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詩展新顏 ——評2024年央視春晚節目《永恒的詩篇》
《格薩爾》《江格爾》和《瑪納斯》并稱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千百年來,它們肩負著傳承歷史與文化的使命,它們世代相傳的不僅是少數民族的英雄故事,更是少數民族人民對安定祥和、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許,是中華文化的燦爛瑰寶,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在2024年的央視總臺春晚中,由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歌舞團、來自內蒙古的安達組合和西藏昌都市康巴文化藝術團合作表演的節目《永恒的詩篇》,讓觀眾在同一舞臺上,聽到了三大史詩遙遠的磅礴之聲。該作品在原本的各民族史詩片段的基礎上,加入了諸多創新性的設計和編排,讓我們被千年文化積淀的厚重所感動的同時,更為其全新的呈現方式而驚喜。
此次演出是三大史詩在央視總臺春晚的首次同臺合作,而要想在保留各民族藝術特色的基礎上使其完美融合,又要符合觀眾的欣賞習慣,就必須在充分了解、盡量還原傳統藝術的前提下,加入現代化的流行元素。
第一,從編曲來看,此次三大史詩的音樂是根據藏族、蒙古族和柯爾克孜族的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元素進行的全新創作。傳統的史詩說唱,如《格薩爾》說唱主要分為第三人稱敘述的念誦和第一人稱代言的歌唱,其中不具有明顯音樂性的念誦又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因此,為了增強音樂性便于演唱,春晚節目組在充分調研、熟悉各族史詩曲調的前提下,創作了全新的旋律。同時,為了契合春晚喜慶的主題,在唱詞的選擇上則采用的是三大史詩中表現慶典、贊頌內容的原唱詞,加之第一段《瑪納斯》說唱本就具有鏗鏘、高亢之特點,因而從內容和風格的角度考量,加入了節奏感較強的搖滾樂元素,強化其力量感和感染力,使節奏較為自由的三個史詩片段規律性地融合。
第二,從樂器配置來看,《永恒的詩篇》可謂別出心裁。傳統的史詩說唱一般為徒口說唱或一兩樣樂器伴奏,如《格薩爾》說唱主要是無伴奏的徒口說唱,《江格爾》一般為無伴奏說唱或陶布秀爾伴奏,《瑪納斯》則是無伴奏清唱或庫姆孜和口弦伴奏,而《永恒的詩篇》不僅把三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樂器都加入進來,還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吉他、貝斯和架子鼓等樂器,特別是最后一段“碴琴”,據主創人員講述,基本上是樂手間相互碰撞、借鑒而產生的即興演奏,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達到了一種奇妙的和諧。
第三,從演唱形式上來看,傳統的三大史詩說唱主要為單聲部旋律的獨唱,而《永恒的詩篇》中則采用多人多聲部的演唱形式,和聲的運用使整個節目更加立體和豐富。另外,一般而言,呼麥與長調多為各自演唱,在這里則采用疊加的方式,更加突出了蒙古族音樂的韻味。正是經過如此巧妙的設計與編排,三大史詩以一種觀眾喜愛的、聽得懂的方式呈現在春晚的舞臺上。
除了在內容與形式上別具匠心,這個作品的意義更是非比尋常。首先,和諧共處、構建幸福生活是三大史詩始終傳遞的核心價值,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積極作用。三大史詩蘊含著中華民族共有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構筑著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是我國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其次,三大史詩是英雄的史詩,其弘揚的英雄主義精神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在一代代華夏英雄的身上,閃耀的是愛國主義和無私奉獻的光芒,雖然我們身處在不同的時代,但不怕犧牲、一心為民的精神實質是相通的,要在新時代的條件下,繼續發揚英雄模范的精神引領和典型示范作用,不斷推進先輩們開創的偉大事業,為全社會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再次,《永恒的詩篇》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大膽嘗試,是踐行守正創新重要原則的優秀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無數的歷史告訴我們,要發展就必須守正創新,所謂守正不是守舊復古,創新也不是憑空創造,而是要在準確把握新時代新變化新要求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當代價值,使其更符合時代發展潮流和人類發展趨勢,讓中華文化保持永恒的生命力。
“英雄的故事,吉祥的誦唱,緊緊擁抱,像石榴籽一樣,共同的詩篇,璀璨的寶藏,中華一家,血脈激蕩!”《永恒的詩篇》唱出了炎黃子孫同根同脈、命運與共的不變心聲。唱響新時代的英雄史詩,是當代文藝工作者的價值所在,近年來,南音《百鳥歸巢》、蘇州評彈《山水中國美》等節目通過與流行音樂的跨界融合,先后登上央視春晚舞臺,傳播獨特魅力,未來我們期待在春晚舞臺看到更多文藝精品,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