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現實題材劇何以引領追劇新潮流
近日,電視劇《歡迎來到麥樂村》熱播,得到了觀眾的廣泛關注與普遍好評。該劇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國援外醫療隊派遣60周年以及中國與坦桑尼亞建交60周年為創作背景,通過中國援外醫療隊60年間薪火相傳的故事,展現大國擔當和中非之間的深情厚誼,體現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理念,是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又一力作。
近年來,像《歡迎來到麥樂村》這樣獲得驕人收視成績和觀眾口碑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屢屢見諸熒屏。從講述閩寧協作扶貧歷程的《山海情》、聚焦縣域治理問題的《縣委大院》,到再現新冠肺炎疫情中特殊高考情形的《大考》、勾畫中國短道速滑人冬奧夢的《超越》,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正在成為新的追劇潮流。
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之所以能夠引發觀眾的認可,首先在于其對現實問題的高度關切和對時代精神的精準把握。這類劇集多取材于社會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命題,牽民心、連民意,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活。《縣委大院》講述光明縣新任縣長梅曉歌和他先后兩任同事面對干群關系疏離、社會矛盾復雜等矛盾困難時,迎難而上、不懈努力,終于實現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經濟社會得以健康發展,表現出基層黨員干部直面現實的可貴勇氣。《警察榮譽》則突出了基層民警面對的日常治理難題:警力少、任務重;無效警情多等。他們在一次次解決各種矛盾的嘗試中,驗證了“楓橋經驗”的有效性。這些作品不為時代加濾鏡,不刻意回避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矛盾和普通個體的復雜心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凸顯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重大現實題材劇集的宏大敘事因此具有了深厚的現實根基和堅實的人民立場,拉近了與觀眾的情感距離。
成功的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善于將嚴肅宏大的主題,融匯于日常化的敘事表達中。回歸平凡個體和日常事件,將廣闊的時代發展圖景轉換為真實生動、鮮活可感的生活故事,以小人物折射大時代,以小故事探討大命題,以小視角烘托大背景,是這類電視劇的共同特征。《歡迎來到麥樂村》中的醫生馬嘉,是個有著各種煩惱和私心的普通人,他經歷著事業瓶頸期的迷茫和夫妻矛盾導致的倦怠,專業技術過人而又有些自負、上進心強卻偶爾沮喪、善于反省卻難免意氣用事。艱苦的援外工作與個人性格的沖突,使他逐漸扭轉了認知,理解援外醫療工作者的職責和使命,回歸了救死扶傷的初衷。時代潮流的價值觀、中非之間的深情厚誼,這些在他的成長歷程中都得以自然流露。《我們這十年》中,腸粉店的老板、追求藝術理想的舞蹈演員、堅守邊疆的足球教練等人物,既是為了有尊嚴、有夢想的生活而奮斗的普通人,也是新時代的創造者和見證者。《縣委大院》中的縣長梅曉歌,上任大會前竟然緊張到需要上廁所,而第一天來報到的張新成,在一個個不知所措的尷尬場景中表現出職場新人的忐忑。這些對心靈幽微之處的探尋和對性格“弱點”的主動暴露,恰到好處地反襯出人物克服重重困難、不斷開拓進取的決心和新時期黨員干部敢擔當、能作為的精神風貌。
多元創新的敘事也是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出彩的原因之一。如《我們這十年》采用單元劇的形式,將不同行業主人公的故事壓縮在短小精悍的單元中,劇情緊湊而富于變化。該劇虛構出多個“相遇”場景,將節目的創意來源和編導過程通過古今人物的對話串聯起來,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藝術標準與大眾審美的思辨中展開劇情,令人耳目一新。
《歡迎來到麥樂村》等劇集的熱播,是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在創作上取得長足進步的表現。扎根現實的土壤,將藝術的觸角深入千家萬戶的生活和普通人的心靈中,以高屋建瓴的眼光和獨到的藝術匠心對素材進行升華凝練,創作更多立意高遠、審美性強、傳播領域廣的藝術精品,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觀眾的共同期盼。
(作者:呂珍珍,系廣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