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遼遠的昌平,海子《旅程》及葦岸日記
    來源:文學報 | 吳霖  2024年03月15日08:57

    海子

    今年是詩人海子誕辰60周年暨去世35周年,在詩人生命里,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他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作為詩人生前比較密切的朋友、最后歲月的見證者,葦岸記錄了自己與海子的交往,而海子《旅程》一詩就是通過他的日記間接發表的。本文作者吳霖與二者亦有交往,記錄下這段情誼。

    葦岸(1960—1999)因自然文學寫作得到文學界肯定,如今人們一旦講到其人,多會提及其與海子在昌平的交往。2020年,馮秋子編《泥土就在我身旁:葦岸日記》三卷本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葦岸與海子的當年交往得到了日記佐證。其實,在葦岸生前,就曾將其與海子交往片段以回憶文章或日記形式發表,后者即為1993年4月在西安《美文》雜志上發表的《關于海子的日記》。此文選取了他從1985年到1990年的與海子有關的九則日記。在收到雜志社所寄樣刊后,葦岸在當天日記中表示了對文字得以“完整地刊出”是滿意的,除了文中被編輯改動了兩個字。因為他覺得“字的變化,意義也變”。

    文中有1989年4月5日日記一則。此日是清明,亦是海子謝世后第十日。日記寫道:“清明。風和祖先的節日。我們祭奠逝去的親人,朋友和英雄。”當日的日記葦岸寫得很長,日記中還抄錄了海子一首為葉賽寧而寫題為《旅程》的詩作:

    我是浪子

    我戴著水浪的帽子

    我戴著漂泊的屋頂

    燈火吹滅我

    家鄉趕走我

    來到酒館和城市

    我本是聰明能干的農民子弟

    我本應該成為迷霧退去的河岸上

    年輕的鄉村教師

    和純樸的農家少女一起陷入情網

    但為什么我來到了酒館和城市

    我要還家

    我要轉回故鄉,頭上插滿鮮花

    我要在故鄉的天空下

    沉默寡言或大聲談吐

    我頭上插滿故鄉的鮮花

    如貝亞德引導的

    頭上插滿天堂火焰的但丁

    我是善良的母親的兒子

    風吹雨打媽媽的門

    兒子的帽子是浪子

    在此刻和水浪不分輕重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收入海子詩作最多的作家出版社版《海子詩全集》中,此詩是作為組詩《詩人葉賽寧》中的一首,詩題為《浪子旅程》,但仔細讀來,內中詩句頗有不同。因此,以葦岸日記為名已經更早公開、間接發表的《旅程》,至少是可視作此詩的另一個版本。然而,葦岸在發表《關于海子的日記》一文時并未披露其引用及記錄此詩的出處何在,因為從日記記錄的時間點(1989年4月5日)或發表日看,彼時海子詩集還遠未公開出版。況且,兩者有顯著的不同。

    海子詩稿手跡 吳霖收藏

    海子詩稿手跡 吳霖收藏

    還有一點令人疑惑不解的,是葦岸身后由他人主編的《泥土就在我身旁:葦岸日記》中的1989年4月5日日記,與葦岸生前在《美文》發表的當日日記內容迥然不同。

    書版中的當日日記非常簡略,其內容是列舉了當代科學的六大懸案(外星人之謎;黑洞之謎;引力波之謎;第十顆行星之謎;元素極限之謎;人類進化之謎),但并未做展開、評論,更象是一種摘抄。不但與海子絲毫無涉,當然,更沒有這首《旅程》的詩。

    緣何同一作者同一天的日記,會出現孰是孰非的差異,我自然并不能回答。然而,在葦岸生前就已經公開發表的與海子有關的幾則日記,終究應該受到研究者的關注。至于葦岸《關于海子的日記》中這首《旅程》版本出處何在?舍下恰好保存了由當年昌平縣文化館編輯的一期《新潮》報,似可解答這個疑惑。

    這期《新潮》,是為1987年第二期(總第十三期),八開四版,鉛字排印。內容有小說、詩歌、散文與民間故事。或許是漏印,該期版面中并未標明具體的出版日期。但我推斷其大致的出版時間,應在1987年的4月前后。

    據北京市昌平區文化委員會所編《昌平文化文物工作大事記》介紹:《新潮》是昌平縣所辦的文學印刷物,其前身為《昌平文藝》,1979年改為《新潮》,由管樺題寫刊名。改刊當年出版了三期,到刊登了海子《旅程》一詩的1987年第二期,才出版至總第十三期,可見編印周期并不規律。

    在第二期上,四個版的分工大體為,一版為小說(限于篇幅,自然只能刊登小小說),三版為散文,四版為民間故事。第二版為詩歌,刊登了12首詩歌。其中有海子的《旅程——給葉賽寧》和作為該版頭條的葦岸《美好如初》。此外,對海子研究者來說,該版上還有一位作者的詩歌是可以拿來說一說的,此處暫且略過。這張報紙,想必作為作者之一的葦岸也保存了,所以,他在《關于海子的日記》中那則寫于1989年4月5日的日記里所引用的海子《旅程》,出處應該就在于此。

    對葦岸的這首《美好如初》,海子也曾有議論,葦岸在日記中曾提及。1989年2月27日條:“我寫過一詩《美好如初》,我的觀點是人開初是美好的,‘人皆可以為堯舜’。海子反對,他說:人一開始就是復雜的,分裂為二的,否則就無基督的救贖。”

    葦岸日記1987年4月6日條:“昌平文化局在圖書館舉行發獎儀式,獎勵1986年報刊上公開發表作品的作者。我獲得了三等獎,證書與二十元獎金。浩然與鄭云鷺參加了會。”此次活動的官方說法見《昌平文化文物工作大事記》,此書當年4月6日條:“縣文化文物局召開全縣文學創作表彰大會。浩然到會。”

    葦岸日記中提及的與會兩人,浩然是寫過《艷陽天》和《金光大道》等農村題材長篇小說的知名作家。鄭云鷺是女性,時為北京作協的秘書長。海子在此次評獎中得了一等獎,故這個獎項也每每被研究者提及。海子的這個獲獎證書,現在陳列在小查故鄉——位于懷寧縣查灣村的海子紀念館中。

    贅寫一句,此次活動我也獲得了一等獎。但我想了想,似乎記憶中并無對頒獎會議有任何印跡。直到翻出了自己當年的舊日記,才知道當時因受上海電視臺之邀,我回上海為一個電視片寫歌詞去了。我的行程是:4月5日離京,17日回京。因回京后一直住在學院路校區,直到4月21日才回到昌平,文化館的老郭(小說家,后為北京作協專業作家)給我拿來了證書和獎金(五十元)。

    因為我自己缺席了頒獎會,故亦不知海子是否出席。但從葦岸日記推理,可能并沒有參加,如參加,葦岸是應該提及一句的。他曾在《懷念海子》一文中第一句就寫到:“我和海子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冬天,時間約在1985年底或1986年初。”既然認識,如海子與會,葦岸理應提及。

    我與葦岸也見過幾面,在我的日記中曾記錄他曾到我西環里住處一訪,時間是1986年9月22日,由昌平文化館的老郭帶來。兩人來訪,自然也是有事由的。但在現已出版的葦岸日記中,此日闕如。此前,我與他曾經見過面。一次是在昌平文化館主辦的一個詩會上,此在葦岸日記本年3月6日條中留下了記錄。緣何參加此會已完全不記得了,但從葦岸日記中獲知,我的朋友應憶航也出席了(或是他拉我一起去的)。此次活動,海子未參加。而我在當日的日記中,未記參加詩會事項,只是記了“晚上進城。在辦公室過夜”寥寥數字。雖然當時的海淀學院路校區也并非熱鬧之地,但昌平的荒涼尤其令人感覺空冷。另一次可能的交集,是同年9月12日,文化館邀請了作家浩然與理由做報告。葦岸日記有記。我的日記亦記下了此事,與我同去的,是本校外語教研室的劉松明。老劉畢業于北大東語系,七八級,亦是小查朋友,先我們一年到法大(那時還是北京政法學院)。如今,老劉與小查,乃至葦岸均成古人,墓木成拱久矣。

    距北京大城僅三十多公里的昌平,在三十多年前的當年,或誠如昌平人葦岸在日記中所言:是個“毫無文化和精神的北方小城”。關于在昌平的寂寥,海子在1986年曾寫過《在昌平的孤獨》一詩,他的句子是:“孤獨是一只魚筐/……以及其他的孤獨/……他們是魚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我也寫過《病中在昌平》這樣情緒仿佛的短詩。但作為在海淀學院路與昌平西環里“披星戴月”兩頭奔波的法大人(包括海子),我們當時或許終究比葦岸還“幸運”一些——尚不至于將每月的一次進城,當成節日(葦岸語)。

    亚洲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ay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精品一|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潮|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性色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日产国产精品亚洲系列|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18|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小说|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 51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亚洲精品麻豆av|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91久久福利国产成人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九九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精品国产偷麻豆|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99免费精品视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一级毛片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