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酒館反映大時代: 電視劇改編同名話劇《老酒館》將亮相京城
“一壺老酒,裝得下乾坤渾濁;一部好劇,容得下人性曲直。”1月19日至20日,根據編劇高滿堂的同名電視劇改編,由黃維若編劇、廖向紅執導、劉科棟任舞美設計的大連話劇院話劇《老酒館》將亮相中國國家話劇院。該劇以小酒館反映大時代,通過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大連好漢街上一個山東老酒館的掌柜陳懷海謀生計、釋大義的故事,展現了關東地區波瀾壯闊的抗日斗爭史和民族精神史,以話劇藝術的形式傾情演繹大連傳奇往事,將這部曾獲白玉蘭獎、金鷹獎、飛天獎等多個電視劇獎項的年代大戲搬上京城舞臺。
話劇《老酒館》以小事件承載大歷史、借小人物展現大情懷。劇中,闖關東的好漢陳懷海在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大連好漢街以開老酒館而營生,老酒館由此成為八方信息、各色人等匯聚的微舞臺。仁義堅韌、嫉惡如仇的陳懷海在這里結識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說書人方先生,保護了殺死日本憲兵的“老北風”,勸說東北軍官馬旅長重回抗日戰場,痛斥粉飾偽滿洲國的滿清遺老那正紅……中共地下黨員谷三妹來到老酒館后,又把這里變成了黨的地下交通站。在她的影響下,陳懷海從為報家仇自發反日到投身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他的女兒“小棉襖”也因此壯烈犧牲……全劇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的人文精神,既塑造了大連這片熱土上可歌可泣的中華兒女形象,更以充滿悲壯豪邁之氣又不失細膩幽默的藝術表達,展現了豪放、包容、豁達的地域文化特色與精神氣象。
該劇自2022年2月啟動創排以來,反復打磨,聽取觀眾反饋,采納專家建議,邊演邊改,以精致的劇本故事、準確的專業表演、藝術的舞美呈現等,贏得了業界肯定。2023年10月,該劇入選遼寧省第十二屆藝術節展演劇目,在大連大劇院、遼寧大劇院相繼上演,受到各界關注與好評。
在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汪守德看來,老酒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江湖、人生、人性、歷史、文化的老酒館,其中寫到了生與死、情與愛、明與暗、歸與恨、灰與紅。“灰”是老酒館的面目,“紅”是老酒館所表達的東西。這個老酒館是大連獨特的,只有大連可以把這種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是一部具有典范的、具有教學意義的話劇。”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副局長、原總政話劇團團長、北京演藝集團原總經理吳然談到,該劇改編最顯著的地方是出色地詮釋了戲劇的規定情境,在戲劇三堵墻給定的限制性條件下,編劇黃維若提供的劇本貌似拘謹、收斂,但在必要條件的把握上非常準確、清晰,從而在有限的人物關系中,生發出了綿延悠長的英雄譜系鏈條。
國家藝術基金理事、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副主席、國家京劇院原院長宋官林認為,話劇《老酒館》的創排是一次個體突圍,是大連文化事業壯觀的集結,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戰略意義。以陳懷海為人物代表的大連人、關東人的精神氣質和時代風范,對提振今天遼寧的精神氣質創造了新的高度。
“這個戲里面突顯出中國人的好漢精神,這是民族精神中的一種。”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中國演員》主編,中國劇協《劇本》月刊原主編、編審黎繼德表示,戲劇最大的價值就在于是否能塑造好人物形象,話劇《老酒館》最大的亮點是塑造了一大批特別深刻、獨特、鮮明的人物形象,“好漢街這個老酒館天天發生的就是中國抗日英雄好漢的故事,好漢就是老百姓心目當中的英雄”。
大連話劇院成立于1946年。2021年6月,由該院帶來的話劇《無風地帶》作為“百年風華 藝心向黨”國家大劇院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演出之一就曾晉京演出,首登國家大劇院舞臺。話劇《老酒館》作為遼寧省文藝精品創作生產專項資金扶持項目,由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大連文化產業集團出品。
(本文配圖由大連市話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