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周榮池:用散文創作聚集更多的鄉土共識
    來源:文學報 | 何晶  2024年02月01日16:37

    第五屆茅盾新人獎獲獎名單日前公布,江蘇作家周榮池榜上有名。作為扎根于基層的青年作家,他以自己所在的村莊南角墩為原點,深入里下河平原的現場,將大運河地理與歷史的雙重空間進行延伸,創作了多部作品,其中散文集《一個人的平原》入圍第八屆魯迅文學獎。

    周榮池以鄉土為對象的創作直擊城鄉發展的現狀,在聚力以散文為主要形式的表達中,體現了一個基層作家致力新鄉土散文寫作的執著追求。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他就鄉土散文寫作的現狀與作家個體的選擇與走向,表達了自己的實踐與思考。

    選擇做困難的事情

    更有價值

    記者:一直以來你的寫作圍繞著鄉土題材進行,包括散文、小說、散文詩乃至評論創作,不難發現,你這幾年的寫作更傾力于散文寫作。

    周榮池:以我個人對文學現狀的理解,在諸多文體寫作中,散文是一種被應用最為廣泛而對其創作與研究相對失范與缺位的文體。我們可能走在一條最為寬闊的道路上,但它的方向、邊界和秩序也是最為令人擔心的。我在自己的散文集《村莊對我守口如瓶》的后記《散文寫作的“危險性”》中,提出過這樣的想法:“自媒體缺乏學理的規范和約束,基層寫作往往也存在‘失范’甚至‘放肆’的情形——什么人都在寫,什么事情都在寫,什么時候都可以寫,讓文學尤其是散文寫作處于一種狂歡而不知自律、警醒和規范的狀態。”也許我對于散文過度的焦慮本身也是一種問題,但我愿意用個體的努力將認識到的問題進行放大和解剖,試圖分析和解決一些問題。這種姿態無異于是“大路上的逆行”,我也沒有完全期待或者聲明自己能解決某些問題,但是如果通過努力只能證明“此路不通”,可能也是對散文寫作實踐的一種有效嘗試。這種實踐或許有些執拗,然而就像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樣會遇見各種困難和問題,正是因為存在困難以及去解決困難的過程,才讓我們的選擇和努力更加有價值。否則,我們的寫作勢必因為隨波逐流而變得平凡甚至庸常,這是一個寫作者應該具備的“警醒”和某種“野心”。

    記者:事實上,你的創作也起源于散文,你覺得這個起點對你后來的創作有什么影響?

    周榮池:我在自己的文學實踐中選擇散文作為主要的創作方式,是一種無奈也是一種抉擇,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因為我早年讀書的某些缺陷,我的生活儲備和文學準備相對于許多專業作家而言是有明顯缺陷的。我所在的平原生活和文化的資源相對匱乏,就像是平原的地形一樣平淡無奇,沒有高大山巒的壯闊,沒有極端氣象的對抗,也缺少極度苦難的逼迫,這樣的生活資源中要構建奇崛、深邃以及動人的文學場景,對于一個人而言當然是“不幸”的。文學上的“不幸”反而是因為生活中有“幸運”,因為故事往往肇始于“事故”。同時,在自身的文學準備上,我因為早期匱乏的文學教育和自身貧瘠的文學秉賦,寫作難以進入更為專業特別是更具“特質”的風貌。所以,選擇散文這一文體并決心恪守這一現狀,對我而言并非完全“自愿”,算是某種求而不得后的“自實其果”。

    記者:你在散文創作的實踐中取得了一些實績,這包括你出版的六部散文集以及獲得的八個專業散文獎項,可你的一些訪談和自身寫作中一直在聲明“散文寫作的問題”,這些問題具體是哪些?

    周榮池:以我自己的實踐經驗尤其是教訓來看,眼下的散文創作存在這樣幾個具體的問題。一是專業寫作者對于散文文體的重視程度缺位。我們總是以為有大量的散文存在就是某種繁榮,但這種繁榮是令人心虛的。我們缺乏某種專業態度和自律精神,只把它的某種便利性作為前置或者潛意識,對于如何去善待和研究還遠遠不夠。二是我們對語言這一基本問題還缺乏像其他文體一樣的嚴肅和專業精神。我們期待更加嚴謹、詩性和優美的散文語言,這是不爭的事實。第三,以我自身以往的一些寫作為例,在散文自身的題材發掘上也有認知上的缺陷,大量的精力花在鄉土題材寫作上,卻又沒有脫離回憶、觀望以及沉湎的語境。對于城鎮化、城市化以及更為寬闊的散文寫作視野,探索得還不夠深入,這一點上來講確實存在深切的“危險性”。

    “現代化”最可能解決

    鄉土寫作的問題

    記者:你所說的“危險性”,某種意義上是對自己寫作的一種反觀,因為你的散文主要聚焦于你所熟悉的鄉土,具體而言,它是何種危險?

    周榮池:我們寫作者常常有某種幻覺,因為自己做了一些嘗試和實踐,特別是創作和發表了一定量的文本就覺得建立了自己的陣地甚至王國,這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感動。一個人書寫自己熟悉的場景這是一種必然選擇,因為個體深切的生活經驗和體會,特別是帶有“自敘傳”色彩的寫作往往顯得懇切而真誠。然而,這并非是我們一直要寫熟悉事物的確切理由。當然,對于一個還處于準備期或者實驗期的寫作者而言,把熟悉的物事和情景寫得熟練與精彩,也是一個需要不斷操練和改進的必要過程。寫作當然是需要不斷實踐和糾錯的。但是,在技術進入某種醇熟之后,不斷的調適甚至革命性的改變也是需要的,否則將面對重復自己的“危險性”。所以,眷戀過去的場景,更多的是為了最終的“離開”,從而錘煉自己有不斷新變的決心和能力。

    記者:在你的鄉土散文創作中,“離開”的意識最早產生于何時?而“新變”又體現在何處?

    周榮池:以我并不漫長的寫作生涯來看,我對于自己散文寫作的反觀和不滿,還是“覺醒”得比較早的。一開始我沒有清晰地意識到其必要性,只能說是某種敏感與自覺。但當我手上的文本越來越多,喜悅卻越來越稀薄,我才意識到問題越來越嚴重。這種意識,明確地講是從《村莊對我守口如瓶》系列散文開始的,這就像是一個隱喻:我寫得太多了,村莊都不愿意再對我發聲,根本原因是我寫得太多卻沒有寫好,我對鄉土過于沉湎而缺乏反思,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又因為現實生活場景的變化,我對于城市生活與過往鄉土的事實(事實上它對我而言已經不存在)之間關系的認知,也引發了自身的焦慮和恐慌,我一度面臨一種無法找到答案的問句:我所寫的一切還存在并被需要嗎?也由此,我迫切地感受到了變化的必要性。

    記者:所謂“新變與離開”,或許由你后來推出的《大地的角落》系列散文可以一窺,你在其中不斷地在講“現代化”問題,這種現代化顯然具有復雜的內涵。

    周榮池:2023年我參加了魯院43期的高研班,除了聽取一系列文學講座之外,更大的收獲是我真正在一線城市生活了幾個月的時間。我這個期間面對的城市,和自己平常生活的城市在現代化條件上并沒有很大的差別,但令我感到震驚的是,即便是在超大規模的一線城市,我們仍然面臨著鄉土的現實問題以及對鄉土的反思。當我站在人流涌動的城市天橋上,看到腳下的車水馬龍,我突然驚醒,這些人包括我自己,無不是一面在果斷地背離故鄉,同時又在深情地向往著故鄉。從那一刻起,我就對“大地的角落”系列散文做了策略和技術上的調整,換一個城市中的視角去看鄉土世界,這讓我得到了更多的啟迪:我們對于已經到來的現代化,應該更深刻地去解析它,也更多的去擁抱和闡釋它,因為“現代化”最可能解決我們鄉土寫作的問題。

    更多的寫作

    應該是“一個人”的

    記者:你的寫作越發地體現“一個人”的情緒和認知,如你的散文集《一個人的平原》所體現的那樣,一個問題是,一個人的寫作與你所看重的“現代化”之間,它們的關系建構必然需要作家的努力。

    周榮池:我們的寫作某種程度上存在著明顯固化的思維,或者說是被“暗示”了的觀念和情緒。寫作者作為個體,看上去充滿了個性和自由,但事實上我們又是在從眾和重復。自由有時候非但不是特點,還可能是形式和包袱。比如我們寫鄉村,總是有一種一以貫之的“厚古薄今”的情緒。可是村莊還真的回得去嗎?我們還真的想回去嗎?如果我們能回去,那眼下的現實還成立嗎?我們其實是活在一個自設的幻境中,也許因為發表和出版的便利,就以為我們所作出的努力都存在并且成立,甚至成為一種驕傲的經典情緒和認知,可是當我們的肉身回到鄉土,一切早就不再是當年的樣子。最重要的是,“想當初”的一切都是正確的嗎?那一切為什么又會消失或者被取代?這個問題,我想如果我們真正回到現代化程度驚人的農村,一切就不攻自破。所以,我覺得寫作更應該體現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更應該是“一個人的”——這樣的話即便是誤判,也可能會出現不一樣的光亮。

    記者:當我們回到鄉土的載體,也就是一個具體的村莊,它們對于我們大量的書寫而言,確實是顯得沉默的。你的散文集《村莊對我守口如瓶》是村莊的失語,還是一代人或者寫作者的失語?

    周榮池:“守口如瓶”這個詞是我的某種矯情或者一種策略。村莊并沒有失語,同時它還有很多的話要說。在城鎮化、城市化乃至全球化的多重語境中,卑微而又敏感的村莊其實內心有千言萬語需要表達。這種情緒不僅存在于物理空間上的鄉村,在城市中也明顯地存在于眾多的細節和角落。因為人還是向往鄉土故地的人,所以城市反而更像是一個個巨大的村莊,統治這些村莊的思維、情緒和辦法很多依舊是鄉土的。我說“守口如瓶”,是因為鄉土對我們的發言保持沉默,不是因為我們的失語,恰恰因為我們有太多的“囈語”令現實感到不滿。作為寫作者,我們不能罔顧這些重要的現實和事實。

    記者:系列散文《大地的角落》,似乎表達著你更為明確的回歸和退縮,是不是可以說它是你對鄉土進行大規模寫作之后某種深刻的踞守抑或是反思?

    周榮池:我的“退縮”并非因為我覺得自己說明白了鄉土問題,更不是覺得我們今天的散文寫作理解和解決了大多數的農村問題。相反,我對自身的鄉土散文寫作面臨的眾多問題越發感到不安和警惕,因為自感能力不及又不敢總是游離失所,所以便退守到更為具體的角落和細節上,用各個擊破的方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這一個系列的寫作將陸續推出,從規模上來講它是“龐大的”,但從精神內質上來說它其實仍然是零碎而具體的。這也許更和一個人的寫作認識和精力有巨大的牽連。人的年齡見長,就更愿意做具體而可行的事情。但我自然是會一直踞守在鄉土寫作的平原上,將一個個的角落作為陣地。會不會一直是“南角墩”這樣的具體村落也并不那么重要,它更可能只是一個具體的標識或者符號。我更想做的是用散文這樣的形式,努力地聚攏起更多的共識與共情,形成一個更為詩意而可靠的共同故鄉——它存在于過往,生長于當下,也應該永生于未來。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精品| 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激情|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精品欧洲videos| 精品国产yw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大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 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老司机性色福利精品视频| 九九精品成人免费国产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99人妻|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免费| 老司机无码精品A|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系列|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免费| 99久久99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www人人爽人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