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優秀的文學翻譯不能僅靠譯者情懷
    來源:文匯報 | 孫璐  2024年01月03日08:51

    在眾多文藝活動中,文學翻譯大概是被吐槽最多的事。而它的“一言難盡”在于凡是牽涉其中的人,似乎都有一肚子苦水。作者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夠插上不同語言的翅膀飛往世界各地,卻同時擔心譯本變了味,不得不冒著因授權翻譯而破壞原作口碑的風險;譯者自嘲這是一個“用愛發電”的良心活,高技術要求、高精力投入與低經濟回報、低學界認可形成了巨大反差,還要時刻做好被讀者冷嘲熱諷、甚至詆毀謾罵的心理準備;編輯被低質量的譯稿虐到“懷疑人生”,以至于有人索性轉行成了譯者,因為“與其審校爛譯還不如自己來譯”;讀者抱怨盡管譯本的每個字都認識,但串起來卻變得佶屈聱牙,不符合漢語習慣的拗口長句猶如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讀到句號已是氣喘吁吁,更不要說時常還會被“門修斯”(“孟子”的錯譯)、“常凱申”(“蔣介石”的錯譯)之類搞得神經錯亂;出版商也滿腹委屈,不斷辯白自己不是“壓榨譯者”的黑心資本家,在高額的版權費和慘淡的市場銷量面前,他們同樣舉步維艱。

    “作者—譯者—出版方—讀者”由此陷入了一個相互指責的惡性循環。但不難發現,打破閉環僵局的關鍵在于譯本質量,優質的譯本能夠實現多方利益的共贏。那么問題來了,優秀的文學翻譯為何在當下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稀有之物?

    有學者指出,是因為文學翻譯的門檻變低了,它不再是昔日只有少數人能夠從事的“神圣事業”,而是成了一個誰想做都能做的事情。特別是在日益強大的翻譯機器的助力下,但凡懂點雙語的人都可以翻譯點文學,但正如不是每一個文學愛好者的提筆寫作都稱得上是文學創作,文學翻譯也遠非兩種語言的切換轉碼那么簡單。

    楊絳先生曾用“一仆二主”形容譯者“左右為難”的尷尬境地:“(翻譯)是一項苦差,因為一切得聽從主人,不能自作主張。而且一仆二主,同時伺候著兩個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譯文的讀者。”原著“主人”要求譯作越忠誠越好,讀者“主人”則要求譯作越符合自己的閱讀習慣越好。這意味著譯文不能對原文生搬硬套、卻又能足夠貼合,同時要讓讀者在覺察不出“翻譯腔”的舒適閱讀體驗中領略原文的神韻和魅力。對難度堪稱翻譯天花板級別的文學翻譯來說,更是如此。文風、語調、情感、意境……每一處都彰顯著“兩個主人”的挑剔。原著字里行間的意義要不多不少地傳遞給讀者,更難的是,原著的弦外之音要從譯作的弦上傳出,欲說還休的含蘊也要附著于譯作的文字,確保讀者同樣接得住。

    好的文學翻譯注定是翻譯文學。譯作是原作在異語空間獲得的新生,需要譯者極盡異語之能,賦予其酣暢的可讀性和充盈的文學感。如果說文學性是衡量文學作品的核心指標,那么文學性同樣是決定文學譯本生死優良的關鍵因素。然而,眾所周知的是,越是文學性強的部分越難被異語傳導、甚至無法被翻譯。正如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名言:“詩歌就是在翻譯中失去的東西”,那些被原作者巧妙設計、精心雕琢的文字游戲、富有音樂感的表達、具有特定文化內涵的隱喻和雙關,很難或者不可能在譯文中完滿再現。

    因此,譯者往往要做某種“補償性創作”,于是有了“文學翻譯也是一種創作”的共識。但譯者從事的無疑是一種有條件、有限度的“再創作”,如同戴著腳鐐跳舞,既無法掙脫,又要盡可能地表現出舞態的優雅,顯示出不著痕跡的輕盈。優秀的譯者不僅是掌握外語的專家,還得是熟操母語的文體家;不僅是深諳作者心的優秀讀者,還得是合稱讀者意的優秀創作者。同時,譯者還要具備“隱身”的超能力,就像莫言說的:“最好的翻譯就是好像沒有翻譯”,閱讀那些“偉大翻譯家翻譯的外國文學作品,(能感到)翻譯家隱形了,仿佛讀到的就是原作,仿佛我的閱讀就是與原作者直接對話”。

    當然,此處譯者的“隱形”描繪是翻譯的一種理想狀態,是兩種語言完美地融為一體,也標志著譯作與原作有著難分伯仲的文學魅力和價值。但在現實中,譯者常常是被迫“隱身”,他們被稱為“二道販子”,注定只能站在作者的影子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許多出版社甚至不讓譯者的姓名出現在譯作的封面上。外國文學研究員劉文飛曾用驛馬來形容譯者:“既要有出眾的能力還要有忍辱負重的秉性,日復一日的奔波只能換得微薄的糧草,還得時刻提防路途中遍布的坑洼和沼澤……驛馬總歸是驛馬,即便背上馱的是裝滿金子的袋子,身后的車廂里坐的是帝王將相,其任務也不過是把它和他送往某個目的地,本不該再有什么奢望。”驛馬一般的譯者,注定享受不到駿馬一般的作者受萬眾矚目的榮耀,用翻譯家翁顯良的話來說,“翻譯本身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文學翻譯的“吃力不討好”還體現在付出與回報的極不匹配。在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中,譯作通常被簡單粗暴地認為是基于模仿而非原創的次等作品,因此被當成一項需要打折計算的邊緣成果,甚至完全被排除在職稱評審、科研考核的體系之外。更不要說被物價甩出幾十條街的翻譯稿酬,平均80元/千字的業界標準多年未變,讓不少譯者自我調侃:“燒了數月甚至數年的腦細胞,扣完稅也只夠買臺手機”。據出版界人士透露,即使是國內“天花板”級的專業譯者也無法靠譯書養活自己,所以“目前譯者的主力軍還是業余愛好者、票友”。一面是對譯者素質的頂配要求,一面是對譯者勞動的低配認可,文學翻譯幾乎成了一項不計回報、只為情懷的公益事業。

    悖論的是,當真正能夠、也愿意投身其中的譯者越發稀少,德才兼備的“神仙”譯者更是寥若晨星之時,國內翻譯產業卻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場景:翻譯數量激增,涉及領域廣泛,出版效率驚人。國家新聞出版署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引進圖書版權高達1萬多種,其中,外國文學著作占有相當比例。無論是經典外國名著、特別是公版書的反復重譯,還是重要文學獎獲獎作品、文壇明星新作和暢銷書的爭先搶譯,文學翻譯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追求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和最大市場的出版商對譯者表現出“饑不擇食”的渴求,魚龍混雜的譯者產出良莠不齊的譯作也就不足為奇。在低價和時間的雙重壓力下,“完成比完美重要”成為默認的新行規,從而導致錯譯、漏譯、甚至照搬機翻的現象屢見不鮮。“你不做,總有別人來做”,翻譯群體的“內卷”使真正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譯者遭受了“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而與此同時,缺乏行業監督、質量評測以及相應的問責懲罰機制也讓拙劣的翻譯更加肆無忌憚。

    翻譯是語言、文化乃至文明的擺渡者,其重要性毋庸多言。優質譯作的誕生依靠的是各方力量的相互成全:它需要譯者擁有過硬的專業素養和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的品性,也需要作者對翻譯的“再創作”行為給予理解與尊重,需要出版方從作品引進、譯者挑選,到出版周期、質量監管進行全程的科學把控,還需要讀者對譯作做出客觀而公允的評判,需要學術界和全社會認可并重視翻譯勞動,同時加以能與之匹配的經濟支持。

    我們常說,是文學翻譯成就了文學的世界“旅行”。那么毫無疑問,唯有良好的翻譯生態才能創造高品質的文學“旅行”,進而讓參與這場“旅行”的每個人都能擁有熠熠生輝的收獲。

    (作者為文學博士,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乳精品爆| 久久国产乱子精品免费女|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91精品国产成人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秦先生| 国产日韩精品无码区免费专区国产 |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久久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99亚洲精品卡2卡三卡4卡2卡|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福利动漫|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人人|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精品66直播| 69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91| 无码少妇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动态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精品中文字幕一区在线|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涩涩涩视频网站| 91视频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香蕉|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鲁丝片 |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AV|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 国产夫妇精品自在线|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