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五年工作巡禮:擔負新使命 集聚新力量 抒寫新時代浙江網絡文學絢麗華章
在中國作協和浙江省委宣傳部的具體指導下,在浙江省作家協會的直接領導下,五年來,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持續深入實施“浙江網絡文學引導工程”,在精品創作、品牌打造、人才培育、組織建設等方面,成績喜人,成效顯著,整體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建強協會組織,鍛造網絡文學“浙軍”隊伍
建立覆蓋基層網絡作家的組織機制,全省11個市全部成立網絡作協組織,浙江成為第一個實現市級網絡作協組織全覆蓋的省份。目前,省網絡作協會員共697人,其中中國作協會員66人。我省1名網絡作家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入選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5人獲省“五個一批”人才及青年英才稱號,5人獲茅盾文學新人獎·網絡文學獎。烽火戲諸侯、天蠶土豆、蔣勝男、管平潮、南派三叔、發飆的蝸牛、紫金陳、蔣離子等已經成為我省乃至全國網絡文學界領軍人物。五年來,協會團結引導廣大會員,共組織浙江網絡作家參與線上線下理論學習培訓1000余人次;實施網絡作家新生代培育“新雨計劃”,開展培訓活動3期,累計入庫97人,遴選拔尖人才10人,聯動潮新聞、《文藝報》推出拔尖人才專欄、專訪、評論專版。
建立長效機制,推出網文佳作
建立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扶持機制,持續扶持優秀原創作品尤其是現實題材作品59部。開展網絡文學評論研究工作。在《文藝報》刊發筆龍膽的《東南風云》、瘋丟子的《后浪之下》等網絡作家現實題材創作專版評論;召開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蔣離子的《糖婚》研討會、紅色革命歷史題材作品古蘭月的《酒坊巷》研討會。
五年來,共計20部浙江作家作品進入中國作協影響力榜單;10部作品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榜單。《大江東去》《老媽有喜》《網安天下》《網絡英雄傳》等作品擁抱時代、聚焦現實,為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提供了有益探索;《沖吧!丹娘》《紅蝶》等作品,以網絡文學表現形式書寫紅色題材;《天圣令》《傳國工匠》等作品,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弘揚時代精神上探尋融合途徑;《劍來》《龍符》《書靈記》《修真四萬年》等作品,體現了網絡文學幻想類作品精品化追求的最新成果;《斗破蒼穹》《雪中悍刀行》《燕云臺》《長夜難明》等作品通過影視劇改編播映,受到廣大受眾歡迎,形成較大社會影響。《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武動乾坤》《元尊》《妖神記》等作品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贏得海外受眾的歡迎。
開展暖心服務,凝聚會員共識
首創網絡作家深入生活機制,“網絡作家體驗營”結合“循跡溯源”活動,每年舉辦2期左右,目前已舉辦18期,共有300余人次參與。積極完善網絡作家暖心服務機制,與團體會員單位合作為部分網絡作家提供免費體檢服務,歷年共計服務網絡作家150余人次。此外,還聘請法律顧問為網絡作家提供法律咨詢、培訓授課,普及法律知識,提升網絡作家權益保護意識。系列舉措增強了協會凝聚力、歸屬感,贏得會員好評。
協同各方資源,打造“國字號”品牌
建立各方協同的合作機制,積極參與國字號品牌建設。在中國作協支持下,在省作協指導下,省網絡作協與杭州市文聯、濱江區政府等單位聯動,積極參與建設“中國網絡作家村”“中國作協(杭州)網絡文學研究院”和“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三大國字號品牌。“中國網絡文學周”舉辦兩屆之后,升格成為“中國國際網絡文學周”,現已成功舉辦兩屆。浙江網絡文學品牌建設打通了網絡作家人才集聚、網絡文學評論研究、網絡文學作品和產業的拓展、轉換、傳播等領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