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莊子·養生主》中的天人之思
    來源:學習時報 | 李閆如玉  2024年02月21日07:43

    天人關系是中國傳統哲學中的重要問題,同時是莊子哲學中的重要關切。在《養生主》一篇中,莊子以“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薪盡火傳”等故事為喻,其中不僅牽涉著與知識領域、現實實踐等相關的思考,同時寄寓了莊子對于宇宙流行及生命價值的理解,內容豐富、意蘊深遠。

    “天也,非人也”:天人相分的邏輯起點。在道家思想體系中,天人觀念的生成是宇宙論乃至于人生論的基礎,天人關系理論構成了道家學派哲學思辨中的重要部分。如《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已經體現出相當清晰的天人邏輯關系。在莊子這里,可以看到對于天人問題的深化思考。郭象注莊子時提出“故天者,萬物之總名也”,這就是說,莊子對“天”這一概念的使用首先是自然意義上的,表明天與客觀物質世界緊密相關,是自然事物的總稱。由此出發,在《養生主》中,莊子充分肯定了天人分屬于不同的范疇,應當且必須給予區別:“‘天與?其人與?’……曰:‘天也,非人也。’”可見,莊子在此對天與人作出了明確劃分,天人相分于是構成了莊子養生學說的邏輯起點。在莊子看來,天人之分是必須承認的客觀事實。不僅如此,天是人的存在根據,甚至很大程度上是決定人的因素。此處,天與人之別集中體現為自然天成與人事造作之別。“天與”“人與”一句的關鍵邏輯在于,無論是提問者還是回答者,都將天與人并列而談,認為在現象的詮釋中二者是兩個不同的因素。回答者則進一步在天與人之間建立起直接的聯系,認為人事與天道之間事實上存在著包含關系,反映于人身的結果其實仍然是天之作用,展現出莊子天人相分的基本觀點。概言之,莊子對于天人之間差異性的強調,既是欲以此確立起天人相分的基本邏輯,亦是為論證天相對于人的優先性作理論上的說明與奠基。

    “依乎天理”:以人順天的實踐準則。在延續并發展老子生成論的基礎之上,莊子養生思想中進一步確立了“依乎天理”、以人順天的實踐準則。在《養生主》中,則集中體現在“庖丁解牛”的著名寓言中。主要講述有一庖丁頗善于解牛,其技藝已然十分純熟,宰牛動作甚至能夠合于樂章的節拍、舞步、韻律,猶如能給人帶來美感享受的音樂舞蹈表演。關于“庖丁解牛”的思想內蘊和理論主旨等,歷代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然而,若從“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一句中推闡其義,或可一窺莊子說理的真正意圖。“庖丁解牛”表面上是莊子對解牛技藝的闡述,實則意在觸及身處復雜萬象中的人調適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經由“解牛”意象的隱喻,可以清晰看到莊子將作為實踐活動的“技”與“道”聯系起來,尋求二者的相通之處,“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無為,在運行中表現出合規律而又合目的,因此帶有主觀創造性質的“技”亦必須是合規律與合目的,唯此才能成為自由的創造性活動,這就是莊子的理論落點所在。這便是寓言結尾處文惠君由此所悟之道的實質:正是通過庖丁之“技”,悟得“養生”之“道”,“依乎天理”是其中的線索和關鍵。故此可以認為,庖丁解牛乃是莊子對養生之法的形象喻示,養生的根本方法即是順應自然。反之,若不尊重客觀規律,就無法進入自由的境地。人的自由的獲得在于主觀精神與客觀規律相一致。就養生問題而言所帶來的啟示是,唯有明確天人之別,并順著自然的理路以為常法,才是養生的可能路徑。

    “保身全生”:天人和諧的生命追求。莊子對于“保身全生”的重視,在《養生主》首章中便有體現。其中提出“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體現出莊子在生命實踐領域的核心追求。在莊子看來,“保身”“全生”“養親”“盡年”乃是養生的四個重要層次,背后蘊含著深刻的統一性,亦即四者的達成必須以“緣督以為經”作為必要前提。“督”,即人體之“中”;“盡年”,指盡天命之年,即指生命實現自然意義上的完成狀態,這就與自然規律發生聯系,天人關系在此構成了個人生命成立的必要基礎。人在宇宙間生存則必然與外部世界產生交互,無法僅僅困囿于一身,而是要適應天地宇宙的法則。《莊子·盜跖》篇云:“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馳過隙也。”就算人達到自身的極限,也仍然無法超越天地之無窮。莊子站在道家天人和諧的立場,充分審視以自我為中心而衍射出的種種的矛盾與困境,轉而提倡人須超越自身的有限性,用更為廣大的、無限的觀點去理解宇宙,避免因走極端而危及生命的存在。這就決定了《養生主》的基本取向具備整體性的特質,體現出同時重視肉體和精神有效安置的人性價值要求。而人性的存在和超越,首先必須落實在“全生”“安命”的層面。在此基礎上的“全生”“安命”,并不僅僅是求得生命的保全,因為莊子同樣強調精神的整全和完好,即天人之間的和諧和溝通。在具體落實上,《養生主》中則作出了“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的告誡,終極目的在于引導人順從自然之道,通達天人和諧的境界。莊子認為,如果能忘記世俗榮辱觀念,就不會有心為善以求名利,也不會有心為惡遭致刑法,自然也就能實現前文所及之保全身軀、護全天性、奉養雙親、享盡天年等幾項內容。人作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時時刻刻、無法避免地參與著與天地萬物的溝通,因此天人和諧必然是成就完滿生命的基礎,是經由養生而達致自由之境的必然條件。

    “安時處順”:人與天一的精神境界。《養生主》篇最后以“秦失吊老聃”之喻作結,從“安時”“處順”兩個角度說明天人之道的相通性。寓言的主要內容為,老聃死后其好友秦失來吊,卻只哭了三聲,有人因此責怪他對朋友沒有感情。借此,莊子假秦失之口對其養生學說進行了進一步的闡釋發明:“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這就是說,老聃是應時而生,應時而死,此乃順天之理。若不能夠洞明這一點反而執著局限于其中,則是逃避自然違背實情的行為,亦即“遁天之刑”,古時稱為逃避自然的刑法。推而擴之,視生死如一的態度,是能夠體知天道并與之為一的具體表現。在此,莊子引入其養生思想中的重要結論:“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這就是說,安心適時而應變化,哀樂的情緒便不能侵入心中。在莊子構想的人與天一的精神境界中,時間與空間兩方面的因素都被納入其中,其中“安時”意味著有關適應時間變化的要求,“處順”則指向對于所處境地的規定。這一寓言的深刻性在于,其中強調了“生”不受人為因素而改變的性質。由此可見,莊子所謂的“生”有“所受”,且從違背此理便是“遁天”來看,“生”便是根源于“天”的存在。莊子人與天一的境界追求,更明確地體現在“薪盡火傳”的比喻中。“指窮于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這就是說,燭薪一定有燒完之時,但火種卻可以傳遞下去;形體雖然逝去,精神卻可長存,實現價值的延續和超越。“薪火之傳”最重要的啟示在于,養生之道重在精神而不在形體,這也正是上達天道、追求天人合一境界的契機。

    總的來看,《莊子·養生主》以有關養生方法論的討論為主軸,以天人之思為貫通形上形下的紐帶,在繼承與深化老子思想的基礎之上,以天人有別為理論起點,通過闡釋現實生存困境等,體現出以人順天、崇尚自然的根本旨趣。篇中寓言雖重點各異,卻指向相同的說理意圖,即為人的安身立命與價值追求作出指引,實現深刻生命體驗與高遠人生境域的融通。

    99精品国产在这里白浆|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 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51精品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9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岛国精品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成人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2018国产精华国产精品| 久久久影院亚洲精品|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张柏芝|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观看不卡|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国产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综合给久久精品|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偷窥女厕| 5x社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18|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久久精品视频91|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99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网曝门精品国产事件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国产精品扒开做爽爽爽的视频|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人妻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