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少年情懷總是詩 ——從兩部新著談謝冕早期詩歌創作
    來源:光明日報 | 吳思敬  2024年01月18日09:04

    【讀書者說】

    2024年新年伊始,伴隨著春天的腳步,南方的兩家出版社一下子推出了謝冕先生的兩部詩文集《昨夜閑潭夢落花》和《以詩為夢》,帶來了南方春天的氣息,也給我們帶來了詩的慰藉。

    海峽文藝出版社的《昨夜閑潭夢落花》是一部散文集,漓江出版社的《以詩為夢》是詩歌與詩論的合集。文學大家往往是多面手,謝冕先生是著名的詩歌評論家,同時也是優秀的詩人與散文家,研究謝冕必須顧及他的雙重乃至多重身份。《昨夜閑潭夢落花》和《以詩為夢》同時推出,恰可以使我們從不同文體的互文閱讀中,尋覓出一條解讀謝冕作品深層內涵和思想發展的新路徑。本文試從這兩部作品互相交叉與纏繞的關系中,對謝冕早期的詩歌創作做一初步的考察。

    閩江畔“以詩為夢”

    謝冕早期的詩歌創作開始于福州的三一中學,從1948年1月到1949年9月參軍之前,正值他十六七歲的少年時期。打開《以詩為夢》,充滿特定時代少年情懷的詩作便呈現在我們眼前。

    總題為《雨天雜詩》的幾首小詩,寫的是雨天常見的景象。

    這是他筆下的傘:

    讓淚洗過的靈魂/都聚攏到這里來/這里,陰沉的天將看不到/這里,留給你一個絢爛的夢/這里,沒有風雨的侵襲/這里,痙攣的靈魂熱烈地擁抱

    《傘》

    這是他筆下的耕牛:

    一場雨后/牛很快就把地翻松了/一場雨后/綠色的幼苗茁長起來了

    《耕》

    這是他筆下雨中的行人:

    雨中的路是難行的/有人在泥濘中倒下去了/黃濁的山洪/沖走了希望的小紙船//繼續走下去吧/路畢竟是要走的

    《行人》

    這一組寫雨中景象的小詩,像水墨畫一樣清新,像雨中牧童的笛聲那樣悠遠,詩意盎然,引人遐思,作者的才情盡顯。誰能想到竟出自一位十六七歲少年的筆下!

    少年時期是一個人走出童蒙階段,踏入人生的第一步。唐代詩人李白在《少年行》中所說的“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李賀在《致酒行》中所說的“少年心事當拏云”,就是這種意氣風發、壯志凌云的少年精神的寫照。1948年前后在三一中學讀書時的謝冕,恰恰保有這樣一種少年情懷,在心中萌生了一顆詩歌的種子。

    在《昨夜閑潭夢落花》這部散文集中,謝冕飽含深情地描述了他的母校三一中學,回憶了他最早的詩歌創作:“我的母校坐落在閩江蜿蜒流過,充滿歐陸風情的南臺島。三角梅攀延的院落時聞鋼琴的叮咚聲。芳草如茵的跑馬場,是少年嬉戲的場所,那里有秀麗的檸檬桉挺立于清澈的溪邊。”“那里還有一座教堂,鏤花的玻璃折射著從窗外透進來的亞熱帶的陽光,那陽光也幻化成了七彩的虹霓。那教堂是我既疏遠又親近的地方。那時我理智上不喜歡這教堂……但是我內心卻傾向了那種莊嚴、靜謐,而且近于神秘的氣氛。”(《我的夢幻年代》)

    就是在這座充滿詩意和宗教神圣感的教會學校中,謝冕找到了詩。在《無盡的感激》一文中,他寫到了他在學校中得到的詩的啟蒙,寫到了對他影響最深的余鐘藩先生。余先生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國文系,是一位對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造詣很深的學者。余先生很寬容,也很開放,沒有拒絕他對作文文體的“擴張”,允許他在作文中寫詩,而且似乎還在暗暗鼓勵他的寫作。大約是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在作文課上,他寫出了一篇題為《公園之秋》的散文,余先生給了高分,并加上了熱情的評語。后來謝冕把這篇文章偷偷寄給報刊發表,成為他的“處女作”。他自稱,少年時代便癡迷于詩,很有些癲狂的時刻:“我在課堂上寫詩,而此時也許是在講物理,也許是在講化學。我既不喜歡物理,也不喜歡化學,我只迷戀這文學、這詩。”謝冕這番坦誠的自述,不也正是那些“偏科”的癡迷于詩的文學少年的寫照嗎?

    在讀《以詩為夢》的時候,我驚奇地發現,謝冕不只是把小詩寫得玲瓏剔透,親切可讀,而且還特別善于選擇意象,組合成富有象征意蘊的畫面,寫出了一位初涉世事的少年對人生的感悟。

    “滿眼生機轉化鈞”,季節輪換,最易觸發詩情。請看他的題為《冬》與《春》的兩首詩:

    蕭蕭的風夾帶著雨絲/鴿鈴急促地響了/雨中小舟有點匆匆/冬來了,修女般沉靜/死似的寂寥/陽光沉入海底了/那里去找人間的溫暖

    《冬》

    蚯蚓翻松了凍結的泥土/春蠕動在田野/雨后的天宇是澄清的/太陽的輕光似萬支金箭/蓓蕾的桃花笑出個春天來/又是燕子銜泥的時節/別辜負了布谷鳥的一番好意/快把春天的種子/帶向每一個發霉的角落

    《春》

    詩人用鮮明的圖景呈現了冬與春的不同特色,有節制的情感在兩幅意象畫中自然流出,充盈著對未來的期許,對光明的渴盼。這樣一種對語言的自覺,這樣一種感應自然的方式,很明顯不是中學的作文課所能教出來的,應另有詩的啟蒙者與引路人。在《昨夜閑潭夢落花》中,我找到了答案。作者寫道:“那時不知是什么機緣,我讀到了林庚先生的詩(隨后,還有何其芳和辛笛的詩)。林先生早期的自由體詩,一下子便令我傾心。開始是默默地讀,讀熟了便偷偷地學著寫。我覺得他那些含蓄的韻味、委婉的語調,能夠傳達我那時對于生活的那種朦朧的、捉摸不定的感受。當然,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充盈在林先生所有的詩歌創作中的那種‘唯美’的追求。當時我寫了不少這樣的‘林庚體’。有些詩發表在家鄉福州的《福建時報》和《星閩日報》的副刊上,時間大約是1948和1949兩年。它們是我的詩歌處女作。我年輕時和許多文學青年一樣,做過詩人夢,斷續地寫詩直至進了北大。但我和他們不同的是,我很早便覺悟到我成不了詩人,直至最后放棄了詩的寫作。但我承認在我的所有習作中,寫得最好的,還是我學習林庚先生(混合著何其芳和辛笛的影響)的那些詩。”

    由這段自述,可以想象到謝冕讀到林庚早期詩集《夜》《春野與窗》時的欣喜。林庚說:“我寫新詩是從自由詩開始的,自由詩使我從舊詩詞中得到一種全新的解放,它至今仍留給我仿佛那童年時代的難忘的歲月。當我第一次寫出《夜》那首詩來時,我的興奮是無法比擬的,我覺得我是在用最原始的語言捕捉了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問路集》)應當說,這種感受與謝冕當年寫出他最初的詩句時的興奮與幸福之感是相通的。

    “傾聽著春天輕微的步履”

    難得的是,這位還在中學讀書的少年,不只關注校園中的三角梅、檸檬桉、鐘樓、教堂……他還把眼光投向社會,投向底層的勞動者,這是他筆下的淘金者和清道夫:

    從干黑的土層深處/你們用雙手,用鋤尖/發掘地層心臟的秘密/那些蒙著污垢的/原始渾然的美/粗獷的顏面/經歷了時間的考驗/試探,淘洗,熔冶,磨煉/一天,光輝燦爛的發光的日子/在你們手中完成

    《淘金者》

    霧用貓的腳步爬行/太陽在屋頂窺視/你想用一支掃帚/盡除去人間污穢?/看骷髏正起身狂舞/看死水正閃著光亮/看灰塵還滿天價飛/看陽光還只窺視,不敢下來……/因為真正的黎明!/要在陽光照耀每個角落時……

    《清道夫》

    淘金者與清道夫,地位是卑微的,但是他們心懷理想,要盡除人間的污穢,要創造發光的日子。這兩首詩是對底層勞動者處境的同情,更是對他們高尚的精神品格的深情禮贊。讀著這樣的詩句,我的直覺感受是,謝冕的早期詩歌與一般少年的青春寫作大為不同,它消隱的是青春期的浪漫嬉戲,凸顯的是思想者的博愛胸懷。

    再讀下去,我發現《以詩為夢》中還有些詩以較長的篇幅描繪了現實生活中受著苦難的底層人民的命運,在深刻而形象的句子中充溢著一種悲憫情懷,如《村莊的冬天》《往日的噩夢》《寒夜》《沒有太陽的日子》等。讀著這些出自十六七歲少年之手,表現出對黑暗現實的強烈控訴和對光明未來的熱情向往的詩篇,我一下子想起在北平寫詩的邵燕祥先生。他們的年齡只差一歲,生活的地域不同,當時也沒有見過面,卻有著那一代少年人相通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對黑暗社會的詛咒,對光明未來的期盼。不同的是謝冕尚在教會學校讀書,而邵燕祥已成了北平地下黨外圍組織的成員。邵燕祥曾不止一次為前往解放區的同志送別,并深深地羨慕他們,但他牢記一位被他當作兄長的大同志的話:你留下,每個留下的戰士都是插在敵人身上的一把匕首。于是邵燕祥寫出了一首題為《匕首》的詩,這是一位年輕的革命者發自內心的誓言,以匕首自喻,充滿了不怕犧牲的豪情與堅定的信念。

    在三一中學讀書的謝冕,雖沒有邵燕祥參加地下黨外圍革命工作的經歷,但是他在中國兩個命運的決戰中,早已有了明確的選擇。在《從軍行》一文中他寫道:當人民解放軍開進了上海,“我已經預感到大轉變時代的到臨,心中充滿了欣喜與期待……我已經沒有耐心忍受那黑暗的歲月。政治腐敗,物價飛漲,百業凋敝,餓殍遍野。整個中國社會,生死存亡,盛衰榮辱,已經到了決定命運的關頭”。于是他在黎明前的黑暗中,覺察到春天的腳步:

    不會是爝火的熄滅/不會是秋深的落葉/不會是死亡的沉寂/是生命的抗爭和奮進//像火山積蘊著潛力/像大海在狂飆前的隱匿/像奴隸們在暗室的角落/傾聽著春天輕微的步履

    《岑寂》

    他還滿懷憧憬地在詩中引述了遠方朋友的一封來信:

    有人從遠方寄來一封信/他說那邊的河流不再渾濁/他說那邊的山不再皺眉/他說那邊的小草也會開花/他說那邊的小麥長得英壯/他說那邊的人民都歡樂/他說那邊的人民都唱歌

    “那邊”,自然指的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根據地與解放區。正是胸懷對解放區的熱烈向往,正是他在福州解放后看到解放軍戰士寧肯躺在城市的街道旁也不打擾百姓的義師形象,使他義無返顧地決心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在《從軍行》中說:“我相信這支軍隊,我不會后悔。在此之前,一個中學沒有讀完的少年人,我還從未離開過家門。父母為我的抉擇而憂心忡忡,我也對自己的這一步跨出而心懷忐忑。但的確,一切的苦樂、得失、安危,都阻擋不住我心中燃燒的理想之火。”

    在北方的邵燕祥沒有參軍,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去了解放區的華北大學,經過三個月的培訓,回到北平進入北平新華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前身),當了編輯記者。他始終沒有放下寫詩的筆,成為20世紀50年代有重要影響的一位青年詩人。在南方的謝冕入伍以后,卻沒有再寫詩。數十年后他在《福清城里有座小樓》中寫道:“我回首往事,知道那時我正經歷著新舊文藝思想沖突所帶來的折磨。我的中學時代受到的是英國式西方教育,而文學理念則主要來自五四的新文學創作。而這一切,在當時都受到了質疑和否定……那時我有無處可訴的內心苦悶。”就這樣,謝冕少年情懷的詩歌書寫戛然而止。

    透過對《昨夜閑潭夢落花》與《以詩為夢》的對照閱讀,我們不難發現謝冕是一位早慧的詩人。他在中學老師的寬容下,在林庚、何其芳、辛笛等詩人的影響下,找到了詩這一抒寫少年情懷的方式,并取得了相當豐碩的成果。后來,由于創作理念與現實的不能相容,其早期詩歌創作不得不中止。謝冕早年的這段人生經歷與創作經歷,折射了大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對他不同文體的作品進行細讀與互文研究,可以為謝冕研究開辟一條新路。

    (作者:吳思敬,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教授)

    北岛玲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99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 久久e热在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99|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麻豆| 日韩精品无码专区免费播放| 99久久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 精品丝袜国产自在线拍亚洲|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久| 久久99亚洲综合精品首页|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一区精品射精| 999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精品国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麻豆免费版|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久久机热re这里只有精品15|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免费| 香蕉久久综合精品首页|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七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精品人妻潮喷久久久又裸又黄|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久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91精品在线国产|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91精品久久国产青草|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