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徐家匯藏書樓見證近代文化交流
    來源:社會科學報 | 呂慧君  2023年12月14日22:17

    十余年前,筆者在日本留學攻讀博士學位,從研究日本文學與中國關系的導師大橋毅彥教授口中初聞徐家匯藏書樓,從此開啟了與這里的多年情緣。這是一座藏有近代歷史上珍稀日文文獻及眾多外文文獻的寶庫,已引起國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徐家匯藏書樓始建于1847年,于1956年并入上海圖書館,館藏自1477年至1950年出版的外文文獻計32萬冊,文字涉及拉丁文、英文、日文等近20個語種,內容覆蓋哲學、宗教、政治、經濟、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地理等各領域。徐家匯藏書樓是我國西學東漸和東學西傳的縮影,同時也是上海歷史滄桑變幻、中外文化交流的真實見證。藏書樓地處徐家匯,鬧中取靜,融合西文書庫的梵蒂岡圖書館式樣與中文書庫的寧波天一閣風格,中西合璧,交映成輝,加之閱覽室內復古的仿古銅綠色燈罩臺燈的點綴,展現出它獨有的古典韻味與民國風情。

    徐家匯藏書樓館藏日文文獻

    上海圖書館于2001年、2020年分別編撰出版《上海圖書館館藏舊版日文文獻總目》和《文明互鑒——上海圖書館徐家匯藏書樓館藏珍稀文獻圖錄》,前者收錄日文文獻總目41766條,后者收錄自十五世紀至二十世紀初西文珍稀文獻二百余種。如前者所示,1949年以前的舊版日文文獻收藏,正是徐家匯藏書樓的特色之一。館藏的8萬余冊舊日文文獻,其中90%是圖書,10%是日文近代期刊,此外還有日文報紙、小冊子以及非正式或非公開出版物。其中文學、文化、歷史類文獻,占書目文獻總量的半數以上。這些文獻書寫和記錄中國(上海),反映近代中日文學文化關系,印證近代中日文明交流互鑒進程,在近代中日文學關系、上海日僑史、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等研究領域,都是極具價值的珍稀文獻。

    盡管《上海圖書館館藏舊版日文文獻總目》為館藏特色日文文獻的研究奠定了文獻編目上的基礎,然而透過這些文獻來考察近代以來日本與中國的各種關系的研究未曾開展,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這些近代日文文獻中,包含了當年日本人研究、書寫、記錄上海和中國的重要資料(這些珍貴的資料目前在很大的程度上還處于半湮沒狀態),通過研究,可以考察近代日本人對于中國的理解和認知,確切地把握近代日本人的中國觀,以期進一步拓展、豐富和加深日本文學、中日比較文學、中日文化交流史、近代中日媒體、區域國別研究等學科的進一步發展。

    面對如此宏大的文獻瀚海,我們必須建立起高屋建瓴的宏觀視野和具有一定理論深度的研究目光,還必須在中日兩國的語言、中日近現代史、上海地域史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學術涵養。更重要的是,盡管日本學界在對近代日文圖書報刊資料的研究方面,已有一定的成果產出,但其立場都站在日本學者的角度,對于近代特殊歷史時期的中日文人的作品、言論以及文化交流史實,其研究視角及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需了解以上學界動態的中國學者在掌握稀見一手書報資料的基礎上,客觀分析文本、史料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提出中國學者的觀點,形成具有中國立場和中國特色的研究。

    透視近代中日文學關系

    徐家匯藏書樓的各類日文文獻中,日本文學類書籍數量眾多,其中不少是日本在滬機構保留的文學讀物,加之20世紀上半葉上海發行的日文報紙《上海日日新聞》《大陸新報》《改造日報》以及日本文學雜志《上海文學》等日文報刊,可以分析中日兩國作家的作品和思想,重新審視中日文人構建的言論空間,還原當時中日文人的交流現場,梳理中日文學團體、中日報刊媒體之間千絲萬縷的關系網絡,從而更加客觀、立體地揭示真實的近代中日文學關系原貌。

    首先值得關注的是1920年代及以后在中國流播較廣的日本近代文學作品,比如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武者小路實篤等作家引據中國文學典故的文學作品和小宮豐隆、室伏高信等評論家的文字。我們不僅需要關注文本本身,這些作品在中國的譯介和流播經過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其次,近代日本眾多商人、學人、浪人、記者來華,他們中有的走馬觀花游覽上海,也有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的城鄉各地,還有在上海生活幾十年之久,了解中國及上海當地特色文化。他們撰寫的大量散文、小說、游記、報告、訪談錄以及學術專著,皆為研究上海乃至整個中國的風俗習慣之重要文獻。內山完造、池田桃川、村松梢風、后藤朝太郎、木村毅等人留下了大量書寫上海的作品,不僅體現濃厚的地域性特點,還展現出與日本國內的文學相異的一面。

    最后,從館藏魯迅、老舍、林語堂、郭沫若等中國新文學作家作品的日譯本到《中國文學史》等著作,其中涉及增田涉、鹿地亙、井上紅梅、魚返善雄等眾多譯者,我們可以以此為媒介,開展中國新文學在日本譯介的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文學在近代的外譯現象與文化輸出,還原了特殊歷史時期中國文學戰勝文化落差的真實一面。中外文學文化交流本應平等、雙向,通過分析館藏日文書報等一手文獻,可揭示中日文學接觸、傳播等真實面貌,完整呈現近代中日文學關系的特質和脈絡。

    考察近代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

    在中日文化交流的歷史進程中,眾多與上海租界和在滬日本僑民相關的文獻,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比如《上海共同租界法規全書》《上海租界概論》《上海日本人各路聯合會的沿革和事跡》《上海居留民團三十五周年紀念志》《支那在留邦人人名錄》《大陸年鑒》《上海年鑒》等提供各類日僑人員事件信息的資料。以此我們可以把握近代日本僑民在上海的具體生活形態,以及他們對于近現代中日關系的理解和認知。另,對散落在近代日本報刊的政治、經濟、文學、文化等方面的報道、史料進行搜集、調查與整理,可填補中日交流史實空白,考證還原當時上海的日本人社會原貌。

    綜上,以近代中日文學文化關系、中日文化交流史實為主軸,以上海為主要研究地域,可全方位地解讀近代日本人對于包含上海在內的中國的認知、近代日本與上海乃至中國的關系。以文獻為對象的研究,對當下思考中日關系與文化對話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中日關系波詭云譎的今天,考察近現代中日關系的復雜進程,尋找近代以來中日關系發生發展的一些規律性的內涵,可為把握當今中日文學文化關系,促進中日之間的內在理解,推進當今中日關系的健康發展,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提升我們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啟示。

    [本文系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徐家匯藏書樓日文文獻所見近代中日文學關系研究”(2022ZWY005)的階段性成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 久久综合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a|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需播放器| 国产精品 一区 在线|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丫精品久久丫| 国内精品51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自在线观看| 99爱在线精品视频网站|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久狼|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西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国语自制| 色欲久久久久久综合网精品| 国产va精品免费观看| 2021国内久久精品|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青草久热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香蕉免费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