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細節(jié)讓小說的時代感更可信 ——項靜訪談錄
    來源:《當代小說》 | 宗晴 項靜  2024年03月14日07:23

    項靜作為批評家的另一面是小說家。她在上海高校任教,創(chuàng)作的源頭卻在山東老家。其早期小說集《集散地》以城鄉(xiāng)關系為軸心,展示了“八〇后”一代的“進城”圖景,輻射了一代人的成長歷程。近作《清歌》則將敘事空間定格在故鄉(xiāng)“傅村”,通過挖掘童年記憶并借助他人的敘述還原故鄉(xiāng)的真實面貌。本期對話及評論主要圍繞小說集《清歌》展開,我們或許會看到,一位作家面對行將消逝的故土,竭力挖掘其精神內(nèi)核,尋求鄉(xiāng)土再生的可能。

    “故鄉(xiāng)”:承載著寫作者的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

    宗晴:您曾經(jīng)在一篇談劉繼明的文章中引用過薩義德的一句話,“對于沒有故鄉(xiāng)的人,寫作成為居住之地”,在這方面,您有什么深入思考嗎?

    項靜:對于一個離開故鄉(xiāng)的人來說,寫作實際上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不斷創(chuàng)造和構建自己的故鄉(xiāng)。這個故鄉(xiāng),已經(jīng)不再是你原初意義上的那個出生地,雖然部分外表看起來似曾相識,但它包含了許多其他的原材料和裝飾品。它承載著寫作者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一切。

    宗晴:對故鄉(xiāng)的認知,一般都發(fā)生在遠離故鄉(xiāng)之后,擁有一段審視的距離才能獲得觀察視角。我想了解一下,您重新審視故鄉(xiāng),讓故鄉(xiāng)成為“故鄉(xiāng)”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

    項靜:我2003年離開山東,當時從泰安火車站出發(fā)的時候特意買了一份《齊魯晚報》,那時我心里多多少少是有一些預感的,可能自己以后就是一個異鄉(xiāng)人了。但在最初的一兩年,我是無心留在上海的,總想著還要回來,所以在最初到上海的那一段時間里,我從來不會留意上海的路牌、車站和街道,總覺得這一切與自己無關。這個時候的我總是關注青春文藝的自我,無暇過多地觀照故鄉(xiāng)。工作以后,逐漸穩(wěn)定下來的家庭關系以及生活和工作,慢慢充盈了我的世界,讓我逐漸安穩(wěn)下來。與周邊世界建立起穩(wěn)固的關系,是一個人成長的表現(xiàn),當下的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都跟過去有著絲絲縷縷的關聯(lián)。

    宗晴:鄉(xiāng)土一直是文學寫作的重要題材,當代鄉(xiāng)土小說中,諸如“進城”“返鄉(xiāng)”這樣的類型和模式比比皆是。此外,也有一些鄉(xiāng)土小說在試圖通過使用方言以增強作品的地域性特征。您如何評價鄉(xiāng)土小說寫作中的這些現(xiàn)象?

    項靜:這些都是鄉(xiāng)土書寫的重要內(nèi)容和重要手段,很難想象當代鄉(xiāng)土小說寫作剝離掉它們之后還剩下什么。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革新鄉(xiāng)土生活的表現(xiàn)手法,有的小說雖然寫的是當下現(xiàn)實中發(fā)生的故事,但我們在閱讀中會覺得它陳舊和老套,大概就在于作家被觀念和手法中的某些陳舊和老套的東西拘住了。

    《清歌》:展示村莊中“可愛”的一面

    宗晴:《清歌》寫了一個外來鄉(xiāng)村教師的生命歷程。鄉(xiāng)村教師從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村莊的文明代言人,但《清歌》將著力點放在了劉老師被傅村人的重塑上,他向往自由,卻無力改變現(xiàn)狀,只能被動而努力地融入傅村,盡管如此,他仍然與傅村是有隔閡的。此外,劉老師的去世原因令我感到意外,我想知道您為什么會給劉老師安排一個因醉酒而意外去世的結(jié)局呢?

    項靜:劉老師這個人物是有原型的,他的原型就是因酗酒而意外去世的。小說中,劉老師的意外去世既是一條生命的終結(jié),同時也意味著一個時間段的終結(jié)。我們總是試圖積極地融入群體,不融入的話會感到孤獨,但真正融入了之后又覺得喪失了自我,這是一種困境。對于小說來說,常常需要一個有力的結(jié)尾,也許死亡會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力量。

    宗晴:《清歌》中所寫到的傅村人,給我的感覺,他們都是奮斗者和命運的反抗者,身上都凝聚著一種戰(zhàn)斗精神。而女性形象也是如此,她們都在努力地掙扎和奮進著,試圖把握自己的人生,身上都有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反抗精神。您能談談《清歌》中的女性形象嗎?比如劉月清、令箭、梁宇和奶奶等。

    項靜:我比較欣賞女性人物形象性格中的那股特有的韌性。鄉(xiāng)村女性們在時代的變遷中,肯定也屬于參與者,她們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和階層,有的甚至選擇遠離家鄉(xiāng)。這樣的故事看起來當然更加蕩氣回腸,但實際上,她們大部分時間其實并不是處在奮進和抗爭中,而只是在活著,用韌性對抗生命中的無聊和無意義。尤其是老年女性,她們已經(jīng)不在奮斗者的序列中了,而是活成了“地母”,無限包容地面對時間、兒女和自己。

    宗晴:您在創(chuàng)作談中曾說,《三友記》中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原型是一名基層警察,他既有可愛的一面,同時也有殘暴的一面,他因為打死了一個犯人而被解職,后來到處冒充警察行騙。由失職警察到努力追求個人價值、積極上進的鄉(xiāng)村醫(yī)生,這兩種形象之間的跳躍性是非常大的,請問您是如何處理的?

    項靜:那個警察是我童年時代非常出彩的人物,他那時候經(jīng)常會到我家里來,個性夸張,什么事情都愿意跟一個孩子顯擺。整部小說集中,我?guī)缀鯖]有寫過特別殘暴、邪惡和狡詐的人,這是我的情感和某種偏執(zhí)在作祟。現(xiàn)實生活中,我當然見證過村莊中的不公與邪惡,但隔著時間的長河去看,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都是不足道的,跟外面世界的大風大浪比起來,他們都太渺小了。我選擇了他們身上“可愛”的一面,而淡化了與之相反的另一面。

    宗晴:《三友記》中您塑造了三位鄉(xiāng)村醫(yī)生的形象,主要是為了突出小說人物的“鄉(xiāng)村醫(yī)生”這一身份嗎?

    項靜:鄉(xiāng)村醫(yī)生是一個行將消失的職業(yè),而這一群體也是中國農(nóng)村社會中的特有人群,在歷史上發(fā)揮過很多積極的作用。他們不僅僅是醫(yī)生,還是心理治療師,小說中我寫到過許多鄉(xiāng)村醫(yī)生與村民們閑聊的場面。他們在鄉(xiāng)村社會中的作用與價值遠遠超過了簡單的醫(yī)療范疇。

    宗晴:《宇宙人》的靈感是來自《霹靂貝貝》嗎?在我看來,馬林和馬山其實是一個人物的兩面,馬山作為一個幕后人物,卻一直盤旋在馬林的世界里。您是如何定位馬山這個角色的?

    項靜:《霹靂貝貝》是我小時候特別喜歡的一部電視劇。作為普通人,我們可能會經(jīng)常幻想自己擁有貝貝身上的那種神奇的超能力,去行俠仗義,去除暴安良;然而貝貝又是痛苦的,他擁有了超能力,卻失去了跟好朋友們一起自由快樂玩耍的機會。馬山是一名參加過越戰(zhàn)的士兵,他的故事我經(jīng)常聽爸媽講起,他就像一個不屬于我們村莊,而是屬于熒屏上的人物,生命那么華彩那么絢爛,卻又那么短暫,令人扼腕嘆息。

    宗晴:您小說中的很多細節(jié)讀來都特別生活化和具體化,比如飼養(yǎng)家畜方面的很多細節(jié)。您為什么會選取這些生活細節(jié)呢?

    項靜:小說需要細節(jié),有些細節(jié)是功能性的,有些則不是。非功能性的細節(jié),我偶爾也會用,因為它們是生活的一部分。細節(jié)會讓小說的時代感更可信。

    宗晴:《集散地》寫的是不同空間里的故事,從老家到小鎮(zhèn)、縣城、中等城市,最后到上海,地域不斷轉(zhuǎn)換,您描繪了一幅城鄉(xiāng)兩個空間轉(zhuǎn)換下的人物動態(tài)圖。在《清歌》的后記中您也提到,截至2020年    ,您在城市生活的時間已經(jīng)超過了在鄉(xiāng)村生活的時間。我想問一下,在從鄉(xiāng)村走向城市的過程中,您有過疏離感嗎?現(xiàn)在這種感覺有沒有得到緩解?

    項靜: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少都會感受到疏離感,跟時間、地點和當時的境遇都有關系。現(xiàn)在我偶爾也還有這種感覺。

    寫作:有其樂趣,但需嚴謹

    宗晴:是什么契機讓您從文學批評領域轉(zhuǎn)入了創(chuàng)作領域?

    項靜:實際上我最早寫的就是小說,大學時代就寫過,也發(fā)表過,但我不是一個勤奮和有恒心的人,也不執(zhí)著。讀了博士,自然而然要寫論文,雖然不喜歡,但也不想辜負導師和時間。從2012年開始,因為受到師友們的鼓勵,我寫了大量的評論文章,在文學的圈層里被命名為青年評論家。與此同時,也有出版社和雜志社看到了我的小說,在他們的鼓勵和邀約下,后來陸續(xù)又寫了一些。

    宗晴:您作為“八〇后”作家,如何看待“八〇后”作家的身份問題?

    項靜: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除了最初寫評論的那幾年使用過“八○后”這一概念,之后基本不會在這個概念的框架中思考問題,所以很難講什么身份問題。“八〇后”這個說法在當時的文化傳媒、出版市場上有其具體語境,放在更長的時段和更寬廣的文學語境中,比如網(wǎng)絡文學、科幻文學、非虛構寫作等,這個概念可能是無意義的。

    宗晴:您最近在閱讀哪些書?

    項靜:暑假在家經(jīng)常會聽《追憶逝水年華》的有聲書;現(xiàn)在在看一些新出版的小說,比如《流俗地》《晚春》《有人跳舞》《再見,群星》等。

    宗晴:您認為對您創(chuàng)作影響最大的作家是誰?他(她)在哪些方面對您產(chǎn)生了影響?

    項靜:門羅。很多作家朋友都喜歡門羅。她的《巖石堡風景》,寫家鄉(xiāng)故事的,我非常喜歡。我有時候非常矛盾,從一個研究者的角度去看,我并不是特別欣賞門羅,但落實在寫作上,我承認她能給我?guī)頍o盡的啟示。對于寫作來說,有一些東西的確是靠天賦和天啟的,可遇而不可求;但在另一個方向上,比如在處理細部的時候,門羅是迷人的存在。

    宗晴:您創(chuàng)作小說集《清歌》用了多長時間?能否說說具體寫作的過程。寫作時有沒有遇到寫不下去的階段?

    項靜: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時間。非常感謝我的責編,山東畫報出版社的劉叢。她約稿的時候,我有一個大體的想法,想寫一本關于故鄉(xiāng)的書,后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動筆。我們經(jīng)常聊天,在這個過程中,我漸漸有了一些基本的框架和構想。

    經(jīng)常有寫不下去的時候呀。寫作有其樂趣,但大多時候不免枯燥,因為它需要很多準確而具體的資料來支撐故事的可信度。我經(jīng)常會為一些簡單的細節(jié)去查閱大量的資料。比如,為了落實好民辦教師這個身份和形象,我要去查當?shù)氐慕逃荆€要去查詢當時的天氣情況,雖然這些實際上可能用不到。

    宗晴:有沒有特定的時間段或者特定的幾天,你的寫作狀態(tài)會比平常好些?

    項靜:我是一個太沒有紀律的寫作者了,荒廢時間對我來說是家常便飯,我經(jīng)常會從早到晚一整天一個字不寫,突然想寫了可能一天能寫一萬字。總體來講,我喜歡在熟悉的書店或者咖啡館里寫作,可能是因為想象著自己的書有可能會被陳列出來,從而覺得更有動力吧。

    宗晴:您有改稿的習慣嗎?如果要改,您主要是修改哪方面的內(nèi)容?

    項靜:經(jīng)常改。稿子只要不交,我一定會不斷修改它。主要是故事情節(jié)方面的修改,寫作過程中會不斷出現(xiàn)枝杈,枝杈多了當然會讓整個小說比較有生機,但也會讓文本顯得比較凌亂。

    宗晴:您以后的創(chuàng)作會轉(zhuǎn)向城市題材嗎?

    項靜:會的。我其實并不特別強調(diào)題材的差異,主要是寫人。

    受訪者

    項靜,評論家、作家,現(xiàn)就職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出版專著《韓少功論》,評論集《肚腹中的旅行者》《我們這個時代的表情》《在結(jié)束的地方開始》《徽章與證詞》,小說集《集散地》《清歌》。

    采訪者

    宗晴,河南濮陽人,中共黨員,山東師范大學2022級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生。

    亚洲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不卡|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vr | 亚洲精品福利网泷泽萝拉| 国产系列高清精品第一页|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色五郎|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2019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午夜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图图等你|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666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网站|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国产一卡2卡3卡四卡精品一信息| 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3p|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免费下载|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柠檬福利精品视频导航|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小视频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