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森: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 書寫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導讀】2024年第2期《黨建》雜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欄目,刊發了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宏森的署名文章《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 書寫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下是全文。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明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為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作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作家、文學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為繁榮文學事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力量,必須以強烈的政治自覺、歷史自覺、文化自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七個著力”部署要求,聚焦文化強國建設任務,凝心聚力,銳意進取,不斷開創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文學時代使命,堅持和加強黨對文學工作的全面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近年來,中國作協緊扣黨中央關于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圍繞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健全完善黨的全面領導體系,不斷強化政治引領,加強隊伍建設,涵養文學生態,團結引領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
始終聚焦“國之大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新時代文學前進方向,帶領文學界認真學習貫徹,推動深化內化轉化,引導廣大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組織實施“兩個計劃”(“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熱忱描繪鄉村大地時代巨變,深刻反映人民群眾創新創造,用文學之力貫通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大實踐,強化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的精神感召,在勇攀文學“高峰”的同時,有效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
緊密團結作家隊伍。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真正成為文藝工作者之家”,策劃推出“作家活動周”系列活動,以“作家”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以“服務”為宗旨,以“聯絡”為目的,邀請作家共敘佳話、共商發展,示范帶動全國作協組織共建溫馨和諧的“作家之家”。不斷優化會員發展工作,著力增強作協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斷擴大青年作家、基層作家、新文學群體入會比例,更廣泛地凝聚起“文學一家人”的創作力量。建立健全中國作協黨組書記處聯系作家和基層文學組織的工作機制,圍繞推進新時代文學高質量發展、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深入調研,廣泛傾聽基層心聲,解決基層現實問題,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支持各省積極開展文學工作,大力推進各地文學事業發展,推動形成全國文學工作“一盤棋”的格局。
建強守好文學陣地。圍繞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要求,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帶隊伍、嚴管陣地,加強對所屬報刊社網的建設管理、資源統籌和力量整合,著力打造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傳播黨的聲音的堅強戰斗堡壘。注重強化政治意識和斗爭精神,堅決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觀點,提高辨別真偽、激濁揚清、去蕪存菁的能力,利用文學在意識形態前沿的優勢、潛移默化感召人心的功能優勢,借助互聯網傳媒的放大效應,旗幟鮮明弘揚主旋律,源源不斷傳遞正能量。
2023年“茅盾文學獎之夜”現場
堅持人民至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中國作協始終牢記“人民是文藝之母”,積極引導廣大作家為時代放歌、為人民創作,努力架設聯結文學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通道。
作家要做人民的學生。常態化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建立新時代文學實踐點,組織作家和文學工作者深入基層創作實踐。舉辦“中國一日·走近中華文明”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為作家深入人民生活、積累文學素材提供更多途徑和平臺。在湖南益陽清溪村舉辦中國作家益陽文學周活動,學習作家周立波扎根人民、潛心創作的精神追求,邀請“人民藝術家”王蒙講授“清溪一課”。組織作家到湖南第一師范溯本尋根,在岳麓書院重溫“實事求是”,號召作家“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把扎根人民作為長期的自覺行動。
作品要由人民評判。堅持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檢驗文學作品的最高標準,依托文學雜志《人民文學》組織實施“人民閱卷”行動,探索建立讀者深度參與的作品評價體系,通過設置專欄、開展線上討論、邀請讀者參觀和懇談等方式,與讀者深度互動、產生精神聯系和情感共鳴,使《人民文學》雜志真正成為“人民的文學”。在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設“中國作家館”,向觀眾呈現“兩個計劃”入選圖書及其他優秀作品,邀請作家與讀者現場交流互動,廣泛聽取人民的意見和建議。
文學要為人民服務。注重擴大文學覆蓋,加強文學公共服務,積極參與全民閱讀,組織開展以“書香中國 悅讀文學”為主題的全民閱讀季系列活動,先后在上海、吉林、甘肅等多地舉辦文學周,以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舉辦中國現代文學館館藏革命文物特展,召開全國文學館聯盟年會,組織優質特色資源巡展,加快數字化賦能文學工程建設,不斷提升文學場館公共文化服務功能。加強文學志愿服務工作,召開全國文學志愿服務聯席會議,舉辦專題培訓班,對文學志愿服務示范性重點項目進行扶持,推進文學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讓新時代文學更好助力人民精神共同富裕。
提升文學作品質量,著力打造反映時代標高的精品力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近年來,中國作協始終把提高文學作品質量作為中心環節,把打造文學精品作為重要任務,緊盯高質量發展要求推進文學創作生產。
加強創作引導扶持。提高重點文學創作規劃組織水平,對創作扶持項目精心遴選、認真論證,大力支持優秀現實題材、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出版,鼓勵作家在文學創作觀念、手段、內容、形式等方面探索創新,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反映時代呼聲、展現人民奮斗、振奮民族精神的優秀作品。引導所屬文學報刊深刻領悟所肩負的文學之重、人民之重、時代之重,聚焦主責主業、不斷開拓創新,把提升內容質量作為重心,關注新場域、發掘新力量,以前瞻性視野引導題材選擇和審美取向,探索更加廣闊多元的新時代文學表達方式。
加強文學人才培養。注重發現富有潛力的青年作家、基層作家,加強新文學群體引領,主動吸收優秀的劇作家、出版人、翻譯家等各領域文學人才,不斷促進各文學門類的均衡發展。依托魯迅文學院,拓展多樣化培訓模式,不斷培育新時代文學人才。加強少數民族作家隊伍建設,通過“文化潤疆”“文學援藏”“文潤北疆”等方式,助力基層建設、實施政策扶持、設立文學出版專項、開展專業培訓,做好團結廣大少數民族作家工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貢獻文學力量。
加強文學權益保護。注重把首創精神貫穿文學創作全過程,健全機制支持鼓勵原創。成立由作家、編輯、編劇、律師、學者等專業人士組成的文學作品鑒定委員會,有效解決缺乏權威專業鑒定機構的難題。建立集普法、調解、維權等為一體的權益保護體系,著力提升文學作品版權開發、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水平,加強對著作權的全鏈條保護和對文學作品的價值守護,努力在文學界營造公平競爭、銳意創新、積極健康的創作環境,激勵保護廣大作家的藝術雄心,不斷推動佳作涌現。
拓寬文學空間,持續擴大優質文學資源的輻射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富文化內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十代會之后,中國作協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堅持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不斷強化互聯網思維,把沖擊傳統業態的信息化技術手段轉化為推動新時代文學轉型發展的“助推器”,為文學插上騰飛的翅膀。
創建文學盛典品牌活動。打造以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為核心的“中國文學盛典”,創造性地將大型文學頒獎典禮與電視晚會、網絡平臺直播相融合,以“文”和“藝”互聯的形式,獎掖獲獎作家,致敬文學編輯,展現新時代文學的成就與風采,推動優秀作家作品以更豐富的形態、更新穎的方式主動走進大眾視野,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文學生活的期待。
主動融入現代傳播格局。深化與相關文化部門的戰略合作,不斷拓展與地方衛視、影視機構、互聯網平臺等全方位合作,向中國電視劇大會、中國紀錄片大會、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推薦優秀文學作品。召開“文學與影視融合發展”座談會,深入研討文學與影視雙向賦能、融合共生的前景和路徑,讓文學在現代傳播格局中實現“跨界”“破圈”。
加快探索新型營銷模式。堅持以更大的勇氣和魄力打破路徑依賴,以更新的思路和舉措創新文學生產傳播機制,鼓勵引導所屬報刊社適應數字化趨勢,創新宣傳推介方式,建立新型營銷模式,發布公眾號、開通視頻號,入駐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通過線上直播帶動掌上訂閱,借助互聯網優勢走上文學創新發展“快車道”。
2023年法蘭克福書展中國展區
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彰顯中國文學的時代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近年來,中國作協堅持聚焦黨和國家戰略所需,充分發揮文學對外交流的獨特作用,積極探索新的途徑和機制,向世界推介更多反映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優秀作品,通達曉暢地講好中國故事,生動鮮明地發出中國聲音,為傳播中國文化和價值理念作出文學貢獻。
積極促進雙邊多邊文學交流。主動應對“后疫情時代”國際交往交流新形勢,廣泛參與世界文化交流對話,不斷擴大“朋友圈”。多次舉辦中外文學論壇,邀請中外評論家、漢學家、翻譯家等進行跨區域交流。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交流平臺,南京、南寧、成都三個區域國際文學交流中心相繼揭牌,“中國文學海外讀者俱樂部”日益活躍。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進一步豐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典詩歌文庫》,舉辦東盟青年作家中國行活動,讓外國青年作家親身體驗中國社會人文。組織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東盟、歐洲等地區,同當地作家座談交流,用文學的獨有方式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實施中國文學對外譯介工程。啟動“揚帆計劃·中國文學海外譯介”工程,與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合作,打通國際傳播渠道。優選海外漢學家建立中國文學譯者資源庫,與海外優秀出版社合作,譯介中國優秀文學作品,推動中國文學作品海外落地。積極參加法蘭克福書展等國際圖書博覽會,通過作品交流推介,不斷增強中國文學海外影響力傳播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推動網絡文學國際傳播。積極推動“網文出海”,統籌協調重點網絡文學平臺,加強對外交流,海外用戶不斷擴大,覆蓋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充分發揮網絡文學跨越國界、聯通世界、直抵人心的優勢,以“多彩亞洲 精彩世界”為主題,舉辦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發布《中國網絡文學在亞洲地區傳播發展報告》,表彰表現突出的作家和平臺,舉辦網絡文學國際傳播論壇、中華文化走出去座談會、網絡文學產業博覽會等一系列活動,不斷提升網絡文學國際傳播能力,為推動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發揮積極作用。
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牢記“國之大者”,擔當盡責、奮發作為,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文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