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馬小哈” ——懷念童年時代的偶像金濤
1985年2月,金濤在新落成的中國首座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前留影。他曾作為《光明日報》特派記者參加中國首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金雷供圖)
金濤和葉永烈、鄭文光一樣,是我童年時代的三大科幻偶像,也是我心中永遠的傳奇人物。
我開始識字閱讀時,正好趕上了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中國科幻黃金時代”,三位老師的作品在那個年代與大量的科幻、童話作品一起,潮涌般進入我的閱讀世界,奠定了我一生的閱讀愛好,影響著我日后的寫作方向和創作追求。
讀金濤的《月光島》,應當是在小學一二年級。雖然它的連環畫、小說,我讀過不知道多少遍,它的故事也被一個比我大十多歲的“科幻迷”哥哥反復講述,但因為是寫給成年人閱讀的作品,我當時記住的有限,只是來自遙遠外星的飛碟和月光島帶給我的難以言傳的美感。
對我影響更深的,是當時鮮有人知、卻影響了我整個童年的《馬小哈奇遇記》。我至今記得,當年在我老家縣圖書館的一本雜志上,讀到這篇童話式兒童科幻的情節和感受。“馬小哈”與數十年后中國家喻戶曉的“馬小跳”只差一個字,這個文學形象深深地刻進了我的腦海。印象中,“馬小哈”是系列故事,包含《魔鞋》《魔盒》《公交車奇案》《土撥鼠傳奇》等令人心潮澎湃的科幻短篇小說,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魔鞋》。
在這個故事中,馬小哈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師。馬小哈由于早上起床晚了,手忙腳亂中將爸爸剛發明的“魔鞋”穿去了。這雙“魔鞋”能飛檐走壁,馬小哈從電線桿上走到了學校,所以沒遲到。馬小哈還利用這雙鞋獲得了跑步比賽的第一名,當然最后被發現取消了成績。
十多年后,當我也成為一名少年科幻與兒童文學作家,像金濤一樣提起筆來為孩子們寫作時,腦海里經常會不由自主地浮現那個穿著“魔鞋”,在城市里飛檐走壁的超人男孩,他既普通又神奇。
這篇作品獨特的“熱鬧派童話”的現代意識、游戲精神和無羈的想象力,與其他同類兒童科幻和童話,共同深深地影響了我的創作。正是由于我在童年時代讀過金濤、及其他同樣保持著赤誠童真和想象力的作家的作品,成年后,我仍只對兒童文學和少年科幻創作保持濃厚的興趣。而對成年人的科幻及文學作品的創作,淺嘗輒止。
大約在1993年,我第一次見到金濤,記得當時是吳巖帶我和星河去鄭文光家中,旁聽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文藝專業委員會全年工作的總結會議,我負責給前輩們的講話做記錄。當我見到這位魁梧健壯、聲如洪鐘的傳奇人物時,心情無比激動,拿筆的手都是顫抖的。在此之前,我參加過金濤的一個寫作項目,為了能夠見到這位童年時代的偶像,我還曾去光明日報社等他,但十分遺憾,他出差了,未能見到。萬幸的是,在鄭文光家見面后,我與金濤的見面機會就更多了。他總是那樣平易近人,每次見面他都會肯定我的作品,勉勵我在科幻創作的道路上堅持下去。
今天讀到吳巖緬懷金濤的文章《又一顆充滿幻想的大腦休息了》,十分震驚與悲痛,金濤的音容笑貌不斷在我腦海里浮現,深深懷念金濤老師。
(作者系兒童文學作家、中國首位迪士尼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