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迦《關鍵路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12月6日,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上海市作家協會主辦,七貓中文網協辦的匪迦《關鍵路徑》作品研討會在線上召開。網絡文學評論家、平臺編輯、網絡作家和讀者20余人參會。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副主任朱鋼主持。
《關鍵路徑》講述了以杜浦、葉梓聞等為代表的新一代商飛人埋頭苦干、設計制造大型客機的故事。小說關注重要領域和重大行業,以點帶面書寫強國之路,體現了作者關注現實、主動承擔新時代文學使命的責任感。
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指出,匪迦曾參與大飛機制造的相關工作,《關鍵路徑》所聚焦的航天航空行業、大時代中小人物的生活圖景,都是當下中國社會備受關注的話題,對于現實題材的創作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上海市作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馬文運認為,《關鍵路徑》體現了行業發展和大時代潮流之間的變化,彰顯了一代航天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殫精竭慮的時代精神,也為我們展現中國故事、中國精神探索了新的表現路徑。
與會評論家從《關鍵路徑》的現實意義、文學史意義、行業文寫作的挑戰、敘事藝術、技術社會與文學圖景的對話等方面進行了交流和討論。
西華大學教授陳海燕指出,匪迦的《關鍵路徑》深入行業現場,展示了航空人的整體風貌,呈現了國產大飛機研發這一神秘領域,并且從一線研發人員的視角切入,展示了小人物投身大時代的心路歷程。匪迦作為親歷者與見證者,行業經驗的切身性保證了整部小說的現實性、專業性與現場感。在中山大學教授劉衛國看來,《關鍵路徑》書寫了中國商飛C919客機研制生產的創業史,填補了當代小說中的一個題材空白,具有重要的文學史意義。廣東省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西籬談到,《關鍵路徑》采用多線索敘事,作者用“很多價值都沒法量化,也不是所有的意義都要量化成錢”喊出了自己的認知和反抗。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陳琰嬌分享,《關鍵路徑》真正的難度在于“強技術敘事”。一是小說要關注的行業或探討的對象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難題,二是面對技術難題,文體上沒有采用更好把握的非虛構寫作,而是選擇了小說文體,無論現實技術多么復雜,最終還是要在虛構敘事中展現出來。河北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郎靜指出,《關鍵路徑》不僅是講述國產大飛機成功的“關鍵路徑”,而且也通過調整角色的關系、以留白的方式控制故事節奏、建立與歷史同構的敘述邏輯等方式,使之成為現實題材網絡小說精品化發展的“關鍵路徑”。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中心博士后溫雅紅談及了《關鍵路徑》中的感情線索,她說到,匪迦能夠深入到大時代中個體日常生活,促使小說有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呈現,展現大時代中個體人的生活圖景。南京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袁文卓認為,匪迦小說的敘述語言干凈有力,體現出了作家敏銳的洞察力。比如《關鍵路徑》中寫到杜浦與葉梓聞初次打交道時的描述,寥寥數語便將人物形象刻畫地生動逼真。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博士孫金琛談到,《關鍵路徑》折射出世界體系下技術社會與文學圖景的進一步對話。這種對話和“向前看”的創作意識與中國自新世紀以來的社會進程有關,也與整個外在的世界體系規則相連,正是世界體系與技術社會的同構性決定了人的新身份。
七貓中文網編輯仙人掌從選材、寫作方式等方面分享了《關鍵路徑》的成文過程。國產大飛機的研發歷程對專業度的要求比較高,匪迦的經歷保證了作品的專業性,作者寫作的感性一面又保證了作品的故事性與趣味性。在網絡作家歐陽樂心看來,作者的敘述方式和劇情設計頗有巧思。開篇以主角在外場見證C595首飛為切入點,交代他多年奮斗但沒有入場資格的心酸;又以倒敘的方式鋪開主角十余年經歷,除了詳細敘述航空工業的主線,還穿插了其妻子從金融基層工作人員成長為基金經理的事業線,在對比中呈現兩個行業的發展狀況。
匪迦分享了他創作的心路歷程。在小說中,他試圖通過三個維度立體展現國產大飛機項目這十幾年的發展。首先是型號研制線,聚焦于型號本身的進展和相關供應鏈上中外合資公司的組建;其次是虛實的對比,通過主人公與其妻子的矛盾沖突探討金融和實業的關系;最后是傳承與發展,在這個歷程中,既有像主人公那樣出生在三代航空人家庭里的孩子順理成章地繼承上一輩未竟的事業,也有新一代年輕人受到國之重器的感召而義無反顧地奉獻青春。
在總結中,朱鋼表示,匪迦《關鍵路徑》中專業、密實的科技知識,既呈現了大飛機制造乃至航空業的背景,又從側面展現了我國科技界的自我奮斗及其面臨的種種挑戰。在這一過程中,作者充分尊重科研生產的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以寫實性的手法呈現這一領域自有的魅力,真實地書寫遭遇的困難和受到的掣肘,具有強烈的閱讀代入感,并形成真實可感的敘述張力。把專業性知識寫得有滋有味,無疑是這部小說令人欣喜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