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文學全行業海外營收達40.63億元,短劇帶來新機遇
“閱讀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林升棟說,推動網絡文學全球化發展持續深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讀者中心主義,“要加強對讀者的研究,對當地人有深入了解,這樣才有助于中國文化在全球各地開花結果,使文化交流從自發變為自覺。”數據顯示,去年中國網絡文學全行業海外營收規模達40.6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87%,海外市場保持高速增長。
12月6日下午,第二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舉行“網文出海新趨勢新生態”系列對話,來自中國、日本、泰國的專家學者與企業代表就網絡文學全球化、IP開發、短劇出海、AI創作等話題展開交流。
網絡文學呈現出IP融合出海趨勢
截至去年10月,閱文旗下海外門戶起點國際已上線約3600部中國網文的翻譯作品,推出海外原創作品約61萬部;訪問用戶量累計超2.2億,日均閱讀時長超1.5小時;單日評論數最高超15萬條,其中既有作品交流,也有各國城市、美食和文化的討論。“除了作品出海外,當下網絡文學呈現出IP融合出海的趨勢,由網絡文學改編的動漫、影視劇在世界范圍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在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李瑋看來,中國網絡文學要繼續走向世界,就要加強世界文化產業業態的合作,“更多的交流和溝通,一定能更多地促進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生長”。
事實正是如此,中國網文出海20多年,向海外輸出的不僅僅是一部部文學作品,也是一整套立足于數字時代的創作機制和產業生態。在IP產業鏈的帶動下,以電視劇《慶余年》、動畫大電影《全職高手之巔峰榮耀》、游戲《斗破蒼穹:怒火云嵐》等為代表的閱文IP經由多元化改編,受到海外用戶的喜愛。海外原創作品中,歷屆起點國際年度征文大賽獲獎作品已有約4成進行IP開發。實體出版、有聲、漫畫、影視是主要的開發形式,合作團隊來自美國、英國、印度、日本、韓國、泰國等多個國家。全球化的產業融合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顯著趨勢。
上海社科院信息所科技創新研究室主任王興全認為,網文出海是中國第一個非常好的工業化出海的文化產業,現在從“揚帆出海”到了“立足全球”的發展階段,必須站在全球的范圍內去競爭、發展自己的網文平臺。“在電商、游戲、短視頻、短劇等多種產業綜合出海的格局之下,如何更好地跟中國的出海資源匹配是業態提升的一大關鍵點。”
推文科技董事長兼CEO童曄表示,隨著大模型的出現,網文翻譯的效率、成本、質量可以達到比較好的平衡,內容本地化的問題也有了解決方案。他認為,AIGC不會對長內容的生成有直接的影響,更多是輔助創作的角色,“真正好的文學作品源自創作者自己的積累和感受,機器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
短劇市場為網文出海帶來新的機遇
在閱文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楊晨看來,網文出海已經進入“全球共創IP”的新階段。他透露,閱文會加速本土化和全球化融合發展,“一是利用AIGC來加速網文翻譯出海,讓優秀作品在多語種市場同步推廣;二是打造全球性的共創平臺,培育海外創作者,建設開放多元的內容生態;三是加強全球IP產業鏈的共同發展,利用全球合作伙伴的開發產能為優秀作品賦能。”
晉江文學城副總裁胡慧娟介紹,近兩年,科幻題材在女性向平臺的成長非常快,同時,“無CP”類型的小說開始大量涌現,這背后既有熱播IP所帶來的影響,也有社會環境變化帶來的改變。她認為,全球讀者或觀眾喜歡某種類型的網文或其IP改編作品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通過閱讀滿足一些難以實現的個人夢想的現實投射,或是個人美好的感情寄托。”
“Ookbee平臺上有一半的讀者會讀中國網文小說,武俠、玄幻、言情是最受歡迎的三種題材類型。”泰國Ookbee集團副總裁皮波說,在泰國進行IP改編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是好的作品受制于相對有限的預算,通常能做的就是電視劇的改編,“希望學習中國方面的很好的經驗,以后也能做IP方面的輸出。”
中文在線首席運營官楊銳志說,過去三年,傳統的玄幻、仙俠小說雖然仍是中國網文出海的主要題材類型,但科幻、懸疑、都市作品的出海比例在持續增加。同時,海外音頻市場、短劇市場為網文出海帶來新的機遇。“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短劇都會是IP的衍生方式,而這個市場才剛剛開始。”
本屆網文周期間,閱文集團發布了“短劇星河孵化計劃”,宣布與行業共創精品短劇生態。現場啟動“百部IP培育計劃”,計劃篩選超百部閱文IP,征集優質原創劇本,通過自制、聯合開發等方式加速高品質的短劇孵化。同時還推出“億元創作基金”,為創作者提供現金和流量扶持;探索創新互動短劇,以AIGC賦能更創新、沉浸、交互的IP體驗。閱文首部雙人互動影視也將不日推出。
上海角川青羽總經理吉田沙織認為,要想在跨文化背景下打造成功的IP,必須與當地公司深度合作,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然后再進行本土化和多元化的開發,“我們深感網絡文學在全球發展的巨大潛力,相信通過多元化開發的方式,能夠帶來更多粉絲,也能夠給粉絲帶來更多感動。”