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中取色 觀象見彩 ——淺談當代工筆人物畫的色彩表達
茶香(中國畫) 王嵐
世間萬事萬物,大到山川與浩海,小至昆蟲與草芥,皆呈色之諸相。春草始綠而秋卉泛黃,朝云燃似火而暮靄熔若金……人們觀象見彩,賞心悅目,眾感之美,各思其妙。中國傳統色彩觀是意象的,既蘊含了對于自然的尊崇與敬畏,更承載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
在傳統工筆人物畫的色彩運用中,“心畫”觀念好似一把鑰匙,開啟了意象色彩的藝術世界。早在南北朝時期,姚最便提出了“心師造化”的藝術觀點,影響了中國傳統繪畫建立在心畫觀念基礎上的藝術演變與發展。
隨類賦彩,在參照物象自然之色的同時適應中國畫顏料的獨特屬性,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的賦彩大都采用此法,如傳統絹本繪畫等。畫家兼顧材料與顏料之特性,既可以自然物象的色彩為參照,也可隨主觀審美理解調配色彩,并在兩者之間尋求一種“折中”狀態,達到觀物取象、暢神抒懷的目的。色彩的意象性表達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美學思想的具體呈現。畫家面對自然中繽紛的色彩,憑借心靈感悟實現藝術化處理,創造出主觀意象的色彩世界,使藝術作品呈現出既寫照外物之象又和合主觀之意的色彩表達。
畫家的主觀意識是影響畫面色彩的重要因素,而主觀意識所承載的,不僅有對客觀物象的審美體驗,還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與哲學、美學思考,它是自然觀與世界觀下藝術感知的集中體現。試看王嵐的《茶香》、楊柳的《女人街上的太陽傘》和邱詩淇的《皇城棋遇》,這三件工筆人物畫作品皆運用簡約單純、清新靈動的色彩,表現了當代都市的尋常一景,主題與畫面色彩和諧相應,營造出一種超然的心象空間。創作者在追求古雅簡闊的色彩表現的同時,更加崇尚色彩體系的觀念意象,弱化了外物本身的形制與色彩的客觀真實性,降低色彩的純度與對比度并選擇同類色系,將色與墨的并置建立在融合于遐想空間的繪畫章法布局中。在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創作中,當代工筆人物畫家強化了作品的民族性與當代性,更加明確了傳統中國畫的色彩觀。
中國畫由“隨類賦彩”而派生出的“隨意賦彩”,對構成畫面的諸多元素進行更加主觀的色彩表意,這種意象表達還體現在國人對于墨韻的崇尚。施墨于素,水與墨的黑白構成傳導出物象的生命活力,由此,畫家得以依物寫意暢神、悟通繪畫本質。墨色的變幻氤氳,體現出畫家心中氣象。墨即是色,色即是墨,滿紙黑白掩映,妙趣橫生。
在當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中,畫家也常常借用墨的濃淡層次,賦予作品更多想象空間與思想內涵。以孫悅的作品《繩》為例,墨與色的結合體現著傳統與創新的融合,以墨代色的色彩配置方式,呈現出具有鮮明個性和獨特風貌的中國畫的內美精神,大面積的濃淡墨色與小面積的色塊相互滲透交融,厚重質樸中蘊含著簡括與精致。再觀詹勇的《非洲系列·負薪前行》,作品在塑造人物時,運用了濃淡不同的墨色,使畫面呈現出豐富的層次變化。從明度最高的手環、項圈等配飾,到灰色調的皮膚及布料,再到明度最低的頭發、耳環等,墨色的深淺與畫面中各類物象的自然質感相呼應,井然有序,同時營造出極富美感的節奏與韻律。
中國畫的設色講求“意中取色”,正所謂“意足不求顏色似”。水墨的幽蘭,朱砂的翠竹,青綠的山石……雖違背了現實中的自然色彩,卻彰顯出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追求。所謂“尚純而戒駁”,即是摒除物理層面的光色變化,體現色彩由心象使然的單純美。
當代工筆人物畫家為了突出創作主題,往往會強化個性化的色彩表達,以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色調的冷暖變化,實則是主觀情感融入自然造化而得的心象表征。試看劉金貴的《高歌時代》,該作品描繪了當代百姓歡愉的生活場景。畫面中濃烈的金赭色調為人們披上了一層柔和的陽光,輕松、愜意的氛圍撲面而來,悠揚的樂曲也仿佛穿透畫面,縈繞耳畔。紅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喜慶、熱烈、莊嚴,是國人鐘愛的色彩。細觀李傳真的作品《夕陽歡歌》,畫面中的長者們正在老年公寓里排練歌曲。該作品以紅色系為主,不同明度、飽和度的紅色的運用,正契合了如今老人們樂享多彩晚年生活的幸福狀態。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將色彩層層疊加,并刻意保留邊緣的色痕,為作品帶來豐富的肌理效果。莊道靜善于用畫筆聚焦當代都市生活,以多元的視角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在創作《百合》時,畫家巧妙地在部分綠色的植物枝葉中融入濃郁的藍、紫色,使其與畫面中的大面積金黃色形成對比,由此營造強烈的視覺張力。同樣能體現出對比色的巧妙運用的作品還有劉冬曄的《午后》,為了與畫中綠色背景產生對比,畫家在處理人物衣飾及頭發時,皆加入了紅色和赭色,并通過對色彩飽和度的控制,使紅與綠的搭配既鮮明又和諧。這些工筆人物作品中的諸多描繪,看似超脫了客觀物象的真實色彩,但在情感氛圍的營造上卻更加真切、感人。經由主觀處理,被重新構建的色彩與繪畫主題相契合,由此產生了藝術本身的真實,形成了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獨特的審美品質。
當代工筆人物畫的色彩表達,體現出中華民族鮮明而獨特的審美認知。它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獨具特色的藝術觀念與表現形式,是畫家精神家園可安駐的理想空間,其中飽含創作者對于自然萬象、時代發展及生活境遇的體察和感悟。今天,豐富的色彩意象已然呈現出全新的高格意蘊之境,人們的精神生活因意象審美而盡顯時代之美。期待當代工筆人物畫家繼續以多彩筆墨抒發情感、寫照生活,以多元的色彩表達探索藝術新象,彰顯時代精神。
(作者:楊柳,系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郝國馨,系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