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以人為本的文學,推動文學與影視深度融合 ——影視領域“兩新”作家座談會在京舉辦
座談會現場
1月18日,由中國作協社聯部和愛奇藝主辦的影視領域“兩新”作家座談會在京舉辦。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邱華棟,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北京大學教授李洱,中國電影文學協會會長王興東,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鮑堅,中國作協創聯部副主任黃國輝,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愛奇藝總編輯、副總裁王兆楠,愛奇藝文學事業部總經理岳建雄,以及十余位影視領域“兩新”作家共聚一堂,探討文學與影視的互動與轉化、影視創作版權保護等話題。座談會由中國作協社聯部副主任豐玉波主持。
當前,體量龐大的“兩新”文藝,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有生力量。邱華棟在講話中談到,中國作協一直致力于培育、造就德藝雙馨的文學大家和建設規模宏大、素質過硬的文學人才隊伍。近年來實施“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凝聚了文學力量;推出“作家活動周”,走近作家、關懷作家,緊扣“做人的工作”發掘了一批富有潛力的青年作家、基層作家和新文學群體;打造“中國文學盛典”品牌,通過“文”“藝”互聯,賦予文學應有的尊嚴,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文學風采。如今,“兩新”文藝分布廣泛、人數眾多、社會影響力大,在繁榮文學事業中越來越扮演著積極角色。肩負新時代文學事業的未來,邱華棟鼓勵廣大“兩新”作家走近作協大家庭,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參與到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各項文學活動中來,立足自身優勢潛心創作,力爭推出一批生動反映時代生活和人民精神風貌的精品力作。
邱華棟講話
各方協力,為文學的影視化保駕護航
李曉東發言
楊海濤發言
鮑堅發言
黃國輝發言
豐玉波主持座談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做好對新的文藝組織和新的文藝群體的教育引導工作,向基層文藝工作者傾斜,用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廣泛組織動員各領域、各層次、各方面文藝工作者投身黨的文藝事業。近年來,影視行業蓬勃發展,影視領域的“兩新”作家創造力不容小覷。與會專家從法律制度、作品出版、影視與文學的關系等方面,討論了如何為文學與影視的深度融合提供各方面的機遇與保障。
“生態決定生存,生存影響生長”,王興東從編劇的署名問題談起,分析了深切影響編劇創作的法律生態。我國著作權法清晰明確地申明了編劇的合法權利,為編劇創作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面對版權相關問題,編劇也應當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法規、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利。
李曉東、黃國輝表示,作協將盡力為劇作家、影視行業從業者提供面對面交流文學與影視融合的平臺,同時作協相關職能部門也將一如既往做好發展、聯系會員的本職工作,為廣大的文學創作者提供專業熱情的服務。
鮑堅認為,文學出版與影視化的互動與轉化對于傳統紙質出版行業而言,是一個重大機遇。此外,從劇本到小說的文學作品的再創作,是劇本文學性的深化與藝術性的再現,也是對劇作家文學地位的肯定。作家出版社期待與劇作家和以愛奇藝為代表的影視內容平臺進一步密切合作,利用好資源優勢,推動文學與影視的深度融合。
“以文學驅動影視,以影視賦能文學”,楊海濤認為兼具娛樂性、人文性、啟蒙性的作品,必然源自于那些站在時代最前沿的洞察者。鑒于此,愛奇藝開展了一系列在文學領域的深耕,如持續推進小說影視化計劃,與文學期刊合作,探索地域文學的創作新路徑,進行劇改小說的新嘗試等,不斷探索文學與影視融合的新路徑和新模式。
培育專業素養,讓“兩新”創作不再孤獨
李洱發言
王興東發言
李洱從自身的閱讀感受和親身經歷出發,談到小說與劇作的不同美學風格與行業標準。同時,他著重強調了從業者應葆有專業性與前瞻性。在這個飛速變化的時代,保持一種定心、一種專業態度,就是立身之本。文學影視化亦需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專業精神。
在自由發言環節,與會劇作家踴躍分享了自己的從業經驗,表達了對文學的熱愛,從不同的側面分析了文學與影視深度融合的可能。我見青山(王雯玨)和單刀小馬(邸哲文)感慨,此次活動讓他們深切地感到自己的創作不再是一座孤島,也讓他們對自己所肩負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赤燕(朱丹妮)成為一名編劇之后經歷了創作的辛酸與幸運,她認為,平靜下來體驗生活對于一名編輯來說是創作的必修課。李斯坦(王蒙蒙)、莊言(莊珠琦)不約而同地分享了作為青年編劇創作原創作品的艱辛與不易。劇本創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保持創作的激情是無法回避的課題;同時,平臺之于創作者,也可謂是伯樂之于千里馬。歐陽龔平與閆志洋談到,他們尊重所有想跟這個世界對話、想把自己內心中最想展示的一面“公之于眾”的人,能從事文學創作是一種生活的幸運和寫作者的驕傲。劉曉雨亦有同感,她坦言參加這次座談是自己“離文學最近的一天”。王亞梅長期從事鄉村題材的劇本創作,她感受到城鄉差距的縮小、產業結構的升級、物流體系的完善等日新月異的變化,而這些都為鄉土文學的發展及其影視化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錦蓉(吳錦蓉)談到,編劇應當做生活的在場者,從生活、歷史和人本身出發,堅定信念,尋找寫作的源頭。
自由發言環節,“兩新”作家們暢所欲言、熱烈討論
與會者一致認為,此次座談恰逢其時,為作協和新文藝組織進一步培養和服務新文藝作家群體指明了方向,為青年作家的創作和成長成才提供了重要參考。
(攝影 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