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人只有腳踩大地才會力大無窮 白洋淀太美它攫住了我的靈魂 關仁山:腳踩大地
    來源:青年報 | 陳倉  2024年03月19日07:27

    關仁山,唐山豐南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并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白洋淀上》《日頭》《麥河》《唐山大地震》《天高地厚》《金谷銀山》等,中短篇小說《大雪無鄉》《紅旱船》《九月還鄉》,長篇紀實文學《感天動地》《太行沃土》等,出版十卷本《關仁山文集》,達千余萬字。  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中宣部第十一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及香港《亞洲周刊》華人小說比賽冠軍等。長篇小說《麥河》入選2010年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日頭》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14年度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韓、日等文字,多部作品分別被改編拍攝成《天高地厚》《御姐歸來》等電視劇和話劇、舞臺劇上映。

    關仁山,唐山豐南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中國作家書畫院副院長。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并發表作品,著有長篇小說《白洋淀上》《日頭》《麥河》《唐山大地震》《天高地厚》《金谷銀山》等,中短篇小說《大雪無鄉》《紅旱船》《九月還鄉》,長篇紀實文學《感天動地》《太行沃土》等,出版十卷本《關仁山文集》,達千余萬字。作品曾獲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中宣部第十一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第九屆莊重文文學獎,及香港《亞洲周刊》華人小說比賽冠軍等。長篇小說《麥河》入選2010年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日頭》入選中國小說學會2014年度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成英、法、韓、日等文字,多部作品分別被改編拍攝成《天高地厚》《御姐歸來》等電視劇和話劇、舞臺劇上映。

    關仁山至今念念不忘的事情是唐山大地震,他被埋在廢墟里三個多小時,母親為了保護他,右眼被摘除,母愛和生死體驗,讓他對生命有了深層理解。2017年雄安新區橫空出世,關仁山受到鼓舞和震撼,覺得不做藝術抒寫會是天大的遺憾,于是趕緊去白洋淀體驗生活。很快,白洋淀的大美攫住了他的靈魂,風土人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于筆端。三卷本、近兩百萬字的《白洋淀上》,描寫了雄安新區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塑造了具有家國情懷的鄉村新人的形象。其實在此之前,關仁山已經寫出了《日頭》《麥河》《天高地厚》《金谷銀山》等長篇小說,幾乎都是寫農村變革的。他覺得農民可以不關心文學,文學萬萬不能不關心農民的生存。關仁山表示:“我愛農民和土地,這份愛轉化成了作家的責任,有了這份責任便產生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激情。”

    1 我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中國作家里可能僅我一人。

    青年報:你曾經就沒有想過起一個筆名嗎?你的名字,尤其是中間的“仁”字,對你有沒有產生影響?

    關仁山:當初寫作的時候,曾經想起個筆名,不知道能不能寫出來,所以就用了原名。母親說我這個名字是爺爺給起的,你提到了“仁”字,是希望我對人親善、仁愛,希望仁義和善永遠伴隨,所以我性格里有尊崇“仁義”之道。厚德載仁,仁者樂山,“仁”對生活和創作確實有著影響,作家懷有仁愛之心多么珍貴。感謝命運給了我性格中的仁義,讓我平靜地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生活和創作。

    青年報:你是河北省唐山人,你能簡單介紹一下你的故鄉嗎?請問一下,如今故鄉還有哪些令你念念不忘的人和事?

    關仁山:每個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熱愛著故鄉。是的,我們懷著赤子之心熱愛唐山。我出生在故鄉唐山豐南縣,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如果說念念不忘的事,還是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我是這場災難的幸存者,地震時候埋在唐坊鎮的廢墟里三個多小時,天亮時候被鄰居扒了出來,這種感受終生難忘。中國作家里有這種經歷的可能僅我一人。災難到來之前,據說有一道藍色的地光,后半夜三點多鐘,母親剛剛從外面看雞回來,看見地光和雷鳴電閃的樣子,以為要下雨了,就趕緊進屋。還用毛巾擦了擦我額頭上的汗珠,我沒有醒,是地震給我搖醒的。大地處于一種強烈的痙攣中,先是猛猛地跳幾下,然后又左右搖晃著,我聽到一種從沒聽過的撕裂聲。“哐哐”,時間很短,只見墻上的水泥片生硬地砸在我的身上、臉上。母親和姑姑喊著:“壞啦!”母親護著我的身子,有一塊磚砸在母親的右眼旁,馬上就流了血。母親不顧自己,使勁兒護著我,把我摟在懷里……我們被埋住了,但有一個小小的空間。天亮的時候,鄰居們紛紛趕來了,很快就扒出了我們,我沒有受傷,可母親的腿和眼窩在流血。母親的右眼摘除了,母親是為了保護我才傷了眼睛。這種母愛和我們共同經歷的生死體驗,讓我對生命有了深層理解。

    青年報: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唐山的文化名人特別多。我想問的是,你的文學理想是這些人培養起來的嗎?

    關仁山:我的文學理想是在故鄉培育出來的,特別得到了管樺老師的直接幫助,至今難忘。

    1990年春天,北京老作家管樺老師回故鄉,我有幸跟管樺老師見面了。當時還有管老的愛人李婉阿姨和他的兒子鮑河揚。鮑河揚很有思想,給我講了好多尼采等國外哲學家的理論,給我推薦了十二本好書,還將老作家馮至的一段話抄寫在筆記本上送給了我:“真實的造化之工都在平凡的原野上,一棵樹的姿態,一株草的生長,一只鳥的飛翔,這里包含無限永恒的美。所謂探奇訪勝,不過是人的一種好奇心……我愛樹下水濱明心見性的思想者,卻不愛訪奇探勝的奇士。”這句話我反復琢磨,成為我由通俗文學轉向純文學的樸素而深刻的理論支柱。我深深感激我文學創作的引路人。

    l989年,我的故鄉有一片海灣,叫黑沿子,我主動要求到那里的小漁村澗河掛職副村長深入生活。在村里,我跟漁民出海打魚。海能養育生命,海同樣能養育文學。渤海灣的一隅,我起名為“雪蓮灣”,我在這塊黑坦坦、霧蒙蒙的地方留下了一串足跡。1990年冬天,我創作了雪蓮灣系列第一個短篇小說《苦雪》,發表在《人民文學》雜志1991年第二期,并獲得了當年《人民文學》雜志優秀小說獎。管樺老師專門為我的另一個中篇小說《太陽灘》寫過評論文章《源于生活的藝術》。

    海里啥都有,有魚,有蝦,有蟹,海里也有我的小說《落魂天》《紅旱船》《藍脈》《太極地》《醉鼓》。雪蓮灣是一個有特殊歷史、民俗風情的地方,這里的一切都成為我寫作的載體,載動我的小小思索,走著這樣寂寞的路程。我發現,海浪就是一條纖細而又剛強的白線,雪一樣的白,穿過無限的時空,比生命長久,越過歷史和傳統把我的欲望與激情、希望與夢想以及憂患和悲傷結合在一起了,自由的大海使人的精神自由。

    青年報:你一直生活在京津冀地區,有沒有向往過其他的地方?現在是一個大移民時代,很多人都有著城市化進程中的漂泊感,你有沒有那種情緒?很多人已經找不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生養你的那個地方現狀如何?

    關仁山:我生在唐山豐南縣谷莊子村,居住在北京,工作在石家莊,所以說游走在京津冀地區是合適的。城市飛速變化,農民融不進城市又回不了故鄉,這種漂泊感農民工身上有,我們也同樣有。生我養我的村莊還在,經常回去,鄉村振興政策落地后有了一些變化。鄉里開發了大旅游,也惠及我們村。清朝洋務運動時挖的一條煤河從村頭經過,鄉里引資重新修整煤河,變成了一條旅游河道,水上快艇、農家樂、垂釣園都有了。

    我回望故鄉時,故鄉也在望著我。對于搞文學創作的人,故鄉就是他思想和精神的源頭。我十歲那年,喜歡鉆草稞子玩耍。蒿草高高的,沒了大人的腰,我鉆進去就沒影了。母親是種地能手,當過縣里的勞動模范。聽見母親喊我,就從蒿草叢里鉆出來。有一次,母親領著一位手執竹竿的盲人,我一眼就認出是唱樂亭大鼓的。這位盲人懷里抱著麥穗,他給我算了一卦,說我長大“吃筆墨飯”。說完,母親給了他一些黃豆和雞蛋,盲人給了我一根麥穗兒。我有些不解,險些把麥穗兒扔掉。

    我以故鄉灤河為背景的小說《麥河》里,對小麥文化進行了挖掘。當時并不知道,這就開始了對麥子的崇拜。對麥子的崇拜,也就是對土地的崇拜。我記得家鄉過去有一座土地廟,鄉親們把土地神叫“連安”。連安雖小,“管”的事挺多,莊稼生產,婚喪嫁娶,生兒育女,每天都忙忙活活。傳說連安有著非凡的神力,他手里有一個“麥穗兒”。他想去哪里,把“麥穗兒”往兩腿間一夾,就像鷹一樣飛去了。舉個例證吧,有一年大旱,人們到土地廟祈雨,一道白光閃過,連安手里“麥穗兒”一揮,滂沱大雨就落下來了。這些傳說,更加印證了小麥和土地的神奇。連安手里的“麥穗兒”,表達出對小麥的熱愛,對善的呵護,對惡的懲罰。人只有腳踩大地,才會力大無窮。我塑造的農民才能找到力量的根基。

    2 白洋淀真是太美了,它的容顏攫住了我的靈魂。

    青年報:你1981年從昌黎師范學校畢業后,當過小學語文教師、鄉文化站站長和縣志辦公室干部。你能不能舉例說明,這些經歷對你的文學創作產生了什么影響?

    關仁山:1981年10月,我師范畢業后,就回到老家的唐坊鎮小學教書。地震后的小學建設得很漂亮。我在小學教書時寫了一篇散文《亮晶晶的雨絲》,在《唐山勞動日報》上發表了。嚴格說來,這才是我真正的處女作。皆因這篇小作,我走出了校園。有人說文學是改變命運的。在我身邊那么多文學愛好者都換了工作,我不想用文學去換什么,還是處于從心底的熱愛。1982年的陽春三月,我被調到唐坊工委文化站當了站長,是煤河旁的一座古鎮。父親在這里當工委副書記。我想進縣城,求父親托人,但父親不愿我離開小鎮。還是因了這篇小作,我被當時的縣委辦公室主任看中,抽調我到縣城做縣志和黨史征集工作。我在縣志辦公室工作時,到處奔波、采訪、收集資料,沒承想為我后來的文學創作鋪了一條通路。歷史和民俗都進入了我單純的視野,使我深感這方土地的厚重和風情。我認識了唐山市群藝館的楊帆里老師之后,開始了通俗小說創作。先是與楊老師合寫了一部長篇歷史通俗小說《胭脂稻傳奇》,后來一鼓作氣寫了幾年中篇偵破、社會傳奇一類的通俗之作,大概有兩百萬字。如今回想起來,我覺得通俗小說寫作,也不能說是走彎路,鍛煉了我的寫作速度和想象力。

    青年報:我們趕緊來說說你最近的力作《白洋淀上》,你怎么想著要寫雄安新區的?

    關仁山:三卷本《白洋淀上》原稿是160萬字,出版時刪減到117萬字。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橫空出世,我是受到鼓舞和震撼的。首先寫了一篇散文《仰望雄安》,在《中國作家》雜志發表。我對雄安的認識有個過程,再次到白洋淀采風,雄安作協詩人阿民帶我去了白洋淀的純水村王家寨。連續住了幾天,忽然有了寫作長卷小說的想法。當時我想,這個“國家戰略、千年大計”的未來之城,落戶河北白洋淀,是千載難逢的好機遇,如果不做藝術抒寫會是天大的遺憾,河北作家不能缺席。水有靈魂,人有風骨,要真正寫好白洋淀,必須熟悉白洋淀的百年歷史,沒有歷史感的縱深,是寫不好今天鄉村的意義,更把握不好城市的未來。我在王家寨和雄安三縣深入采訪期間,讀三縣的縣志,查閱歷史資料。我在等待新區規劃的時候,先創作了小說《白洋淀上前傳》,當大規模的雄安建設鋪開后,我繼續投入那里的生活,寫人,寫人的命運,寫新時代錯綜復雜的人的關系。鄉土文學關聯著鄉土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見證著社會生活的滄桑巨變,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傳統,打破傳統鄉土文學的書寫,以獨有的眼光發現新的生命哲思,走出一條屬于新時代的藝術創新之路。因為我們作家的勞動成果,不僅要接受當代眼光的評估,還要經受歷史眼光的審視。

    青年報:《白洋淀上》是以漁民王永泰和他三個兒子王決心、楊義成和王德為核心展開的命運故事,重點描繪了王決心從一個打魚人成長為央企工匠,妻子喬麥從養鴨女成長為具有家國情懷的鄉村新人。我想問一下,你有沒有故事原型,或者說是人物基礎?

    關仁山:因為《白洋淀上前傳》已經寫完,雄安規劃已經結束,后三卷是對現實生活的創作,時間點選在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區成立到2022年五年跨度,雄安建設恰好與鄉村振興政策落地疊加,是人物命運展開的催化劑。人物選定了“前傳”主人公鈴鐺老人的兒子王永泰一家,王永泰的兒子王決心是一號人物,他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王家寨的漁民,后來到雄安工地打工,被中鐵建招收當了組長,還有一位農民在高鐵站搞煉電焊,成為正式的央企工匠。兩個漁民的故事合并了。另一個人物楊義成,他為什么姓楊?因為他小時候白洋淀發大水,抱著樹木漂流到了雄縣碼頭,被吹笙的楊三笙營救,過繼給了雄安的楊家。

    喬麥是小說女一號,在雄安沒有原型,人物的胚胎在保定博野縣,她是養鴨出身,婚變之后走出王家寨,在千年秀林與腰里硬的斗爭,在萍河流轉土地中與各種勢力的較量,在糧站為農民賣糧的義舉,靠個人魅力吸引來了科技專家,最后又將成果獻給國家。這樣的思想感情歷程,使我們看到了一個新農人的誕生。有的專家說,正是作家用自己整個的心靈和愛,給予他所創作的人物形象以生命,以感染人的力量。

    青年報:你的老家唐山豐南到雄安還有幾百公里,風土人情還是不太一樣的,但是你的作品中,白洋淀水鄉生活氣息濃郁,景色描寫也十分傳神,洋溢著詩情畫意之美。你是怎么融于這片土地的,或者說你是怎么把握這片土地的氣息的?

    關仁山:白洋淀在雄安新區成立前,屬于保定的三個縣,雄縣、安新縣和容城縣,確實距離我的故鄉很遠。但是,我過去經常去白洋淀搞文學活動。白洋淀是水和花的世界,也是我夢中的天堂。小學的時候,讀了孫犁的文章以后,我就做夢了,夢鄉里幾乎被浩渺的煙波、如雪的蘆蕩、歡蹦的魚蝦溢滿,我乘坐一葉小舟順風而行,船下浮水一線分開,猶如盛開的荷花,讓人渾身清爽。醒來后還沉浸在美妙的夢境中。我知道,自己孩提時代對白洋淀就心馳神往,與白洋淀便有了一個美麗的約定。后來去體驗生活,我們坐在一條木船上,穿行于縱橫交錯的蘆葦叢中,但見綠水碧波,清亮得能夠照見人影;潔白的蘆花,像下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白得奪人眼目,白得攝人心魄……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水好,荷美,景更好,人更美”的贊譽,它的容顏攫住了我的靈魂。在王家寨和荷花大觀園,聽到的是鳥語,聞到的是花香,看到的是明凈,感受到的是清涼,真是一個充滿詩意的世界。真正走近了,這里的美景和風土人情就自然流露筆端了。

    青年報:你這些年創作一部部長篇力作,比如《日頭》《麥河》《唐山大地震》《天高地厚》《金谷銀山》等。你覺得《白洋淀上》有哪些超越和不同?我們可以看出,你對這片土地一直充滿著熱愛,你是如何保持這種創作激情和對生活的新鮮感的?

    關仁山:我的中短篇小說,一直書寫海灣和農村,后來很少寫中短篇了,集中精力寫長篇,比如你前面提到的幾部。除了《唐山大地震》,幾乎都是書寫農村變革的,偏重塑造新的農民藝術形象。我在小說《天高地厚》后記中有一句話,“農民可以不關心文學,文學萬萬不能不關心農民的生存。”我們應該向農民學習,永遠做人民的學生。故事可以虛構,但是我們的感情不能虛構。所以要去親身體驗,注重內心的感受和情緒上的變化,關心他們悲苦,分享農民的幸福。在土地上反復耕耘,在創作中不斷調整自己,就要在提高文學性,增強藝術感染力上下功夫,真實地記錄、藝術表現新時代的山鄉巨變。我愛農民和土地,這份愛轉化成了作家的責任,有了這份責任便產生了源源不斷的創作激情。

    3 我愛農民和土地,這份愛化作源源不斷的創作激情。

    青年報:你以《感天動地——從唐山到汶川》獲得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唐山和汶川,兩地相隔2000公里,地震發生時間相隔三十二年,你把兩者聯系在一起去寫,真實的意圖是什么?

    關仁山:《感天動地》本來不是寫兩地跨度的,是直接寫汶川地震的報告文學,但是,我到了災區見到救災的唐山人,被他們的英勇義舉感動,感受到一股燕趙俠風。我想出版社之所以約我去寫這部書,因為我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不如把兩場大地震以聯系、對比的方式來寫,就有了厚度,可以共同反思災難,還能看出時代的變遷,從變遷折射出時代的進步。這樣也許會產生不一樣的藝術效果。

    青年報:我看過改編的電視劇《唐山絕戀》,災難是殘酷無情的,而你寫得特別感人,揭示了人性的溫暖。我想問的是,溫暖或者說是愛,對于文學的意義是什么?

    關仁山:這是一部紀實性的長篇小說,記得是當年電影《泰坦尼克號》熱映,陜西一家影視公司通過著名作家楊爭光找到我,希望將唐山大地震寫成一部電視劇。我邀請唐山作家王家惠一起,開始做這個劇本。二稿劇本寫好再修改,我就將其改成了長篇小說。

    人間呼喚真情,大愛和溫暖彌足珍貴,電影里的故事是從唐山采訪來的,確實有點像《泰坦尼克號》的生死戀情。這種美好的愛情永遠動人。如果說文學上的意義,還是人類在災難面前,對人的靈魂和良知的勘探,表現人心靈的高貴。人把寶貴的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愛情在巨災的考驗下艱難地守住純真,同時也揭示大自然的變化莫測和人類對命運抗爭的英雄主義精神。

    青年報:其實你的很多小說都被改編成了影視劇,這些影視劇都特別火,你覺得這是小說本身的功勞還是影視改編的功勞?你覺得小說的改編給你帶來了什么?

    關仁山:只有《唐山絕戀》是由劇本變成了小說。其余,都是小說或報告文學改編的電影或電視連續劇。我參與編劇的電影《親兄弟》是由我的長篇報告文學《執政基石》改編的,正規的院線電影,獲得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九月還鄉》和《天高地厚》都是由同名小說改編,連續劇《家大業大》根據長篇小說《麥河》改編。

    現在提倡文學“破圈”,影視改編成為一個潮流,我認為小說應該借助影視提高影響力,影視反過來帶動圖書銷售,小說為影視提供鮮活的人物和故事,為影視的成功打下堅實基礎。比如電視劇《人世間》《平凡的世界》和《繁花》的成功改編。娛樂至上的時代,小說面臨生存困境。我的作品改編影視不少,但是爆款的不多,所以希望《白洋淀上》的電視劇改編取得突破。

    青年報:說實話,我特別佩服你。魯迅文學獎、全國駿馬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圖書獎、莊重文文學獎,現在僅僅剩下茅盾文學獎了。我記得,你的《天高地厚》《麥河》分別入圍了第六屆、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回過頭來看看,對于評獎和獲獎,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關仁山:有一個說法,體育靠比賽,文學靠評獎。作家的作品如果獲獎,說明是專家和讀者的認可,是一種榮譽,得獎當然高興。不得獎,也不要氣餒,更不要失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作家對待獎項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同時更好地反思和矯正創作上的問題。我感覺創作是非常莊嚴的事業,面對火熱的現實生活,面對廣大讀者,沒有丟掉普通勞動者的感覺,全身心地投入創作。我感覺像我這個年齡段的作家,如果還有好的體力,多讀書,多到基層體驗生活,永葆創作激情最為重要,現在正在創作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滹沱河上》和《活泉》,創作過程依然是激動的,快樂的。

    青年報:現在的年輕人都沉迷于網絡,樂于碎片化的輕松的閱讀。你覺得讀書對年輕人的人生有何影響?

    關仁山:我們說閱讀環境,也就是文學的生存環境。我們現在實用性、消遣性的閱讀太多,真正心靈的閱讀比較少。人與世界,人與人,常常被置換為人與數量繁多而格調單一的圖像時代接觸。圖像讓人失去了拷問、私語和默然會心的機會。語言的美感和沉重感從人的感知中淡出,世界被最大程度地抽象和簡化,這是文學衰落的原因之一。我們談科學發展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著自然生態危機,但很少有人關注文化生態危機。在圖像化、視頻化的時代,對于作家來說,存在的勇氣就是寫作的勇氣,而寫作的勇氣和精神資源來自哪里?對于青年人來說,應該培養深度閱讀的興趣。

    青年報:你業余生活是怎么樣的?還有其他的興趣愛好嗎?

    關仁山:我的愛好是寫書法和畫畫。寫作寫累了,就鋪好宣紙寫書法,畫一些國畫。書畫與文學是同源的,這是我多年的業余愛好,然后是走路或跑步。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99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色妞ww精品视频7777| 三级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精品中|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同性男|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人人鲁人人莫人人爱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精品爆乳|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 亚洲精品狼友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福利|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情侣|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PP|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人成精品视频三区二区一区|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