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 ——2023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12月14日至16日,由中國作協主辦的“2023中國網絡文學論壇”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論壇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進行系列交流研討,發布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項目,同時舉辦了河北省網絡文學產業發展座談會,組織網絡作家進校園、主題采訪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來自全國的網絡文學作家、專家學者、平臺負責人、文化產業代表等百余人參加論壇。
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胡邦勝在講話中表示,2023年網絡文學取得了突出成績,中國作協發布重點選題指南、推出重點作品扶持計劃,發布了2021年和2022年兩個年度的網絡文學排行榜,引導網絡作家創作中國式現代化、科技創新和科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好生活等主題作品,積極參與“新時代山鄉巨變創作計劃”和“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等。他強調,網絡文學界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勇擔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要站在時代前沿,將網絡文學作為中國式現代化催生的新時代文學的新形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新表達、世界了解中國的新渠道、建設文化強國的新載體、新時代文學發展的新力量,提升對于網絡文學的認識。他表示,中國作協將進一步加強創作扶持引導、推動IP轉化、加大國際傳播、推進理論評論、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推動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實現高質量發展。
網絡文學創作和產業都要高質量發展
當下,網絡文學主流化、精品化進程加快,如何進一步書寫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助力新時代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北京市文聯一級巡視員田鵬,天津市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桂元,河北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高天在發言中認為,繁榮網絡文學創作,要發揮本地優勢,引導廣大網絡作家深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新時代生活現場,講出新時代的好故事。
“網絡文學的發展軌跡與新時代的發展訴求同步,正是時代的機遇為網絡文學帶來了繁榮。”河北網絡作家何常在在現實題材網絡文學創作領域成績突出,他的《向上》《浩蕩》《三萬里河東入海》等多部作品叫好又叫座。他表示,書寫好新時代,要先確立大方向,將國家的引導、人民的需求和時代的需要結合起來,深耕細作,形成個人風格。
“網絡作家的思想高度決定作品的高度,要跳出地域文化,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去思考、去創作。”作家蔣勝男認為,鮮活的人物、故事的結構和文本的轉化能力是網絡文學引人入勝的要點。在網絡文學精品化的進程中,作家們要沉下心來,不斷地提升自己,夯實自己的文學之路。對于網絡文學新人,她建議:“將豐富的新時代生活與個人的體驗充分結合起來,探索自己最擅長、最熱愛的領域。只要用心創作,就能收獲屬于自己的那份天地。”
“為了寫好《扎西德勒》,我在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住了一個多月,和援藏干部深入交流,了解他們的工作情況和心理變化,收集醫療、教育、易地搬遷等方面的援藏工作一手材料,用整整一年時間去加工處理這些素材。”甘肅網絡作家劉金龍表示,網絡文學作家要寫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對現實有真誠的記錄和體驗。只有這樣,作品才會有溫度、有情感,和讀者產生共鳴。
山東網絡作家風御九秋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網絡作家要深讀經典、深挖資源、深入思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網絡作家,為廣大讀者創作精神食糧。“網絡作家應該擔當使命、奮發有為,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學習和思考,切實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網絡文學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其文化產業的拉動力。湖南省網絡作協主席余艷認為,網絡文學要注重IP轉化,尤其要扎實打造優質作品的全產業鏈開發,最大可能地挖掘文本價值。要強化網絡文學在文化產業中的源頭作用,多路徑提升網絡文學的產業拉動和溢出效應。“這是網絡文學對經濟發展應作的貢獻,同時文化產業的良性發展也會對網絡文學帶來反哺作用。”
中文在線作為一家老牌網絡文學平臺,23年來一直把更好的內容、更好的生活作為發展的重要使命。中文在線集團常務副總裁謝廣才認為,網絡短視頻和短劇的迅速發展,是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新機遇、新賽道。網絡文學要主動作為,通過網絡作家的積極創作,提高網絡短視頻和短劇的質量和品位。同時,要以網絡短視頻和短劇為路徑,進一步提高網絡文學IP轉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網絡文學理論評論要立足行業實際
網絡文學高質量發展,不斷走向主流化、精品化,離不開網絡文學理論評論的創新發展。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南大學研究基地主任歐陽友權談到,與當下如火如荼的網絡文學創作相比,網絡文學理論研究顯得有些薄弱而蒼白。他談到網絡文學理論研究的兩個癥結:行業隔膜和掉書袋。前者指某些從事網絡文學評論的學者對網絡文學了解得不深、不透,讀的作品偏少,也不太懂網站運營,做起研究來往往靠臆想,得出的結論和判斷多是主觀臆斷;后者指有些網絡文學理論評論文章晦澀難懂,喜歡虛構新詞怪詞,在一堆概念里兜圈子,讀起來讓人一頭霧水。如何改變這種癥結?他提議,從事網絡文學理論批評,一定要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做到入場、入眼、入心;同時倡導在線批評,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次元壁。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許苗苗從最開始建個人網站,寫網文、寫評論,到參與網絡文學的理論建構,積累了一定經驗。她認為,有效的網絡文學研究應該強調在場性。“網絡文學研究需要打開視野,從深入文本內部轉向深入媒介場內部,從求助于文學理論傳統轉變為向跨文化理論尋找依據。”只有具備創新性和影響力的新作品和現象,突破傳統與單一作品和媒介形態為邊際的研究視野,才能構建起積極有效的、讓文本介入生活的網絡文學理論體系。
評論家桫欏認為,網絡文學評論要有本體意識、要論更要評、要有批評立場。他期待有更多的理論工作者投入到網絡文學評論中來,使評論在網絡文學生產和傳播的各個環節都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山東理工大學副教授翟羽佳提出,網絡文學研究者要更加深入洞察網文的創作與消費、內部與外部,建構具有中國經驗的批評范式,向時代要底氣、向空間要活力、向關懷要生機。
海外“Z世代”是網文國際傳播突破口
網絡文學是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一張亮麗名片,經過20多年的發展,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力、影響力不斷增強,累計輸出作品16000余部,海外活躍用戶超過1.5億人,其中80%是“Z世代”。論壇期間,面向海外“Z世代”開展的“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項目”發布。中國作協先遴選《雪中悍刀行》《羋月傳》《萬相之王》《壞小孩》4部作品,通過英語、緬甸語、波斯語、斯瓦希里語4個語種,以在線閱讀、廣播劇(有聲劇)、短視頻、推廣片4種方式,向全球進行推介。現場還播放海外讀者視頻、《萬相之王》波斯語廣播劇制作視頻、《羋月傳》緬甸語對外推廣片、《雪中悍刀行》英語推介片,生動展示了網絡文學國際傳播項目的諸多成果。
數據顯示,截至12月8日,英文廣播劇《雪中悍刀行》上線僅三周,平臺瀏覽量超過500萬;《萬相之王》波斯語廣播劇上線一個月以來,在4個平臺瀏覽量已突破450萬次;《壞小孩》斯瓦希里語廣播劇上線兩周播放量超過百萬……在現場看到《萬相之王》波斯語有聲劇的錄制過程,《萬相之王》的作者天蠶土豆“感覺挺新奇”,他對項目從策劃到落地的速度之快感到驚訝,“中國作協將我們的作品以波斯語推廣到中東伊朗片區,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同有此感的還有《羋月傳》作者蔣勝男。今年8月,中國作協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緬甸語部與緬甸媒體在仰光共同舉辦了《羋月傳》廣播劇海選大賽,歷時兩個月,經過層層篩選,最終選出10位“聲音大師”和“翻譯大師”,參與《羋月傳》緬甸語廣播劇的制作。緬甸語廣播劇有聲版《羋月傳》自今年10月起在緬甸本土新媒體平臺播出以來,已經獲得超過500萬的訪問量。蔣勝男表示,在廣播劇的制作過程中,她和緬甸語編劇亨敏拉有很多溝通交流,對方用緬甸的專業說法“藝術美學的九感”形容《羋月傳》,讓她感覺找到了“知音”。今年9月,作為中國作協出訪團一員,蔣勝男出訪了東南亞各國,在和當地文學愛好者、創作者深入交流中,她深感中國網絡文學在整個東南亞的影響之大。
“中國的網絡文學及其各類版權轉化形式已經登上世界舞臺,并取得不俗成績,歸根結底是因為中國網絡文學特殊的創作機制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介紹說,截至今年12月,發表在晉江文學城的作品已超過590萬部,其中簽署出版、影視、動漫、游戲等各類改編權的作品達萬余部,目前已成功拓展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計輸出4600余部。輸出的形式包括海外實體輸出版、海外電子書版權合作、網文改編作品及直接授權改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