他記得每一個犧牲同志的名字,他收集了他們每一顆扣子,而且最終把這些扣子帶到了英雄紀念碑前;說羅向前不通人情,但是他用心包餃子,送別戰友。”
與會專家認為, 這部劇通過成渝鐵路修建折射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革命傳統,與時代精神形成強烈的呼應。劇中羅向前等人不僅面臨資金、設備、地質等一系列挑戰,還有抗美援朝的時代背景,以及敵特土匪的瘋狂破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它是真實歷史年代全體中國人振興國家必然面對的考驗。這部劇也提醒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優良傳統不能丟,在任何時候,發展前行的主動權都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渝鐵路是一條歷史之路,也是一條精神之路,從過去通往今天,形成了一個精神閉環——中國人遇水架橋、逢山開路的奮斗精神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