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互補 合作共贏 ——CEPA為香港與內地電影合作提供廣闊空間
近日,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視劇《繁花》熱播,以現代性敘事、地域性特色與電影化影像,收獲了良好的收視與口碑。這是香港電影人聯手內地推出的又一優秀成果。
香港與內地電影合作由來已久,尤其是2004年1月《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以下簡稱“CEPA”)的正式實施,為兩地電影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合作空間和市場機遇。CEPA實施二十年來,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合力打造華語電影品牌,助力中國電影走向世界。
1.CEPA暢通了香港與內地電影合作渠道
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作為新中國當時面向海外的“瞭望臺、氣象臺和橋頭堡”,長城、鳳凰、新聯等香港電影公司獲準與內地合拍《野豬林》《七十二家房客》等影片,成為新中國對外交流的先鋒前沿。
80年代初,香港電影公司與內地合拍的電影《少林寺》,以少林功夫與內地名勝滿足了香港觀眾與東南亞華人華僑的懷鄉情結,實現了文化共鳴。此后,兩地合拍片正式興起,涌現出《新龍門客棧》《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等一系列商業類型電影,并助力《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影片享譽國際。
彼時,香港與內地合拍片經歷了市場試水、藝術探索、文化碰撞等曲折過程。直至2002年電影《英雄》面世,創造當年的票房奇跡,隨后《天下無賊》《捉妖記》等佳片接連收獲良好口碑,再到今年跨媒介跨地域合作的《繁花》,兩地電影電視合作呈現出繁榮發展的新態勢。
香港與內地電影合作日益緊密的背后,國家政策的調整是至關重要的驅動力。2003年6月29日,為了提振金融危機重創下的香港經濟,順暢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的路徑,內地與香港特區簽署了CEPA,并于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
當時香港電影因金融危機影響處于低谷,國家相關部門將電影也納入重點扶持范疇,為香港電影量身制定了分階段實施的寬松優惠政策,從根本上降低了香港電影準入內地電影市場的門檻,為兩地電影合作全線松綁,實實在在地為處于低谷的香港電影紓難解困,香港電影由此駛入內地市場的快車道。
長期以來,香港電影強烈依賴外埠市場。20世紀90年代上半葉至21世紀之初,由于亞洲金融危機、好萊塢強勢競爭等影響,香港電影賴以生存的東南亞與中國臺灣地區等傳統市場嚴重縮水,曾經如日中天的香港電影產業跌入谷底,此時香港電影的唯一希望就是內地。誠如吳思遠、陳可辛等導演表示,“不打開中國內地市場,香港電影就沒有希望”“合拍片是香港電影的唯一出路”。
CEPA前所未有地擴大開放內地市場,為香港電影解決了攸關生存的目標市場問題。按照相關規定,香港電影只要通過內地審查可不受進口配額限制,香港與內地合拍電影可被視作內地電影進行宣傳和放映。2008年簽訂的CEPA補充協議進一步規定,香港與內地合作拍攝的電影享有國產片待遇,香港電影不再列入進口電影等。這些政策為兩地電影業的投資生產合作創造了無限空間,也為香港電影開辟了廣闊通途。
2.合拍片讓香港電影發揮優勢再創輝煌
二十年來,在CEPA全力護航下,香港與內地電影業密切合作,通過聯合融資、共同制作、協同發行等多元合作模式,推出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合拍片。
CEPA為兩地合拍片解除了原有主創比例、后期制作、拍攝場域等限制,合拍創作火速升溫并持續推進。徐克、陳可辛等眾多電影人大舉北上,合拍片產量一路攀升,由1997~2001年年均不足10部,漸次提升至年均30~45部之間的高位,如今每年香港電影產量的50%~80%為合拍片。
合拍片繼承發揚了多元港式類型優勢并融合內地特色,涌現出警匪片《掃毒》《毒戰》《拆彈專家》、動作片《一代宗師》《刺客聶隱娘》《狄仁杰之通天帝國》、喜劇片《西游·降魔篇》《讓子彈飛》《功夫》等諸多佳片。徐克“狄仁杰”系列、王晶“澳門風云”系列、周星馳“西游”系列等電影品牌的涌現,不僅最大限度挖掘了香港電影類型化創作潛能,也有效實現了商業化、品牌化等市場目標。
通過《打擂臺》《歲月神偷》《激戰》等電影的懷舊表達,香港電影的“港味”美學、人文精神得以傳承。與此同時,以《智取威虎山》《紅海行動》《非凡任務》等電影為代表,兩地合拍片創新性開發內地主旋律題材,在大時代小人物故事中,糅合英雄敘事、視聽奇觀,造就了融匯港式美學、內地文化價值的新主流電影范式。
從市場表現來看,合拍片的單片競爭力與整體商業收益顯著提升,已發展成為內地與香港電影的市場主力。《長津湖》《紅海行動》《美人魚》《捉妖記》等影片內地票房強勁,《毒舌大狀》《明日戰記》《寒戰2》《梅艷芳》等影片位列香港電影史華語電影賣座前列。
3.從創作共融到市場共榮
內地電影市場龐大、資金充分、資源豐富、人才眾多、文化深厚,而香港電影在類型創作、創意能力、制作技術、營銷理念等方面優勢顯著。CEPA實施二十年來,通過最大限度地放寬香港電影機構與電影人參與內地電影投融資、制片創作、宣傳發行、市場開發等,兩地合作方式越來越多元,為華語電影的發展創造了更多可能。
兩地合拍電影已經成為國產電影最重要的形式之一。這在助推香港電影再創輝煌的同時,也有利于提升國產電影質量、培養電影人才、拓展電影市場等。兩地電影行業的交流合作,也進一步促進了兩地人民生活和情感的交融。
目前,香港與內地電影合作空前繁榮,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創作共融、市場共榮。未來還可進一步提升電影品質并尋求商業與藝術的平衡、強化創意與文化,助推中國電影創新升級,助力實現2035年建成電影強國的發展目標。
(作者:張燕,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亞洲與華語電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