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倡導一種“功能性讀書”
郭文斌,寧夏文聯主席、寧夏作協主席
中華讀書報:您曾在海口電視臺錄制《郭文斌解讀〈弟子規〉》,是出于什么考慮,您覺得當下重新解讀《弟子規》的意義何在?
郭文斌:從1998年寫長篇小說《農歷》開始,我對中華文化的功能性越來越體會深刻。我渴望寫這么一本書:它既是天下父母推薦給孩子讀的書,又是天下孩子推薦給父母讀的書;它既能給大地增益安詳,又能給讀者帶來吉祥;進入眼簾它是花朵,進入心靈它是根。我不敢說《農歷》就是這么一本書,但我按照這個目標努力了。
那一年,《尋找安詳》的發行讓出版社應接不暇,我接二連三地得到反饋,幾位重度抑郁癥患者,在讀完《尋找安詳》后,大為好轉。找我的家長成幾何倍數增加,把我帶進了之前我不知道的“生活”。我才知道,有那么多的人需要一種全新的、可操作的、功能性的“文化”。怎么辦?這讓我開始思考文化的功能。我突然明白,文化一定要讓百姓能用、愿用、常用、廣用。必須像大米面粉一樣成為百姓必需,像陽光空氣一樣讓人離不開。為什么有那么多傳統文化淹沒于歷史之中,而中醫卻活了下來,就是因為中醫能夠回應生命第一關切,是百姓的必需。我在各種典籍中尋找方便百姓操作的、能夠像幸福說明書一樣的讀本。最后,我的目光落在《弟子規》上。
我講《弟子規》,主要是講它的精神,重點從人的生命力構建角度、人的潛能開發角度,闡述一種由全面教育和全程教育構成的整體教育觀,闡述一種對于現代人來說極其重要的生命狀態,那就是在第一規定性里找到人生最低成本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陽光、溫暖、詩性、安詳、喜悅充滿每個人的心房。2022年4月,同名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一年半時間,5次重印,出乎我的意料。隨后,我和??陔娨暸_又合作錄制了52集《郭文斌解讀〈朱柏廬治家格言〉》,同樣被“學習強國”推送了,同名書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中華讀書報:在您的很多作品中,鄉土文化占了很大比重,包括獲茅盾文學獎提名的作品《農歷》和獲魯迅文學獎的《吉祥如意》。您總是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很多溫暖和詩意,這緣于什么?
郭文斌:可能和自己的童年經歷有關。我在散文集《中國之中》中寫到我的家庭,我有兩位父親,兩位母親,成長過程中得到了雙倍的愛。在我接受的教育中,沒有黑暗,只有光明;沒有寒冷,只有溫暖;沒有批判,只有祝福。
中華讀書報:作為寧夏政協委員,您在構建書香社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能具體談談嗎?
郭文斌:我是寧夏政協常委,也是文史委副主任,寧夏政協給我成立了“郭文斌委員會客室”,每周六早晨都組織大家讀書,每個月會辦兩期到四期為期三天半的全封閉讀書班。不少就要破裂的家庭,在這個班上和好了;不少萬念俱灰的人,在這個班上重新燃起生命的熱情。會客室設在“尋找安詳小課堂”。2012年,我創辦了旨在降低抑郁率、離婚率、犯罪率的全公益“尋找安詳小課堂”,面向全國辦班,三天到五天的長班已經舉辦了一百多期,不收學費,管吃管住還贈書,近30萬人在線上線下課程中受益,被評為教育部“全民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中華讀書報:聽說您在全國建立了一百多個帶有激勵性的機制性的讀書群,執行起來有難度嗎?
郭文斌:不難,這些讀書群的成員大多是我的幾本書的受益者。他們把讀書和帶領大家讀書當作一項崇高事業,不但志愿,而且樂在其中。
這些讀書群,大概可以分為四類:一是欣賞性的,比如寧夏石嘴山市廣播電臺的朱永利先生,把我的幾本書全部錄制成音頻,收聽率很高,僅《醒來》,截至目前,收聽人數已經48.9萬;二是母子共讀性的,大多選擇我的長篇《農歷》修訂本(長江文藝出版社)、《中國之中》(百花文藝出版社)等,家長們把這些書作為孩子識字習文和訓蒙養正的床頭讀本。銀川有位劉一然小朋友,4歲開始母女共讀《農歷》,今年9歲,已在“喜馬拉雅”把此書朗讀了30遍,成為一位小網紅;三是把讀書作為抗抑郁藥來“服用”的,這些讀者,大多選擇《尋找安詳》(修訂本)、《醒來》(修訂本)、《郭文斌解讀〈弟子規〉》;四是老師和學生。為了支持公益讀書,特別是為了讓更多的抑郁癥患者走出困境,這些年,我把版稅全部折合成書捐到全國各地,截至目前,已經捐出八百萬碼洋。對于一些大型學習平臺,我也會抽空寫些字給他們,讓他們拍賣,作為購書款,用于做公益。比如,在廣東藍態公益基金會九周年大型拍賣會上,我的一幅斗方就拍得18.5萬元善款。
中華讀書報:我注意到,您一直在倡導一種“功能性讀書”,能具體談談嗎?
郭文斌:就是重新找回閱讀的不可替代性功能,那就是借之求“定”,求“安”,求“靜”,求“養”,為此,就要讓大家在一種“強體驗”中獲得一種“強對比”,從中獲得一種“強愉悅”。十多年來,我在“尋找安詳小課堂”做實驗,效果非常好。學員基本都會一改平常刷屏的淺閱讀習慣,進入紙質書的深閱讀,深閱讀帶給人的是定、是安寧、是放松、是滋養。
中華讀書報:對您來說,寫作最大的魅力是什么?
郭文斌:尋找知音,前面說過,有人幾十遍地讀拙著,無疑,他們是我的知音;有人成百上千地義捐,無疑,他們是我的知音;在《尋找安詳》后記中我寫到過,北京金色世紀公司的董事長李梓正先生一次批發一萬冊《尋找安詳》布在全國飛機場的貴賓廳,在每冊書上圍上書腰“請您把我帶回家”,讓乘客免費帶回家閱讀,無疑,他是我的知音;甘肅涇川縣委書記于宏勤先生,自費購買一萬冊《醒來》義捐,無疑,他是我的知音。
中華讀書報:您有枕邊書嗎?
郭文斌:換過好多,現在是《醒來》。說來有些幽默,去年感染新冠后,一直睡眠不好,用了許多方法,效果都不太好。一天,看到一位學生讀《醒來》解決了睡眠障礙問題,拿過來一看,就睡著了。后來就養成習慣,每天睡前讀幾頁。
中華讀書報:您有什么樣的閱讀習慣?
郭文斌:喜歡誦讀,重要的段落,會反復讀,甚至成誦。
中華讀書報:你常常重溫讀過的書嗎?
郭文斌:常常。一度很少讀新書?!墩撜Z》《道德經》這些經典,是我反復讀的。
中華讀書報:如果有機會見到一位作家,在世的或已故的,想見到誰?
郭文斌:老子。
中華讀書報:如果可以帶三本書到無人島,會選哪三本?
郭文斌:《尋找安詳》《醒來》《農歷》。
中華讀書報:假設策劃宴會,可以邀請在世或已故作家出席,您會邀請誰?
郭文斌:好多,但首席肯定是老子和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