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2024年第2期目錄
本期看點
王祥夫,可以說是當代文壇中作品藝術力量最具持續性的小說家之一。讀他的作品,不僅會感到藝術的精妙天成,更總是能被一種深沉的力量乃至沖擊性的力量所震動、搖撼。中篇小說《西北有高樓》以深摯之情拭去蒙塵,寫了小人物傷痛的歷史,背后則內涵了對命運、對人性無盡的反思與感喟。漫長的傷痛過程中,小說最后的溫暖一幕,幾乎可以說是爆發出來的,不僅將小說的藝術力量,也將小說的思想力量推向了高點。評論家張艷梅、作家李葦子的兩篇評論文章從不同角度評析了作家王祥夫創作的敘事藝術及赤誠追求。
2013年始,《長城》雜志開設“短篇大師”及“短篇的藝術”欄目,約請著名評論家張學昕先生,對中外重要短篇小說作家作品的藝術追求、藝術成就以及短篇小說文體的藝術特質、美學力量、重要地位進行了系列、深入的評析和研究。近年,“短篇的藝術”欄目又進一步增加了數位作家、評論家“圓桌論壇”的形式。《長城》致力于推動短篇小說藝術的探討、創作的繁榮。本期在“短篇的藝術”欄目,重點推出了評論家張學昕對著名小說家劉建東短篇小說藝術探索、藝術成就的深入探究——《丹麥奶糖和畫像的迷局》,推出了著名小說家李浩、評論家行超對短篇小說藝術的獨到體會和思考《短篇小說絮語》《短篇小說的節奏和意外》,還特別編發了“短篇小說作品專輯”。“專輯”著意表現包括多個年齡段一直到“90后”“00后”作家各異的時代發現、人生探索、藝術追求,以期為短篇小說藝術的拓展、創作的繁榮,盡一點力量。
魯迅文學獎獲得者溫亞軍近年小說創作題材背景廣闊,往返于故鄉、邊疆以及大都市,充滿了現實關切與精神求索,這里刊出的《夜發嚴灘》則是一篇獨特的歷史小說。作家將一段不易被人注意的歷史細節進行鋪陳、豐富,深刻、細膩地表現出宋代文學家蘇轍的復雜心境和積極入世而又超拔高潔的精神追求。著名作家但及的《鳳凰》以細膩的筆觸,表現了一段心靈歷程之后,對自己、對生命意義的重新發現。著名作家包倬的《永和里》則呈現了生活追求者淪為城市蟻族后的精神痛苦和困境,善良與憤恨層第間乖謬而又自然的反轉,盡顯節制而富有張力的敘事藝術。而“90后”“00后”作家杜嶠的《艾葉綠》、林檎的《米奇妙妙屋》有年輕一代獨特的關涉和意趣,但那種尋求的執著同樣具有了豐厚和沉重的生命內涵……
由于“當代文學敘事倫理”問題關涉文學性自身,又含有易被忽視的作家作品價值理念、精神趨向探討的重要意義,2023年《長城》在“文壇觀察”欄目下設置“當代文學與敘事倫理”專題,邀請評論家張光芒等撰寫了系列文章,審視當代眾多作品中內在的敘事倫理問題,引發文壇關注。《文藝報》2024年2月21日刊發述評文章《敘事倫理:關乎文學,更關乎生活》,闡發了系列探討的重要意義。2024年,《長城》接續設置“當代文學與批評倫理”專題,邀請評論家張光芒等撰寫系列文章,探討當代文學批評領域隱含的價值倫理問題。本期刊發的《當代兒童文學批評倫理的“青春崇拜”現象》,論域是兒童文學批評,但實際上也關涉整個文學批評,因為兒童形象、青春形象并非只在兒童文學作品之中。文章探討的文學批評領域“兒童崇拜”“青春崇拜”背后的價值缺失問題,值得反思。
近年來,河北青年小說作家們也在生活拓展及藝術探索方面持續努力。本期“冀軍新實力”欄目邀請青年評論家徐剛、劉詩宇、武兆雨,就幾位近年創作持續性較強、獲過獎或入選過河北年度小說榜的“80后”“90后”作家作品,進行不同角度的分析、論評,以望能推進青年作家們創作的不斷進步、邁向新的境界。
此外,本期所刊發的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長江學者張新穎的《五更曉色來書幌》,著名作家朱朝敏的《飛鳥和魚》,老作家孫恒杰的《紀念浩然》等等文章,讀后都會讓人感領到生命與文心諸多層面的深長意味。
目錄
『評 說』
西北有高樓(中篇小說) /王祥夫
我與誰對峙(創作談) /王祥夫
受困的身體與呼嘯而至的記憶——走進王祥夫的《西北有高樓》 /張艷梅
不動聲色及其他——王祥夫小說的敘事藝術 /李葦子
『短篇小說作品專輯』
編者前記:“把短篇擱在心坎上”
夜發嚴灘 /溫亞軍
鳳凰 /但 及
永和里 /包 倬
努力記住的日落時分 /邱 力
艾葉綠 /杜 嶠
語言消亡史 /三 水
米奇妙妙屋 /林 檎
半導體 /梁小九
極光 /羽子令
天上有個“大” /王國梁
『短篇的藝術』
丹麥奶糖和畫像的迷局——劉建東的兩個短篇小說 /張學昕
短篇小說絮語 /李 浩
短篇小說的節奏和意外——科塔薩爾《南方高速》的敘事藝術 /行 超
『文壇觀察』
[當代文學與批評倫理]
當代兒童文學批評倫理的“青春崇拜”現象 /張光芒 史鳴威
『冀軍新實力』
和解的意義——讀焦沖、張敦和賈若萱的幾篇小說 /徐 剛
管中窺豹,或一葉知秋——關于河北青年作家小說的一點隨想 /劉詩宇
青年寫作的“創生”與“可能”——河北幾位青年女作家的小說藝術追求 /武兆雨
『矮紙斜行』
五更曉色來書幌 /張新穎
『散文隨筆』
飛鳥和魚 /朱朝敏
紀念浩然 /孫恒杰
云物如故鄉 /譚宇婷
武昌湖邊日色低 /馮 淵
村莊里的鐵 /白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