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劍》:科幻“種田”,不只魔法
1月23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河北省作家協會主辦的遠瞳《黎明之劍》作品研討會在線上召開,河北省作協設線下分會場。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河北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高天,以及陳定家、桫欏、聶茂、張春梅、翟羽佳、吳長青、孟隋、周敏、張路、農郁、何青紅、周冠寧等評論家、平臺編輯和網絡作家40余人參加會議。會議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朱鋼主持。
《黎明之劍》講述了主人公高文帶領團隊在異世界開展工業建設、變革社會制度,以解決末日天災、走向宇宙的故事。面對迫在眉睫的末日天災和領地一窮二白、人民生活貧苦不堪的現狀,高文大膽探索,勇于嘗試,在科學與魔法的耦合中找尋現代化的獨特出路。小說在傳統的西方玄幻、領主種田的類型背景下,將科幻元素放入網絡文學常見的框架中,融合奇幻元素,借用穿越手法,帶讀者進入神秘的異世界,幻想與現實相交錯,反映了新時代網絡小說精品化和當下性的文學品質。
絢爛豐富的盛宴
何弘談到,文學作品是以情感和經驗的方式完成的表達,要在娛樂和消遣的同時,對人、對社會、對世界產生意義。遠瞳對異世界的書寫便形成了與現實世界的互文,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世界。《黎明之劍》很好地將科幻、奇幻等元素結合在一起,拓寬了網絡類型文學的發展路徑。遠瞳的寫作,在中國化的異世大陸的類型基礎上,在科幻框架下,引入穿越、玄幻等東西方元素和創作手法,形成一種新的類型,為網絡文學類型拓展和發展提供了啟示。
在對奇幻元素的使用上,中南大學文學院教授聶茂認為,《黎明之劍》借用神話元素,既書寫了龍、海妖、精靈這類族群,又創造了諸如魔潮、神災、神明、起航者、心智統一場等獨特事件和現象;同時,作者建構了宏大的世界觀和魔法科技的設定,涉及了十個國家、六大種族、教會勢力和星際文明,通過“神戰”“廢土戰爭”“忤逆計劃”和“大開拓”等重大事件,展現了各派勢力波瀾壯闊的交鋒場面。這些類型元素的創造性運用增強了小說的整體感與豐富性,表現出作者豐富靈動的想象力。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干部張路分析,作為一部科幻種田文,小說在相對嚴謹的故事設定下,巧妙地將歷史、文化、科技與魔法元素融合在一起,構建了一個獨特的魔法和科技世界,既有科幻的基本邏輯,也不失魔法的奇幻浪漫。
首都師范大學在讀碩士周冠寧表示,作者特意強調了這是一個與地球不一樣的世界,高文基建的過程也是一個世界觀解密的過程,對異世界底層運行邏輯的探索,其實是探索異世界本身的科學規律。小說巧妙結合了科幻與奇幻兩種小說類型,在《黎明之劍》中,魔法由一種前現代色彩濃厚的巫術幻想,在科學的底層邏輯下被重構,其神秘性被現代的科學理性邏輯解構了。
“反套路”的敘事嘗試
《黎明之劍》在敘事策略上也表現出“反套路”的創作趨向。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陳定家指出,《黎明之劍》的設置模式與一般爽文明顯不同,作者摒棄了那種開局就吊打全世界的超級英雄主義套路,極為注重人物性格與情節邏輯。每一個情節都為其后續發展埋下伏筆,每一個轉折都使得故事更加引人入勝。此外,遠瞳的文筆也是一大亮點。他不僅僅能夠準確地描述每一個場景、每一個情感波動,更能通過細膩的筆觸將讀者帶入其中,使讀者仿佛親身經歷每一個瞬間。
江南大學教授張春梅在敘事結構上進一步分析,作者遠瞳直接把現代的遺留物扔到了故事發生的文明初期,構造了一個新舊世界在同一時空下對話的新的敘事結構,使高文·塞西爾與高文間無障礙地運轉。這也使小說中既有對過往的假設和鋪陳,同時在“高文·塞西爾”舊有世界之上建立起“高文”的世界想象。兩種世界,兩樣觀念,在一整套“新邏輯”中建構起來,開始了充滿探險意味卻又不失游戲性的世界構建和跨文明的共同體遠征。
《黎明之劍》也通過體現出鮮明即時性、交互性特點的“梗”和熱詞,表現出一種特別的敘事嘗試。在讀者洛雪煮茶看來,現實生活中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元宇宙”與書中“人以人智接過神權”、不斷合作自救的全體凡人文明、貫穿大陸各個國家地區的鐵路線與貿易帶、重新啟動的環大陸航線、基于永眠者教團技術而構建的帝國神經網絡等等相連結,引發了作為讀者的強烈共鳴,極大地拉近了小說文本與現實人生的距離。
在小說的“反套路”敘事中,“金手指”成為一個重要的命題。南開大學在讀碩士何青紅認為,小說“金手指”似乎有點開得太大,一切矛盾在末世危機面前都被平穩地抹除,更趨向于“平滑敘事”,少了一些獨屬于人物自身的鮮活感。而在姚晟煜看來,小說中的“金手指”實際上是高文準備充足的一種水到渠成,盡管書中所有的勢力都在為抵抗魔潮和黑阱做準備,但高文和洛倫文明永遠是準備最多的一個。所以高文只不過是比其他勢力準備的更充分,所以才出現了這些所謂的“金手指”落入高文手中的情況。
“超凡之力歸于凡人”
《黎明之劍》另外一個顯著的特征是,雖然是科幻和奇幻類型,主干情節的推動和“超凡”力量的彰顯實際上都是由許多并不起眼的平凡人完成的。
杭州師范大學副教授周敏分析到,《黎明之劍》特別強調了“超凡之力歸于凡人”,無論是人性的危機還是技術的危機,都需要靠“超凡之力歸于凡人”,也就是大多數凡人的崛起(升級)來克服,主人公在小說中作為強大的個人或者領袖人物,其意義在于讓普通人“有發光的機會”,而僅僅居于一名前瞻者和引導者的位置,推動了敘事進程,也彰顯了作者對世界命運共同體的思考。
桫欏進一步談到了小說的現實使命感,《黎明之劍》通過創造一個光怪陸離的異世界來反向觀照現實,在情感與意義層面上表現出對人類社會和族群命運的終極關懷。主角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不斷去學習和探究未知世界,讓自己變得強大,讓世界變得光明和自由。人的勇氣、信心和道德是小說著力要表達的主題。另一方面,小說在科技與魔法的張力中,藉由魔法的超然地位和“金手指”作用超越工具理性,在更深層次上表達了對人類社會進入現代以來靠理性和科技主導現實生活的反思和質疑。
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翟羽佳也認為,《黎明之劍》是一部具有人民主體色彩,歌頌群眾偉力的作品。小說中展示了大量豐滿的生活細節和立體的人物群像,人民的情感、智慧和愿望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展現。
作者遠瞳坦言,如果將一部文學作品視作一個富有生機的個體,那么它的“生命”只有百分之五十是由創作者來完成的。剩下的百分之五十,則是在作品誕生之后,由讀者,由整個社會,由時間來完成的。“《黎明之劍》很幸運地擁有了這樣的成長機會,有很多人喜愛它,也有很多人認為可以從這本書中學習到一些東西,可以心有所悟,這也是作品與讀者、作品與作者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他表示,這樣的成長對作者個人是有益的,對整個網絡文學體系而言更是必要的。
在總結中,朱鋼表示,遠瞳《黎明之劍》是對網絡文學既有“魔法種田”敘述模式的豐富與拓展,具有遠瞳的鮮明風格。在虛幻世界巨大的架構中,遠瞳以現實生活和濃郁的人文關懷為堅實的想象基礎,將虛構與現實緊密聯系于一體。小說在敘事上大膽地運用了視角的“復調”,建構起一種“眾者圍觀”的敘事方式。同時利用當下性的趣味和生活細節,以輕松幽默來結構節奏,制造爽感,關注日常化的生活內容和情緒,關注人性的閃光與迷失,關注普通人的生存與生活,在奇幻之中感受現實世界的溫度。這顯示了遠瞳對歷史有責任的思考和有建設性的重構想象,進而具有了此類小說難得的宏大敘事和現實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