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漫IP現象”能否持續?
顧漫的創作及其IP轉化是新世紀言情類網絡文學中的一個重要現象。
“言情”是“女頻”網絡文學的主要類型。在言情的眾多分支類型中,又以“現代言情”最受讀者歡迎。所謂“現代言情”一般指以現代社會為背景,講述男女主愛情故事的作品,可按照主角的職業細分為“都市”“校園”“職場”等類別,或者按照感情線索分為“甜寵”“虐戀”等類別。代表作者包括顧漫、辛夷塢、明曉溪、丁墨、饒雪漫、繆娟、囧囧有妖、葉非夜、墨寶非寶、耳東兔子、Twentine等。
在這一系列作者中,顧漫以其諸多作品的廣泛影響力被認為是“現代言情”類別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被稱為網絡文學現代言情類的“一姐”,她的作品貫穿著許多“80后”與“90后”的青春歲月。
迄今為止,顧漫完結并出版的言情作品包括《何以笙簫默》《杉杉來吃》《微微一笑很傾城》《你是我的榮耀》《驕陽似我(上)》等。作品篇幅均不超過二十萬字,卻廣受關注,因為實現影視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了當年大熱的“爆款”IP,收視率與口碑雙豐收。
《杉杉來了》(改編自《杉杉來吃》)、《何以笙簫默》(改編自同名作品)均為當年播出衛視的“年度收視冠軍”。《何以笙簫默》網絡單日播放量破三億,《你是我的榮耀》(改編自同名作品)則創造了上線九天播放量破十億的佳績。
由于網絡文學的跨媒介特質,網絡文學作品的訂閱數據只是衡量其熱度的一個方面,IP改編的成功往往被認為是網絡文學作品“上岸”的標志。與眾多同類型作品比較而言,顧漫的作品當然有著可圈可點之處,但在文字閱讀體驗方面,她的作品并非一騎絕塵,也并沒有超越絕大多數的“現代言情”作品。同時,雖然顧漫的粉絲眾多,但前述現言作家的粉絲群體也并不遜色。
于是,顧漫作品及其改編成果的屢獲成功,讓“顧漫IP現象”成為網絡文學IP轉化領域中一個值得深入思考與挖掘的現象。
顧漫的作品何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與觀眾?“顧漫IP現象”背后“奧秘”何在?
顧漫的“套路”并不復雜,其作品的背景設定大多為豪門、CBD、時尚圈等資本聚集地,人設方面,男主多金帥氣,女主美貌無雙,敘事結構仍然沿用“港臺言情”中常用的男主、女主加男二、女二的模式。不過,區別于“港臺言情”和許多“現代言情”作品,顧漫筆下的“人”和“情”亦有新的特點。
首先,顧漫沒有重復“灰姑娘”的敘事套路。
在既有諸多言情文中,冠有資本光環的男主完美無缺、熠熠生輝,但他不會愛同樣擁有資本的女二,而會愛上相對貧窮但柔美善良的女主。通過渲染美德,放下“野心”,窮女孩能夠獲得有錢人家少爺的“青眼”,并實現階層跨越。
這種敘事表面上寫“情”,實則在滿足普通人的階層躍遷之夢。而顧漫的作品改變了這一寫法,她的作品中,男女主大多都不是財富匱乏者。
《驕陽似我》中的林嶼森風度翩翩,家世背景雄厚,醫學博士畢業。而女主聶曦光亦家境優渥,家庭背景與男主相當。《何以笙簫默》中,女主趙默笙是市長千金,男主何以琛是精英律師。《你是我的榮耀》更是把“能和我一起努力的人”作為擇偶的標準。
可以說,顧漫的言情書寫不再包含階層晉升的隱喻,似乎是更加“平等”的、“純愛”的。再加上顧漫對于情感場景的描摹非常細膩,也擅長打造情話金句,她筆下的愛情,由此顯得更為明快、單純而動人。
如《何以笙簫默》中何以琛的“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而我不愿意將就”,又如《微微一笑很傾城》中肖奈的“如果,我知道有一天我會這么愛你,我一定對你一見鐘情”等,成為后來言情文經常借鑒的情話范式。
其次,獨特的職業設定是顧漫的作品與其余眾多作品的不同之處,男女主角在自己所擅長的專業領域內,都是能力出眾的佼佼者。
《何以笙簫默》中,何以琛在大學時期是法學專業的學生,工作之后經過奮斗成為聲名赫赫的金牌律師。《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的肖奈是頂尖學校A大計算機系的風云人物,在學習、運動、游戲領域都名列前茅,是“大神”一般的存在。貝微微也是該系的“學霸”,兩人勢均力敵。
此外,職業線索也被編織進情感的發展脈絡之中,成為男女主相知、相愛的重要推動力。如《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男女主相見是因為兩人共同制作的視頻被風騰集團收購,需要商議版權事宜。隨后,女主到男主創辦的公司實習,二人共同研發了游戲《夢游江湖2》。
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是,除了增加職業元素,顧漫的作品也較好地將家族、恩怨等外部矛盾和情感矛盾相結合,形成比較出彩的戲劇沖突和故事結構。
如《驕陽似我(上)》中,男主林嶼森認為是女主聶曦光導致自己斷送了外科醫生的職業生涯。二人相處之中,誤會導致的百般刁難與情愛促使的體貼關懷之間形成錯位和張力,戲劇矛盾就在誤會和情愛之間展開。《何以笙簫默》中,男女主雖然一見鐘情,很快相戀。但因為自卑、父輩恩怨、他人挑撥等種種復雜原因,兩人之間的誤會頗深。七年過后,默笙回國求職;以琛則成為大名鼎鼎的金牌律師。兩人的相遇本就矛盾重重,再加上雙方人生軌跡的疏遠,沖突更是不可調和,真情和家族恩怨之間的撕扯讓《何以笙簫默》成為“都市虐戀”的代表作。
不過,顧漫的作品并不執著將“虐”渲染到底,主角之間的恩怨和誤會也并不是那么不可分解。顧漫努力讓夢幻戀情日常化、人間化。父母離婚、異母同胞、商業或工作利益沖突等因素成為男女主戀情的阻隔,而不是諸多“虐戀”作品中的滅族、亡國、背叛、絕癥等難以彌合的矛盾。所以,罅隙和誤解也是易解的。
同時,男女主情愛的方式也在日常情境中展開。雖然《驕陽似我(下)》在晉江文學城只連載了十三個章節,但從現有的章節來看,作品仍然保留了日常化和生活氣的特點:女主跟著舅母打魚丸,在男主外公家聚餐時惦念干炸帶魚,男女主用拖鞋或梅花糕打情罵俏。雖然家族矛盾、商業利益的沖突已悄然埋下伏筆,男女主情感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但這一切仍在娓娓道來的日常人間中發生。
所以,顧漫的作品有戲劇性但不顯得“狗血”,有撒糖環節但不會令讀者覺得“齁甜”。男女主的糾葛,雖有仍有著豪門、資本的底色,但是他們終還是常人,仍會吃牛肉,下火鍋丸子,或是看不進賬本,抹不開面子……
以上種種都可以看出,顧漫的“現代言情”發展出了一種新的風格,輕松、日常又不失戲劇感;精致、美好又不遠離人間。這也許是顧漫作品每每左右逢源的重要原因。內容是IP改編的源泉,顧漫作品的眾多改編劇能夠屢獲成功,就來自于故事的扎實,她將童話般的愛情融于活潑溫馨的敘事之中,很好地平衡了日常性與幻想性,形成了獨特的“顧漫風格”。
2023年8月,顧漫的《驕陽似我(下)》開始更新,似乎旨在為《驕陽似我》影視改編劇的播出預熱。這次時隔十年的“續更”,引發了讀者們的熱議。一些讀者認為《驕陽似我》和十年前完結的上半部“味道不太一樣了”,也有讀者認為《驕陽似我》中的一些表達和敘述已經稍顯過時,而不再有上半部帶給讀者的驚艷之感。
對此,顧漫也發博回應,理解“互聯網思潮的進步發展”對讀者看法的改變。在《驕陽似我》“斷更”的十年間,網文書寫習慣不斷變化,受眾口味也在不斷更新,整體的文化市場也隨之改變。
當下言情文疲軟,言情劇的口碑也不復從前。其原因不在于作家筆力的消退,而在于大眾對“愛情”的認知發生了變化。于是,“言情文”漸漸走向“言情軟文”,貫穿其中的往往是文藝線、美食線、倫理線、懸疑線、職場線……在鋪敘情節之后,男女“CP”各修勝業,愛情似乎只是“偷得浮生半日閑”,偶然交會,互放光亮,讀者/觀眾也會覺得這份光似有似無,可有可無。
因此,“言情”作品的發展也越加非言情化。“言情”更多地在懸疑、科幻、奇幻、仙俠等背景中展開,以破案、拯救人類、競技或歷練為主線,而情感線索被弱化到可有可無。同樣地,“現代言情”作品有的更加日常,“年代文”將重點放在懷舊的生活方式,如孟中得意的《實用主義者的愛情》等;有的更加真實,“都市文”披露都市白領工作和生活的日常,如柳翠虎的《裝腔啟示錄》等;有的更加多元,“校園文”包容著運動競技、社會現實、鄉村振興等議題,如囧囧有妖的《月亮在懷里》等……
即使明確標明“現代言情”標簽的作品也呈現出情感線淡化的風格。豆瓣閱讀上尼卡的《烈焰》就是這類“言情軟文”的典型,行文娓娓道來各自的家庭傷痛、職場沖突、古董風波、家族恩怨。似乎是為了言情而言情,男女主終于相愛,他們之間的苦澀無奈似乎來自家族恩怨的隔閡,其實更來自這份愛情的非必要性……
如今,言情作品如果只是以情感線索為主要發展脈絡,單純靠“甜”或“虐”吸引讀者閱讀,似乎已經不再能夠滿足讀者和觀眾的期待。
顯然,文化市場中“言情”要素淡化的趨勢對于顧漫而言,并不算是利好的消息。在顧漫的諸多作品中,愛情依舊是她編織故事情節最主要的方式。面對迭代的主題與線索,延續以愛情為主的敘事也許會顯得有些陳舊。
不過,顧漫的作品也并沒有賦予愛情至高無上的“神圣性”,她的作品也不僅僅關于浪漫唯美的愛情,其中一以貫之的是她對主角成長、對不同性格的人物在交鋒中走向理解的描繪,她筆下的愛情,輕盈但不漂浮,美好但不落俗套。
從《杉杉來了》到《何以笙簫默》,再到《你是我的榮耀》,顧漫IP的改編劇一向以貼合人設的選角、流暢自然的情感線索、忠于原著的故事改編為觀眾稱道。在影視市場中,這種“顧漫風味”的影視作品是獨一無二的。時至今日,這些IP故事也依然被觀眾們津津樂道,反復回顧。
自《杉杉來吃》的改編之后,顧漫就堅持親歷親為地參與劇本改編和拍攝,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作品的原汁原味。顧漫IP改編劇本身過硬的質量,讓《驕陽似我》擁有扎實的影視基礎,而近年同類型影視作品的不錯成績,如《余生,請多指教》等,也說明“都市甜寵”的受眾依然龐大。
當一方面顧漫作品有諸多爆款的先例以及粉絲們的萬眾期盼,另一方面整個言情態勢的新變動讓《驕陽似我》的改編劇仍面臨諸多挑戰時,《驕陽似我》能否夠延續“顧漫IP現象”讓人充滿好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