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稀疙瘩,金疙瘩
    來源:文學報 | 陳果  2024年03月12日08:21

    位于四川攀枝花市的昔格達村,因為遍地稀軟的泥土而被稱為“稀疙瘩”。從脫貧攻堅邁向鄉村振興,昔格達村在特色農業、鄉村資源、綜合文旅的開發中舊貌換新顏,成為“網紅村”,如今的“稀疙瘩”,真的成為了大家眼中的“金疙瘩”。

    后天就要嫁給他了。林潔意亂心慌,頻頻抬頭看天。

    林爸林媽,心也懸在半空。天晴還好,要是當天下雨……

    他家在六公里外,天公作美,吹吹打打,迎親送親的隊伍,一小時能走過去。要是老天攪局,土變泥,泥成漿,兩步一溜,三步一滑,路會拉長兩三倍,“新人兒”會成“泥人兒”。

    時隔多年,當林潔翻開2008年3月這張老黃歷,十個外地人,九個會問:“什么泥這么纏人?”

    “你知道我們攀枝花市以花為名,未必知道,鹽邊縣紅格鎮昔格達村,村名從何而來?”知道人家不知道,她友情科普:“昔格達是一種土,天晴一把刀,雨天一包糟,粘水就是稀疙瘩。當年修成昆鐵路,后來建雅攀高速,地質專家說起它,一個頭三個大……”

    好在大喜之日風和日麗。不好的是,當年8月30日,一場地震波及鹽邊。昔格達村800多戶人,磚房不到10幢,擠成一團的土坯房,倒塌的倒塌,開裂的開裂。

    災后重建,適逢縣上啟動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民房屋此前全無章法,村民挑糧食的笸籮,只能豎著行,沒法橫著走。改變村容村貌,改寫全村沒有一寸水泥路的歷史,機遇不遑多讓。名額只有三個,競爭激烈異常。“建新村,支持的村民占幾成?”群眾積極性高低,成了得分要點。

    輪到昔格達作答,村支書應得豪氣:“至少八成!”

    八成不假,不過是“反方”占比。統規自建新房,“起步價”20多萬元,每戶補助兩萬塊,“撿小便宜貼大錢”。

    “除了給補助,道路、電力、管網,都是政府配套。這樣的好事,打著燈籠火把也不好找,挨家磕頭,也要把它干成!”村“兩委”形成共識,村干部分頭出擊,磨了三個多月,113戶人簽下大名。

    簽字只是第一步。往后走,村干部今天碰壁,明天踩坑。

    宅基地遲遲劃不下去。鬮抓過,有人反悔,不是發發牢騷,說說而已,而是掄起鋤頭,回填剛挖下的地基。

    村文書林潔催收建房款。其中幾戶,任你磨破嘴皮跑斷腿,要么裝聾作啞,要么虛晃一槍,“轉移支付”:“銀行有的是錢,你去那兒取。”這算客氣的,還有她前腳出門,后腳扔石頭的。

    ……

    三年后,昔格達新村,一切都像高大亮的太陽能路燈,新得晃眼。113戶人家,113個小院,院里樓上樓下,院外綠樹紅花。不管白天黑夜,任隨刮風下雨,由你緊走慢趕,再也不溜不滑。

    這時候就該得表揚了。林潔想,村支書的腦袋,原來黑得像煤礦,如今大熱天里,也是白雪皚皚,就憑這,新村居民的好話,得堆半座山。豈料人家是這么夸的:“真心感謝村干部,沒有他們,再過八輩子,銀行也懶得和我們打交道!”

    這是指摘村上讓他們貸款背債呢!林潔委屈哭鼻子,支書半天不開腔,待到開口,竟是語出驚人:“一開始,我就想要這效果!”

    林潔淚眼汪汪望著支書,看他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井無壓力不出油……”支書略過下半句。

    昔格達村的糧食、水果,產量鶴立雞群,品質出類拔萃。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年復一年,地里千篇一律;村民守著一畝三分地,田坎外面掉大餅,懶得抬眼皮。

    活生生的例子是,頭年有外人來村里,建起球團廠。老板計劃招工四五十名,大喇叭喊了三天,只招到四五個人。難怪了,村里人雖說吃飯不成問題,錢袋子瘦得皮包骨,電費水費,也要拖著欠著。

    發動村民建新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引蛇出洞。

    水槍壓力夠大吧,方向沒找對,白白浪費水。年終考核,村“兩委”領了獎金,支書不提分配方案,不讓“分紅”。

    “留著吃飯?唱歌?”

    “想得美。好鋼用在刀刃上。”

    “菜刀?磚刀?”

    “聽課,學習!”

    “不去!”

    “旅游去不?”

    “去!”

    其實是去考察。“考察團”里,有村社干部,有群眾代表。去了江蘇華西村,又去浙江航民村,就想讓大家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什么叫后發追趕,什么叫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什么叫資源變資本。

    取經歸來話心得。群眾代表心潮澎湃,情真意切:“華西、航民,村上腰比腿粗。過年前的豬圈夠空了,不如我們村!”

    花錢讓他們長見識,他們橫挑鼻子豎挑眼。林潔垂頭生悶氣,班子會上,支書卻和村民,同坐一條板凳:“‘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等到腰桿硬起來,何愁沒威信!”

    缺啥補啥。村上建起旅游公司,同市里的旅行社合作開發客源。“郵政代辦點”隨后開張,代發郵包代攬件。村社干部休息時間賺來的“外快”,每一分都姓“集”——“集體經濟”的“集”。錢不多,頭年不到一萬塊。錢多錢少,看怎么用。一塊錢只能買塊磚,換成鹽,燒了湯,全村人可以喝三天。

    這袋鹽叫“村晚”。這幾天,小伙子不打牌了,小媳婦兒不嚼舌根了,王家大媽劉老太太,不論張家長李家短了。

    “村晚”搭臺,村官唱戲。“戲文”都在節目里,唱的是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唱的是抬腿往外走,放眼向前看。

    “說走咱就走?你們咋不走前頭!”出左腳的人,哪里都不缺。

    “說走咱就走!”兩年間,村“兩委”跑項目跑資金,建成水泥路31.2公里。村民步子跟得緊,道路硬化到哪兒,哪兒種植荔枝、芒果、桂圓、蔬菜的熱情就被點燃,買了貨車到左近礦區跑運輸,同樣爭先恐后。丈夫手握方向盤,林潔回娘家,只需一腳油門。

    村“兩委”要鋪的路,供汽車進進出出,供游客來來往往。

    游客在哪兒?在花海果園。

    83畝花海田園,是村委會從村民手里流轉來的。昔格達村距攀枝花市區只有半小時車程,距紅格溫泉度假區,不到三公里。村里有恒溫26度的冷溫泉,赤龍潭邊,一百多歲的紅椿樹遮天蔽日。汽車門前過,一百輛停下一輛,昔格達也是人氣爆棚。流轉土地,種花造景,完全不缺底氣。

    調地,挖溝,下苗,澆水,除草,天亮干到天黑,沒有一分報酬。九個月里,天天下地干活,個個揮汗如雨。除夕那天,除了吃年飯放假一小時,他們就沒歇過。

    哪些人在那兒傻白干?

    村社干部,青年黨員。

    白天下田種地,晚上開會,或者走家串戶,補做白天欠下的“作業”。一開始倒也風平浪靜,時日一長,后院接連起火。

    農業統計員陳免英那晚10點回家。門從里面別住了,老父親吼得門框顫動:“你一個月有300塊工資,吃喝不愁了,回來干啥!”

    二社社長謝明貴,兩個女兒念中學,生活費全靠家里種的幾十畝地、養的幾十只羊。男人天天神龍見首不見尾,哭和罵都不管用,內當家眼冷心寒玩失蹤,電話不接,短信不回……

    林潔活沒少干,批評沒少挨。丈夫忿然作色,不是全無來由:“你揣著大學文憑,干一個月,倒不如我干一星期。”林潔說:“日子又不是過不去,干嗎把賬算那么細。”丈夫想不通,“我的汗可以變成錢,你的流出來,泡都不冒一個。”林潔說:“問問你的方向盤,咱村如今這光景,你沾沒沾光?”丈夫仍在氣頭上,“娃娃總該管一管?當媽的不像當媽的!”林潔語塞,婆婆媽站了出來,“干部就該有干部樣。不是政府出錢,沒有干部修路,你去外面賺啥錢?鐵火鉗!”

    ……

    花開了,格桑花熱烈,鼠尾草典雅,向日葵明亮。村委會小樓屋頂,“五朵金花”最驚艷。“全國文明村”,朵朵碩大飽滿,濃香襲人。

    開園那天是2019年3月10日。游客呼呼啦啦涌進來,打卡,拍照,狂喜,怒贊。人氣就是商機,有人找來談合作,承租花園,延伸開發,打造文化田園,農旅融合發展。

    “文化田園”五彩繽紛。田園彩虹、花田鄉宴、竹廊茶吧、健身步道、兒童水上樂園,看的逛的吃的玩的一樣不少,游客紛至沓來,流連忘返。每到周末,先期配套建設的60個車位,根本不夠用。“五一”那天,村道水泄不通,派出所出動民警,鄉干部趕來協助,汽車的長龍,仍然蠕動緩慢。

    擴修道路、擴建停車場,鎮上要求“跳起摸高”,兩個月拿下。村民挖地,村社干部幫挖地。村民收谷子,黨員團員幫收谷子。為修路掃清道路,村“兩委”重啟“傻白干”模式。工程完工,村民嚇了一跳:從征地到通車,他們只花了40天!

    徐榮彬以前在昆明種草莓,現在,他的草莓地,就在花海邊上。不用上街,不用吆喝,不用自己動手,每斤定價30塊的果子,等不及全部“紅臉”,游客采摘一空。第二年,他租的地由3畝擴至10畝,草莓之外,種了番茄,種了韭菜、萵筍、紅薯藤……

    “抄作業”還不容易。采摘園翻過田坎,蔓延至新民、紅格、益民等村,像極了魚鱗壩,水從壩頂涌出,水池鱗次櫛比。

    稀疙瘩成了金疙瘩,昔格達成了明星村,省級以上金字招牌,村“兩委”捧回十多個。

    “面子”光鮮“里子”厚。2022年,昔格達村人均收入2.62萬元,十倍于十年之前。

    老書記楊佐元,人稱“領頭羊”。

    新書記宋璐溪,看她愛說愛笑,百事可樂,私下里,林潔叫她“歡樂宋”。

    “歡樂宋”本是鎮上分管黨務的副書記,工作一大堆。昔格達村“膨脹”到1150戶人,還要她來當家,兩個人的活一個人干,有啥可樂的?

    矛盾,糾紛,扯皮的事,村村都有。昔格達村老百姓很少去鎮上喊冤訴苦,至于驚動市里、省上,聞所未聞。老百姓體勤心善,有話好說,一個屋檐下過日子,她樂意。

    2022年4月,“歡樂宋”“嫁”到昔格達。這之前,村級建制調整,龍頭村大坪組130多戶人劃歸本村。早些時候,龍頭村委會從大坪組流轉了10畝土地,建起玫瑰園。經驗不足,管理不善,營銷乏力,一年下來,玫瑰凋謝,雜草叢生,土地死氣沉沉,村民郁郁寡歡。又是村社干部投工投勞,胼手胝足,又是“0付費”。跑部門尋求幫助是他們,扛鋤頭下地是他們,拍視頻打廣告,摘花、插花、上門送花,是他們。玫瑰園起死回生,“新村民”成功“做舊”,村“兩委”心齊勁足,“歡樂宋”樂不可支。

    論資歷,林潔是班子里最“老”一個。干工作,她卻從來都是“年輕態”。事情在后面攆,林潔向前奔跑,常常忘了今夕何夕,忘了自己是兩個娃的媽,忘了周末該去接在市里念初中的大女兒,下班該去接在鎮上上幼兒園的小女兒。替她當“媽”的,有時是家人,有時是朋友,更多時候,是并肩作戰的小伙伴。婆婆媽為她撐腰,一直都不含糊。丈夫的態度,漸漸有了轉變。“三八節”,破天荒,他為她獻上一束花。當然是玫瑰,當然是她和伙伴們親手種的。獻花歸獻花,吐槽歸吐槽:“你的女兒,也是公家的了……”

    “歡樂宋”能不樂?明知村“兩委”是“火坑”,燒焦自己,溫暖別人,仍是有人,前赴后繼往里面跳。

    村支部副書記蔡朝陽28歲。大學畢業,他和臺商合作養殖藥用水蛭,利用專業優長打造電商平臺,干得像模像樣。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市場推廣,昔格達就缺這號人。村支部培養他入黨,他求之不得。村支書動員他再向前一步,他猶豫不決。終究是信了一花獨放不是春,信了廣闊天地大有可為,揮別臺商,關掉平臺,他回到父老鄉親中間,如一滴水回歸江流。

    村委會副主任曾玉梅,家里生意做得順,拿左鄰右舍的話說,不差錢。去年4月,聽她說要報名競選“村官”,丈夫百思不得其解:“你是蜂蜜水喝膩了,想喝黃連水?”曾玉梅懶得和他費嘴勁。人生成敗,不看錢包厚薄、官階高低,看貢獻大小、內心明暗,她怕他聽不懂。2023年初,省委省政府下發文件,支持攀枝花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昔格達迎來的機遇更多,項目也更多。曾玉梅分管項目協調。村里一年承接的項目,比以前幾百年都多。每天腳不沾地,沒聽她說過“苦”字。

    在昔格達,“洄游”早已不是新聞。最近幾年,返鄉創業、深耕故土的少壯派,可以坐兩桌。

    “是金子總要發光。”“歡樂宋”念起這句話,眼里,臉上,眉宇間,都有笑意奔流。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100|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福利|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芒果|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欲|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中日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伊人 久久 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亚洲国产91精品无码专区| 国精品午夜福利视频不卡757 | 国产在线91精品入口| 任我爽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加勒比| 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有码| 久久精品国产清高在天天线|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二三四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直播|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先锋影音国产精品|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中文|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 国产精品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动漫精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直播|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www| 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