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2024年第1期目錄、卷首語
卷首
文學活動的視覺傳播 范曉波/4
新名家
昨日如初(短篇小說) 樊健軍/5
越接近內心越怯弱(作者說)樊健軍/12
樊健軍的錦衣夜行與拿來主義(印象記) 吳佳燕/14
原漿散文
長路迢迢 格 尼/18
集市博物觀察三則 半 夏/27
上岸 歐陽國/35
痕跡 何立文/44
綠袖子 羅張琴/52
羊群走過村莊 段吉雄/59
疤痕記 王太貴/66
饑餓的列車 石桂霞/72
魅力小說
低空飛行的米糕(短篇) 雨 萍/76
梅蘭行(中篇) 耳 環/87
踏水(短篇) 王歐雯/107
第一聲
一只流浪的貓(短篇小說) 張 揚/113
蟬的地下時光
流浪的文字(新人說) 張 揚/124
香樟詩會
熊衍東 秋 石 馬蕭蕭 鄭 春
黑 馬 甄 甄 陳 末 宮保紅
半 峁 許登彥 荒 村 李 米
祝寶玉 水邊青艾 綠 雪 馬晨洋
唐 政 熊林清 王小泗 默 風
袁 丹 董書明 丁 哲 碎 筆
曾令樟 覃奕霖 古司撥鋪 徐革萍
綠 蘅 周立志 胡海榮 熊加平
劉小航 席文濤 肖 笛 劉 嘯
谷明沖 孔子劍 徐志文 戴長伸
張海慶 吳 騰
發現家園
爾林兔有片大草原 劉志成/144
去三河古鎮 谷 禾/147
驛站故事
從共青城到靖安 驥 亮/152
讀者說
夜 葉 喬 雨 黎業東 天 巖 張靜年 賴青云
卷首語
文學活動的視覺傳播
范曉波
《星火》的活動圖片和視頻挺美,這是很多文友的印象。每次活動結束后,刊物的發行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因為有更多人想加入驛站投奔這種美好。
中國作家網總編曾向我了解《星火》團隊的拍攝設備。其實,我們拍照片的相機售價不到一萬元,拍視頻的無人機和微單是我自費購買的玩具,硬件投入極少。
文學活動的視覺傳達其實是系統性創作,拍攝只是其中一個環節。當然,我們的攝影師是以油畫見長的青年畫家,她捕捉光影和后期調色的才華都是一流的。活動視頻最初請專業團隊拍攝,后因經費緊張,我克服文青的技術恐懼癥學會了拍攝、剪輯、調色等全部流程,一個人的視頻團隊最大的優勢是,文案、拍攝和后期之間自然融合,沒有美學損耗。
所有的視覺之美,都是從內涵出發的。
《星火》這些年的活動,不管是香樟筆會、稻田寫詩、文學年,還是“把《星火》讀給你聽”“發現家園”系列采風,都在踐行以文藝的方式做文藝的事的基本理念。我們努力構建人與時間、人與土地、人與人之間最內在最質樸最本真因此也最具詩性的精神關聯。
我們每年拜訪一棵千年古樟,表達對時間的敬畏;每年合種一畝稻田,表達對土地的感恩。我們邀請陌生人參與朗讀會重建文學與大眾的互動,通過文學年等AA筆會還原文學生態應有的和諧與清秀。
江西優質的生態和文化資源對我們呈現擁抱之姿,我們只要走出城市,就有了免費的活動場地,山川田園是《星火》最豪爽的贊助商。
《星火》背包、《星火》文化衫、《星火》靈感筆記本、《星火》圍巾是我們相約同行的信物,這些被叫做文創的東西是每位擁有者(主編和編輯也不例外)自費定制的,《星火》圍巾更是《星火》愛好者或家屬一針一線編織而成。因為傾注了情感,這些元素在文學活動里的點題是那么貼切而生動,我們依托這些進行視覺創作就有了豐富的素材和充沛的靈感。
《星火》絕大多數活動只有大概思路,沒有預設方案。有的創意在夜間想到,第二天就開始組織實施;有的活動到了現場,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確定主題和環節。
我們其實是把每一場活動當作一首詩來寫,有的一氣呵成,有的字斟句酌。
《星火》筆會的組織方式因此也很特別,每位參與者既是客人,也是主人,否則無法高效運轉。在樟樹下搬凳子布置現場,沒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著名作家也要自助搬運凳子。活動期間,攝影師劉飛燕要像燕子一樣不停地在人群內外飛來飛去尋找最佳機位,主編因客串視頻拍攝,有時會被圍觀群眾當作閑雜人等擠出活動現場。
“除了一點不靠譜的才華和更不靠譜的激情,我們一無所有。”我常用這句自嘲激勵團隊。
新媒體裂變式傳播方式并不是解決影響力的關鍵,文學活動要完成有效傳播,必須提供真正具有美感的氛圍和細節。
每次活動,我們都會拍攝背《星火》包的驛友列隊跟著《星火》旗行走在山水之間的畫面。這種畫風常招人調侃。我們的自信在于,它其實是一行詩句,從不同的詩歌里走出來,昨天是那首,今天是這首,明天是全新的另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